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首富,留给儿子的3个道理
2021/10/3 12:25:36 正和岛

    

     编 辑:潘磊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对于一个人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事?

     也许会有很多答案,比如继续赚更多的钱。

     如果这个人是个企业家,但只是在本县比较有名,那就争当省内明星企业;省内出名了,那就力争全国第一,直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但小洛克菲勒的话也许最具普世性——一个人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为社会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当然现在女儿也是一样的)。

     这绝非轻而易举。

     仅仅是“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就让很多显赫一时的大家族烟消云散。不过总有优秀的家族实现了多代传承,比如洛克菲勒、摩根或者福特家族。

     他们或以严格的自我节制和慈善事业维系家族传统,或以教育影响下一代,或者是通过开明的心态引入出色的经理人帮助自己打理家族事业,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同样的——那就是作为一种需要持续经营的事业,必须要有最适合的人接班。

     当然,依然有一些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以鲜明的个人风格为公司打下了烙印,创始人的性格就是公司的性格,这种情况下他们到了选择接班人的那一刻,总会觉得下一代没有经历自己的创业历程,所以不放心、不交棒,最后导致了不利后果。

     不过随着人们思维观念的进步,对于家族企业的理解既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有了类似于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实解决方案,这将会让家族企业真正迎来一个新时代。

     但即便如此,类似于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和福特家族们的传承经历,依然能够带来足够的启发,让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选择理性,而非任性——这才是枝繁叶茂的根本保证。

     以下是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财富传承的3个道理。

    

     道理一:要学会节制

     小洛克菲勒曾经告诫家长们: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纪,一个人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为社会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

     这句话像是在分享他的育儿心得,毕竟他培育了5个好儿子,他们很好的传承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传统,同时也像是在感恩他的父亲约翰·洛克菲勒,也是用同样的心态培养了自己。

     作为“石油帝国”的开创者,以及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网,约翰·洛克菲勒用一种节制的生活方式来影响他的儿子。这可能跟教会有关,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没有也不想把“富二代”这个标签强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致力于培养一个好人。这让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代形成了一种微妙的财富观——他们都知道自己有钱,但不认为自己很富有,并且从小就被教育,在花钱这件事情上必须明智。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洛克菲勒的儿子小洛克菲勒去上学时,一般都是步行前往,而他的同学们则坐马车。

     他们在遇到心仪的商品时甚至还赊账——因为兜里确实没钱——在这个显赫的家族,零用钱用完了就是用完了。

     贝茜(小洛克菲勒的姐姐)有一次和朋友去逛街,看到一张桌子后很想买,但手里的钱不够,于是就想赊购。店主就问她们有没有谁的父亲是生意人。贝茜羞怯地说自己的父亲是个商人,并把父亲的名字洛克菲勒告诉了店主。当对方同意赊购后,她很高兴。

     纳尔逊·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的五个儿子之一)上大学时,有一次想去看电影,但兜里没钱,于是就向自己的同学借了25美分。这让他的同学们目瞪口呆——他们知道学校里有一个来自洛克菲勒家族的富三代,但无法想象这个人连看电影都要借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曼哈顿为联合国购置了一块价值8.5亿美元的地产,为家族带来了荣耀,当办成这件大事之后他们打算购买香槟庆祝一下时,几个富二代却一共只凑了1.8美元的零钱,结果只能作罢。

     在大多数人看来,富人教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打打马球,搞一夫多妻,但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代显然打破了这个藩篱,与此同时还与自己的父辈保持了亲密关系——这从老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言辞恳切的信中就能看出来。那些信件体现了一个老父亲,对于儿子人生道路的指引。

     小洛克菲勒当然也犯过错误,比如曾经炒股赔了100万美元,但他的父亲却通过写信告诉他:自己对他很有信心,最重要的是“不要让精神破产”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表现在,老洛克菲勒感受到了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转变,但都予以理解——他的娱乐里不包括跳舞,但当儿子在大学四年级想要举办一场舞会时,他欣然出席。

     这种父子关系毫无疑问是正向的——老洛克菲勒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也因此惹来了许多非议,儿子小洛克菲勒虽然没有继承家族事业,让父亲很失望,但却理解了新时代美国的发展方向,通过慈善事业,为家族带来了新的声望。

     与此同时,家族子弟几乎所有的成功因素都可以追溯到老洛克菲勒——他曾经希望孩子能够继承他的帝国,但也不期望子孙后代都效仿他——这决定了这个家族的长盛不衰。

    

     道理二:

     孩子将来对于父母是福是祸,取决于教育

     摩根家族是华尔街的象征。

     这个家族超过180年的历史,见证了华尔街从一条不足三分之一英里长的街道变成全球金融中心的全过程。

     这个家族中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一是财富事业的奠基者、同时也是摩根银行的创建者朱尼厄斯·摩根,另一个就是他的孩子约翰·皮儿庞特·摩根,也就是众所周知的J.P.摩根——正是他们成就了显赫的摩根财团。

     不用说,J.P.摩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富二代”的真正含义——没有躺在前辈打下的江山上无所事事,而是把摩根帝国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

     他在家族传承上都获得了哪些秘诀?

     一切都来自于教育。

     他的父亲,也就是朱尼厄斯·摩根演绎了一个摩根家族版本的“孟母三迁”——从J.P.摩根9岁上学开始,在11年里一共换了9个学校,而且还都是寄宿学校,目的是为了让他接受更全面的教育。

     只要他认为学校的环境已经不利于自己的孩子,比如认识了不合适的朋友,就要换学校。

     他的口头禅是“孩子将来对于父母是福是祸,取决于教育”。

     在J.P.摩根去自己的外祖父家度假时,他严厉的父亲还会通过给岳父写信的形式,监督他的学习。

     同时,父子俩也经常通信,保持着积极的沟通,甚至还一起做算术题。

     还有就是读书。7岁时,J.P.摩根的父亲就送了他一本《马克·保罗知识海洋历险记》,后来他的姑姑则送了一本《年轻人的禁忌》,据说这本书影响了他的一生,“比华尔街的任何一只股票都更有价值”。

     即便是J.P.摩根已经开始上班,朱尼厄斯·摩根也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他通过写信告诉儿子,很多年轻人因为急于求成而遭遇失败,所以任何时候做事都要慎重,贪婪是魔鬼。

     作为银行家,以及过来人,他还向儿子强调,银行家掌管着别人的大笔钱财,但绝对不能贪污,任何试图通过卑劣手段发财的手段都是可耻的。

     但朱尼厄斯·摩根对儿子的成长依然不放心。

     在听说儿子在美国南北战争中通过从事黄金投机生意大发横财后,朱尼厄斯·摩根勃然大怒,他希望儿子作为银行家能够在作出决定时更加谨慎,而不是满足于成为一个投机者。

     为此,朱尼厄斯·摩根重组了J.P.摩根狗狗你公司,而且给儿子精心挑选了一个年龄更大且可靠的合伙人,该合伙人曾经教过J.P.摩根一些会计知识,而且两个人相处融洽。

     朱尼厄斯·摩根不指望新公司能够赚到多少钱,更希望儿子能够在一个经验丰富的合伙人带领下,学到有用的经商知识,并知晓作为一个商人的底线。

     事实上,对于家族后代的谆谆善诱,几乎已经成为整个摩根家族的传统,J.P.·摩根从自己的父亲那里继承的天分和经验,也都传授给了儿子杰克,而且父子俩的关系也极为融洽,所以杰克在46岁时,就已经开始掌控家族帝国。

    

     道理三:打破“家本位”

     亨利·福特因为把汽车行业带入流水线时代而闻名,他主导开发的“T型车”更是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但在培养接班人的过程中,他的方法与众不同。

     一方面,亨利·福特意识到自己是美国独一无二的“汽车大王”,凭借一己之力把美国变成了“车轮上的国家”。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让福特的汽车帝国千秋万代。但与此同时,他又担心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富二代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所以他采用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办法——挫折教育

     他相信一点,挫折教育是让自己的孩子迅速成长起来的唯一方法。

     对于埃德赛尔·福特来说,作为亨利·福特的唯一的儿子,同时还是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他所经历的考验残酷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曾想扩大公司的营业部门,并新建一座办公大楼,地基甚至都已经挖好了,但他的父亲在一夜之间命令员工填平了地基,并把营业部门的员工扫地出门。

     埃德赛尔·福特愤怒了。他重新招回了那些员工。

     亨利·福特看到了儿子的反击,却感觉很欣慰,他认为这就是成长。

     但在他看来,这还不够。

     亨利·福特故意在公司中培养了几个得力助手,专门跟自己的儿子作对,在车型开发、市场营销、公司战略等几乎所有涉及到重大决定的时刻,都有几个福特的所谓“功勋老臣”跟埃德赛尔·福特对着干。

     即便遭受了如此大的委屈,埃德赛尔·福特没有怨恨他的父亲,而是始终从家族事业角度出发,处理各种挑战,并依然完成了使命——他不但让福特汽车公司后继有人,而且还让自己的下一代学会了团结一心,以及拥有开放的心态。

     所以到了第三代,福特家族不仅实现了公司的复兴,而且还大胆起用了“外人”——也就是美国汽车行业的传奇李·艾柯卡。

     对于福特家族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已经开始敢于打破“家本位”——李·艾柯卡15岁就进入福特汽车公司,并发誓要在35岁担任福特副总裁——虽然实现这个目标比原计划晚了一年(36岁出任副总裁),但福特公司的发展史已经刻上了他的名字。

     他开发了一款名为“野马”的汽车,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要特色,所以这款车拥有狂暴的性能和流线型的外观设计,一经推出就火爆全美,直到现在这款车还是美国汽车文化的图腾。

     这拯救了当时陷入困境的福特公司,艾柯卡成为福特总裁,声望甚至超过了亨利·福特二世。

     实际上,在第二代也就是埃德赛尔·福特时,他就想重用自己欣赏的一个高管,但很可惜在父亲亨利·福特的阻挠下没有实现。但是到了第三代,终于实现了这一点,家族事业进一步壮大。

     这很难。不过福特家族做到了。

     对于一个大家族而言,就像众多家庭一样,复杂的关系无可避免,但福特家族很少没有出现有关“继承”的花边新闻,家族成员反目成仇的情况,几乎从未发生过,这种团结的基因,应该就是来自于第二代掌门人埃德赛尔·福特。

     比如他的三个儿子亨利·福特二世与他的弟弟本森·福特和威廉·福特,两个弟弟根本无意与自己的哥哥争夺领导权,他们在公司也仅仅负责一个业务部门。

     在他们自认为没有足够能力掌管公司时,就会选择李·艾柯卡这样的外援,而当家族中又出现了一个能够带领公司前进的成员时,又会众望所归地迎回接班人——比如比尔·福特1999年成为福特董事长,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团结的家族观念影响了所有成员,所以在事关家族利益的紧要关头,家族成员的观点能够保持一致,还能做到“家丑不外扬”。

     另外,福特专门有一个家族办公室处理与家族有关的事宜,而且每隔两年还会聚会一次,这让天各一边的家族成员关系得以维系。

    

     结语:沟通和机制

     纵观家族洛克菲勒、摩根和福特家族的传承,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点——只要是父子间保持着亲密沟通关系,以及拥有一定的机制作为保障的,一般都能顺利实现权力交接,家族事业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藩篱,持续繁盛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这当然是教育的结果。

     尤其是摩根家族,把孩子的教育作为头等大事,而且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书本教育,还有类似于旅行这样的实践型教育。

     这表明了一件事:一个富二代虽然很富,但其实很脆弱,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保护自己。家族事业当然也是如此——在第一代创业者完成了财富积累之后,接下来与孩子有关的事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不一定所有教育都能教化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但至少能够独善其身。

    

     排版 | 米小白

     审校 | 允允 主编 | 孙允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