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疫情起来!曾光:中国要加速进入抗疫“第三阶段”
2021/11/7 16:57:12 正和岛

    

     天气越来越冷,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又开始逐渐起来了……

     防止疫情反弹、保护经济增长是当下的关键要务。该如何处理呢?

     11月6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方配套活动第四届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著名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专家曾光发表了《新冠疫情防控与瞻望》的主题演讲,详叙了抗击疫情的三个阶段,对我们当下工作有很大参考价值。

     以下是其具体分享。

     口 述:曾光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来 源:复星(ID:fosun-group)

     今天非常有幸参加第四届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我应邀讲讲新冠疫情防控与瞻望。

     我是曾光,一个公共卫生和流行病的老兵。

     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是新冠疫情战果分析,第二是防控前景。

    

     新冠疫情战果分析

     全球进入疫情防控第三阶段,中国具有举国体制防控大流行病的经验

     首先介绍第一部分。

    

     在新冠流行刚开始时,我就给新冠肺炎防控提出了一个阶段想法:

     第一阶段是2019年12 月下旬发现疫情开始,到大约持续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疫苗大规模应用前的防控,它的特点是以举国之力防控,临床救急加公共卫生对策的防控

     第二阶段是从2020年初开始,是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到人类免疫屏障的初步建立为止,这个时间是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

     2020年底了,估计还得有一到两年时间,它的特点就是不但是举国体制,还包括疫苗加非特异性公共卫生措施,这是第三阶段人类免疫屏障之后的常态防控。这个防控是各国陆陆续续通过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它的特点是举国体防控结束了,但防控还要继续,还要有疫苗加非特性的防控措施,是人类不需要这么多强制性的隔离、封锁,疫情进入常态防控的阶段。

    

     什么是举国体制的防控?

     举国体制的防控指为应对传染病大流行,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动员国家全社会的力量来做防控。

     我认为防控要讲清楚一个特点,和平时的公共卫生防控有较大差别,公共卫生系统是不是完善,医学基础是不是先进,临床救治能力是不是充分,平时公共安全理论研究是不是深入,这在平时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就算是在举国体制防控中占优势的防控国家也未必能做得好。

     具备什么因素可以做好呢?

     我认为有三方面,第一个是正确的防治策略,第二是纠错能力,第三是能够迅速进入战时体制,在早期决战胜利,打赢关键战役。这个致胜因素是我根据中国防控取得的成绩总结的。

    

     中国和其他欧美国家不一样,因为1918到1919年间,欧美国家实施过举国体制防控措施,现在健在的欧美国家专家、政治领袖他们都却没有经过举国体制的防控。但是中国在近十几年的过程中已经经历过两次,一次是03年的SARS、一次是09年的新甲大流行。

    

     我自己谈一下到武汉的体会,我在1月18日下午接到通知,第二天夜里赶到见到其他的专家。

     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这些高级别专家出来呢?为什么只给这些人一天的工作时间,却没有给我们任何提示,就是让专家直接向国务院汇报,直接参加新闻发布会,谈自己的观点,这次高级别专家组的话贡献是如此。

     首先是统一认识,前期对传染病的认识,混沌状态结束了,号召全国人民进入抗战,另外针对现在情况要怎么办,那时候我们喊出了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外地人能不进去就不进去,武汉取得防疫战的彻底胜利。

     之后我们还经过很多挫折如北京、新疆、大连等疫情反复,特别是广东的疫情一直到持续到现在,目前已经扩散到十几个省市。

     过去为什么要做全民核酸检测?

     公共卫生安全系数,不是物理学、化学的计算,是风险很大的,很难精准测量风险,所以我们要适当扩大、检测,局部地区来看好像有点过了,但从全国来看是为全国服务的,从全国来看正是各个局部地区加强防控,才得到的全国的安宁。

    

     新冠控制前景

     当前到了大力推广加强针以保证免疫持续性的时候 各国实践经验显示 mRNA疫苗作为第三针效果更佳。

     那么现在谈第二个问题,新冠控制前景。

     新冠病毒前景看新冠病毒的特点,特点和其他我们熟知的呼吸道病毒不一样,关键在于无症状感染者还可以感染,不同于一般传染病出现的感染者不再感染,而且病毒的突变速度非常快,要比流感的病毒飘移频率还要快。

     虽然看起来变异幅度统一,但在主流行病学、疾病表现上却非常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同一年四季流行的流感不一样,所以我们才有了非特异性防控。

     我们疫苗防控的重点在于建立全体免疫,全体免疫不光疫苗建立的,而是和自然感染同时建立,防自然感染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国正因为前段做得好,所以在中国自然感染造成免疫的比例就低于千分之一,我们主要靠疫苗接种建立全体免疫。

     这和欧美、印度国家不一样,他们自然感染率百分之二三十,甚至高达四五十,他们的疫苗接种可能比我们容易形成群体免疫。

     此外,接种疫苗后,不可避免抗体下降,所以要不断研发新疫苗、调整策略。我认为长期策略和流感一年接种一次可能不一样,需要针对不同疫苗和接种程序来决定各自防控策略。

    

     接下来,我要讲一下德尔塔变异株挑战严峻的原因。

     关键在于加大了气溶胶传播成分,传播速度很快,可以一周内传播三到四代,也出现很长时间以后,潜伏期超过十天甚至十五天潜伏期的病例都有。

     过去戴普通口罩、一米线距离可以很轻松的突破,防控难度加大,全程注射国产疫苗,主力还是灭活疫苗,注射后和其他疫苗效果大致相似,仍可能感染,感染力降低,症状减轻。我觉得还是发挥了作用。

    

     另外应付挑战很重要,现在国家卫健委组织300多位专家,组织的国家队,哪发现情况到哪去“灭火”,二百八十多人受过现场流行病专业培训,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现在是他们的顾问。

     正因为这样,我们即使疫情烽火绵延,第一线专家都在前往不同地方,可能各地情况不一样,曲折过程不一样,但我觉得都有可能成功,没有失败的理由。说“我干不了了,就让它流行吧”,现在没有这样的理由。我们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现在考验疫苗综合防控能力很重要,这也是考验着国家综合能力,研发疫苗能力,获得疫苗能力,储存、分发、接种疫苗的能力。

     国家免费注射这种策略对提高接种率大有好处,民众接种疫苗的健康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疫苗防控策略抗病性要下降,我们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疫苗组合,什么样的疫苗组合起来效果最好,我们国家需要探索这样的趋势。

    

     我想是这样,疫苗早期接种时安全性和接种率最重要,但三个月、半年以后就要看接种免疫的持续性,因为疫苗不同、可持续性表现不一样,所以现在到了需要打加强针的时候。

     打加强针有两种思路,一是同源疫苗接种,原来打什么现在打什么,安全性好、可接受性好。第二种是新的实践:异源疫苗接种,在两针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加打一针mRNA疫苗或蛋白结合疫苗,都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们接种疫苗最终对新冠防控到一个什么样是终点。

     能不能把新冠病毒消灭?

     新冠病毒我们经常在消灭它,那是对个体层面,病人不再传代就是消灭了一次病毒,但对全人类来看是不可能的。新冠病毒是不可能被消灭的。

    

     过去人类消灭的病毒就是天花,因为天花消灭有各种条件,病原体稳定,人是宿主,没那么多变异,没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当时也不需要冷链,但新冠病毒和天花病毒相比没这些特点,所以说需要和人类长期共存。

    

     另外我认为如果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水平下降,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失效,突破性感染,需要打加强针,同源性第三针,异源性是序贯加强,这里有大量数据告诉我们凡是突破性感染的,打了疫苗的这些人如果中和抗体水平低更容易再次被感染,已经有这样的数据了,所以这个疫苗就是说接种以后,可持续性怎么样,保持抗体水平怎么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有一些简单的例子,我们收集几个国家,像土耳其、泰国、黎巴嫩、德国的数据,他们在接种基础免疫接种两针以后再接种第三针,打什么疫苗、效果怎么样,已经得出了不少结论,这些国家的真实世界数据证明,打了灭活疫苗再打mRNA疫苗或者重组蛋白质疫苗作为第三剂,都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欧洲、东南亚、中东,加拿大、韩国等都主张第三针用mRNA疫苗接种。

    

     最后跟大家讲一下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不接种、放宽防控了。我个人认为可从这几个视角综合判断。

     第一是科学与公共卫生视角,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这个视角。

     经济发展的视角也非常重要。中国公共卫生做的好,GDP2020年在世界上主要国家中都是领先的。

     另外还有社会安定的视角、国际关系的视角。现在有些国家,英国、新加坡、韩国、泰国陆续打开国门,实际他们也是从这几个视角出发,只不过受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压力,失业率、党派竞争等因素影响,他们也没有把握,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要开放,一边要关门,什么时候还要退回来。就是说走一步看一步。

     我认为我们中国高屋建瓴,经济安定、社会安定压力没他们大,要看他们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学习,哪些值得我们去借鉴的,我相信中国的领导者们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适当的时间可以放宽我们的防控措施。

     好,我跟大家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排版 | 李凯

     审校 | 允允 主编 | 孙允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