为了过生日,慈禧断送中国最后翻盘机会,真相其实更黑暗...
2017/6/5 瞭望智库

    

    

    

     遥想晚清,有过同光中兴的短暂辉煌,洋务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却最后一败涂地。因其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封建社会的“体”是君主专制制度,体不变,西学难以为用。

     文 | 关山远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

     近读清史,读到这么一个细节:李鸿章察觉到了日本选择甲午年发动侵略战争,其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所谓“慈圣庆典”,是指1894年,大清帝国掌国者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日本人确实太懂中国了。

     中国近代史上巨大的悲剧帷幕刚刚开启时,居然还是一派喜庆。

     1

     吉野号巡洋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痛点,是扎在中国人记忆中的一根毒刺。

     在黄海大海战之前的丰岛海战中,日本人突然袭击,不宣而战,率先开出第一炮的,就是吉野舰。

     等到黄海大海战爆发,吉野号作为日军游击编队领舰,如一匹凶悍而迅捷的头狼,率巡洋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冲击北洋水师舰列横队之右翼,重创超勇、扬威二舰。稍后,吉野为夹击北洋水师,又带队从致远舰正面通过。

    

     这场海战中最悲壮的一幕出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孤注一掷,开足马力,以冲角战术,朝吉野舰撞去。遗憾的是,壮志未酬身先死,致远舰在撞上敌舰之前,不幸爆炸沉没……

     吉野舰很幸运,在之前的丰岛海战中,一颗炮弹打入吉野右舷,打坏发电机,又穿过机舱防御装甲,落入轮机舱。遗憾,没有爆炸。

    

     关于甲午海战的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是役,北洋海军惨败,耻辱的是,居然没有击沉一艘日舰……

     不应该输得这么惨!

     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甲午海战前,大清帝国这支海上武装,居世界海军的第8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大列强,而日本世界排名仅为第16位。

     而另一种统计口径显示,大清帝国海军实力通常被估计在第6位到第8位之间,而日本海军则在第11位与第16位之间。

     此后,吉野舰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它的运气,终止于1904年5月15日。当天中午,封锁旅顺港的5艘日舰在返航时遇到浓雾,然后在浓雾中驶入俄国人布置的雷区,两舰触雷爆炸,燃起大火。

     正在附近的吉野舰听到水雷爆炸,万分惊慌,在浓雾中想尽快撤到安全区,结果被正在高速航行的春日号巡洋舰拦腰撞中右舷中央,一声巨响后,吉野舰右舷出现一个10来米的大口子,旋即海水大量涌入,舰体严重倾斜,很快就沉入了海底。

     10年前躲过了致远号的冲撞,10年后,还是难逃被撞沉的宿命。

    

     吉野舰

     2

     它沉没之处,就是它多次逞恶的中国黄海。

     甲午海战爆发时,吉野舰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

     它的航速高达惊人的23节,除了航速外,火炮射速也特别快,装备了大口径速射炮,还配备了当年刚刚问世的专用火炮测距仪。因为这“两快”,吉野舰被誉为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巡洋舰。

     这“两快”,也是日本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占据优势的一大原因。

     学者姜鸣在《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写道:除了吉野舰航速23节外,第一游击队其他各舰的航速亦在18至19节。北洋舰队航速最快的巡洋舰为“致远”和“靖远”,时速为18节,其余各舰皆在14至15节之间。机动性的差距,很明显。此外,日舰装备了大量的速射炮,在这一方面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有资料显示:黄海海战中,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一文中如此感慨:“在海上炮战中,5分钟打1炮和1分钟打5炮的区别:敌人以快艇快炮,飘忽而来。一瞬之间,敌弹如疾风暴雨,临空而下。再一转瞬,敌舰又已逃得无影无踪。你以15海里的时速,五分钟一炮的慢劲,真是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乌龟对鲨鱼,如何克敌制胜?!”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是系统性的溃败,这是共识:政治腐败、军纪废弛、理念落后、高层掣肘……武器因素并非最重要,但亦是非常重要。试想想,如果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若拥有一艘像吉野这样的行驶快速、火力迅猛的主力舰,场面会好很多。

     历史就这是这么吊诡,吉野舰差点就属于中国。

     1875年,光绪元年,清廷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通过英国人、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接下来,大清海军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10余年时间,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但黄金时期非常短暂:从1888年开始,清朝海军再未进口一艘新的军舰,1891年起,甚至连舰上火炮弹药都不再进口了。唐德刚写道:李鸿章知道他的舰艇速度不够快,他要加买快速巡洋舰,英国人也知道老主顾的心思,因此隆重推出了23节的巡洋舰,但朝廷一帮人都反对,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

     19世纪末,正是军事科学长足发展之机,在清朝海军装备停滞不前的同时,日本海军却正突飞猛进。1891年,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正式向英国提出订购快速巡洋舰,取名吉野号,该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制造,1892年1月3日开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当年英、德是中、日两国最主要的军舰进口地,你不买,就归我。

     在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中国巨额赔款之前,日本还是一个相当穷的国家,为了筹资购得吉野号,日本天皇甚至宣布自己从此到击败大清国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还捐出了自己的首饰,日本国民大为震动,踊跃捐献购买吉野舰,日本商人和民间还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3艘“吉野号”。

     这时候,中国的慈禧太后,在干什么呢?

    

     颐和园

     3

     慈禧太后人生有两大爱好:第一,过生日;第二,修园子。如果说她还有第三大爱好,那就是在修好的园子里开生日派对。

     甲午海战爆发的这一年,慈禧太后60岁。她太盼望这个大寿了,10年前,五十大寿,是她入宫以来感觉最好的时候,所有能威胁她的地位的人,都不在了:曾经为她立下大功、超级能干的恭亲王被罢黜,唯一能够节制她的正宫慈安太后,也已去世。权力从未如此集中于她一人之手,但扫兴的是,这一年起了中法战争,让她不能快乐庆生。

     60岁,六十一轮花甲,在古人已是长寿,普通人家都会摆两桌,贵为大清帝国实际控制者,怎么也得好好庆祝庆祝!

     给太后筹办六十大寿,成为清廷官员最大的政治。

     当时日本人已在蠢蠢欲动,东亚上空战争阴云密布,有见识的官员上奏章,请求更多关注对日战争,生日庆典嘛,小搞搞就行了,慈禧怒不可遏,甩出了这样的狠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意思是:你不让我好好过生日,我就让你生无可恋。换种说法:你如果让我好好过了这个生日,我就让你以后每天像过生日一样开心。

     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官油子,大家还不明白吗?各种马屁各种奉承各种进贡,浑然不顾,日本人在一旁虎视眈眈,磨刀霍霍。

     慈禧太后的大寿庆典,远不止是摆几桌酒看几场戏那般简单,她酷爱奢华,身居深宫,一直向往园林生活。她大权独握之后,本来想修复被英法联军掠夺焚烧过的圆明园——她对圆明园有感情啊,当初作为秀女,就是在这里施展高明绝顶的手段,一个小曲,邂逅皇帝,从此飞黄腾达。

     但圆明园已成废墟,修复成本过高,经大臣们建议,她的目光转为“清漪园”,于是决定,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加工扩建,在这里举办盛大的六十大寿派对,并作为自己以后归政光绪、颐养天年之地。

    

     圆明园复原图

     颐和园大到足够举办马拉松比赛了,修起来肯定花费不菲,但既然太后已下懿旨,能不修吗?谁都知道,她霸蛮专横,惹不起。当年,她想修圆明园,估工银200万两,户部尚书阎敬铭称无款可办。慈禧言改修三海,阎仍答无款。慈禧居然大喝“滚出去”,阎敬铭羞愤成疾。这段往事,李鸿章写进了日记。

     慈禧要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办此事,她找到了自己的妹夫、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出任大清帝国总理海军事务大臣,虽然奕譞对海军一窍不通,且以贪腐著称,但这绝对是个肥差啊,那些年,清廷投入最大的,就是海军。

     当然,慈禧和奕譞都明白,这个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只是给太后找一个便捷的丰裕的提款机,他们不知道海军是一个要持续投入、持续发展的军种,即使知道,但有什么比太后六十大寿更重要的呢?于是,奕譞以支持海军的名义去敛财,他更“天才”的设计是:在颐和园挖昆明湖来办海军学堂、“训练”海军……

     给太后祝寿的经费源源不断,但海军却断了炊。当时局势很紧张了,李鸿章循部下之请,要求海军衙门拨款60万,购快炮20尊,以替代各主要舰艇上之慢炮。岂料户部和海军衙门两处竟一毛不拔。李鸿章不得已,只能从海军日常粮饷给养之中挤出20万两,聊购次等快炮12尊,以平舰上官兵之积愤。

     这场仗还没打,其实已经输了。

    

     圆明园

     4

     1894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前往皇极殿,接受皇帝和王公百官的庆贺。这是她的60岁生日,同一天,日军攻占大连。

     此刻的慈禧,应该没有多少快乐可言,因为日军炮火,她的这场筹办多年、耗银近一千万两的生日派对,只能草草收场了。她的恨,如滔滔黄海之水,但不是因为葬身大海的北洋官兵,而是因为她的面子。

     慈禧在历史上口碑很差,当年就有人把庆寿贺词中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改为“一人庆有,万寿疆无”,章太炎更不客气了,在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之际,撰联曰: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庆疆无!”

    

     以冷静理性著称的历史学家,谈起慈禧来,也是冷静不下来,比如唐德刚,他在《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一文中,谈及慈禧,简直有些骂大街的感觉了:“(修园)这个预算令人感叹的则是,它可用以增建10支‘北洋舰队’而有余。但是‘北洋’对一位无知而泼辣的老寡妇,未免太遥远了。建个园子解解孀居禁宫之闷,那才是当务之急呢!

     “西太后生性奢靡。她原是那豪华的圆明园内一位得宠的姨太太。现在做了太后,身为大清女主……所以她要倾全国之力,来为她造颐和之园!”

     是的,熟知晚清历史的人,又怎么能冷静下来?今天有些学者吹捧慈禧是杰出的政治家,说她力延清廷数十年寿命,如此说法,令人瞠目结舌!

     慈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政坛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历史的悲剧是:慈禧即使贵为大国实际控制人,却始终摆脱不了自私和俗气的思维模式。她有玩弄权术的头脑和机智,但缺乏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在她眼里,无论什么国家大事,都没有她自己的尊荣和面子重要。她只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最要命的一点是:公与私之间,她没有任何原则可言。

     慈禧擅长敛财、富甲天下,她到底有多少私房钱?说法不一,《清稗类钞》记载,及至清末,慈禧的“小金库”中“尚有黄金三万两”——没提到白银。另一笔记《异辞录》的作者认为,“太后(慈禧)有私蓄三千万”,就是说,慈禧太后的“小金库”的数额达到了三千万两银子,“半在南苑,半在大内,皆用红绳束之”。

     《十叶野闻》的数字更吓人:“慈禧所自积之镪,始终未悉其确数,或言计共二百兆两”,2亿两白银!熟知清廷内幕的英国人赫德则言之凿凿地说,在光绪初年她已积有私房钱两万万两……

     后人纳闷:慈禧有这么多私房钱,为什么不自己花钱办六十大寿呢?原因很简单:自私贪婪。

     慈禧出身一般,还经历了父亲去世、穷困潦倒的少女时代,始终存了一颗争强好胜、出人头地之心,她没有享受过多少爱,年纪轻轻就当了寡妇,终其一生,自大与自卑交织,靠什么来证明自己?钱,面子,权力,还有现实的享乐。

    

     谭伯牛所著《战天京》中记载了一个细节:慈禧与恭亲王勾结除掉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时,一大罪状是:“于传取应用物件,抗违不遵”,意思是说,在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仓皇避难承德时,肃顺只顾伺候皇上好吃好喝的,却让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在路上只能喝豆奶,一肚子气,恨死肃顺了。如此自私,是没法跟她讲道理的,更是得罪不起的。

     她就像神话中的孤独的龙,守着一堆金银财宝,喃喃自语: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谁也不能动……

    

     李鸿章

     5

     上梁不正下梁歪。慈禧如此,下面的人更如此:这国家是太后和皇帝的,关我什么事?所以,王公大臣们把北洋水师和淮军旧部,看成了李鸿章的私产,凭什么支持你?日本将领后来说,这简直是李鸿章与日本帝国的战争。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为了保留这点“私产”,让剩余的完全可以再战的军舰,躲进军港……此恨锦绵,何有绝期?

     遥想晚清,有过同光中兴的短暂辉煌,洋务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却最后一败涂地。学者陈先达撰文《“文化决定论”是不对的》,他说:近代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不同步,因而才可能在晚清产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学为体”的错误,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体”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体不变,西学难以为用,“我们可以用钱买来军舰大炮,但买不来国家的现代化。洋务运动虽然有点成绩,但其终难成事的原因正在于此。”

     但在晚清,因为当权者的愚蠢,后来连买军舰大炮都舍不得了,不是没有钱,而是他们认为太后的生日庆典更需要钱。唐德刚因此愤懑地说:“君不见一项《马关条约》(1895年)我们就赔了两万万六千万两。六年之后的《辛丑条约》(1901年),我们不又赔了四万万两?合计,七年之内一下便赔掉六万万六千万两——我们有这么多钱去付‘赔款’,没钱买船?!”

     赔太多钱,慈禧也不在乎,反正这又不是她的私房钱。

    

     她死了,然后以一种不堪的方式重现历史:她和她的私房钱,在陵墓中,迎来了孙殿英的盗墓大军。

     她要那么多私房钱干什么?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