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乌克兰时局,对中国的挑战
2022/3/18 正和岛

    

     作 者:宋欣 北京周掌柜咨询全球事务顾问、前欧洲议会中欧关系顾问

     来 源:周掌柜

     (ID:zhouzhanggui525)

     *本文首发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乌克兰在时隔八年之后再次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俄罗斯承认乌东两共和国独立激起千层浪。

     乌克兰到底何去何从?乌克兰会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火药桶还是新的冷战战场?乌克兰到底对中国的全球地缘战略有何影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实际上,从乌克兰普通民众角度看,乌克兰上空笼罩的战争烟云与持续多年的社会僵化、经济低迷相比,并不算什么更大的挑战。

     2013年基辅独立广场上的为自由而战的示威人群早已消散,当下乌克兰人们似乎已经麻木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乌克兰当局亲俄也好亲美欧也罢,乌克兰经济持续下滑的颓废态势并没有太大的转变。

     但从欧美政局角度来看,乌克兰事件却是一个绝佳的时间窗口:法国4月总统大选,美国11月的中期选举。乌克兰事件自然就成为了马克龙和拜登的外交大秀场。

     美国这边不断增兵,俄罗斯那边也动作连连,欧盟想要安抚两边寻找和平解决之策,英国却似乎有着推动事件升级的强烈意愿。各国在乌克兰大棋局中各有所图。

     全球地缘政治角度看,乌克兰事件早就不再是区域事件,也不只是美俄之间的交锋,折射出的是全球地缘政治的新格局。

     而中国作为该地区的利益攸关方,不仅“一带一路”合作利益深受影响,同时也涉及到中俄战略伙伴的协同问题,也自然会引发台湾问题对比遐想,可以说对乌克兰问题中国并不是旁观者。

     本文力求帮助读者拨开层层谜团,揭示乌克兰大棋局的本质以及未来潜在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会对中国决策者提出第三方视角的建议。

    

    东欧乱局由何而来?

     首先我们需要铺垫一个基本认识,关于东欧三国——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的历史,其实这三个国家真正走入美国和欧盟地缘战略布局的时间点是2004年之后。

     后苏联时期一直到90年代末,对该区域的认知非常有限,这些国家被列为局势不稳定且受苏联影响很深的地方,因而并没有被列入重点投入国家之列。

     2006年之前欧盟只向包含该地区的十二个国家提供极其微薄的“对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技术援助”。但随着北约和欧盟的东扩(见下列表),这些东欧由于和新的盟员国接壤,其战略重要性一下子提升了。

    

     总体来看,从1999-2009年的十年时间,整个中东欧基本上稍微符合加入北约和欧盟条件的国家都被第一时间邀请加入了,即使是政治架构、经济表现、社会开放程度都完全不达标的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希望可以把它们都拉上车。

     想象一下,坐在莫斯科运筹帷幄的普京是什么样的心态呢?焦虑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后悔和后怕。对于曾经一心向往美俄和解、欧洲大融合的普京而言,这一切似乎和自己曾经向往的欧洲大家庭梦想有着天壤之别。

     说到普京的转变,不妨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01年9月25日。刚上任总统之位的普京,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德国柏林的联邦议会,用德语(普京说德语是“歌德、席勒和康德的语言”)做了一次盼望“共建欧洲大家庭”的重要的演讲,里面有一段让笔者印象深刻:“近来好像感受到,在我们的大陆上即将要出现一个共同的家。

     在这个家里,欧洲人不会被划分为东欧和西欧人,北欧人和南欧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了。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健全且可持续的安保体系,那么我们永远不可能在这片大陆上建立起信任的环境。没有这种信任的大环境,我们就不可能看到团结统一的大欧洲!”

    

     图片来自欧盟委员会,2007年东扩后的欧盟成员国图

     然而,这次热烈求和的演讲所表达出来的美好诉求与现实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美欧东扩的地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美欧在地缘战略上面对俄可谓是步步紧逼。

     除此之外,在2006年欧盟还正式出台了欧盟的睦邻政策(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的东欧部分,明显要进一步拉近和东欧未入盟国家的距离。美欧希望用和东欧国家缔约的方式,用军事保护和经济利益(自贸协定、免签政策)换取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简单说,促进东欧国家西化的目的就是削弱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影响力。

     而面对美欧的东欧政策,可以说从苏联后期到普京上台的初期,俄罗斯在东欧地缘部署上是有战略性误判的。普京低估了北约和欧盟东扩的决心和该策略的渗透力,这也导致美国和北约的切香肠策略获得成功。

    

     图片来自经济学人,2022年北约成员国地图

     普京回归欧洲的梦虽然破碎了,但也不意味着俄罗斯就听之任之。我们不妨再把时间的指针拨到2007年2月10日,同样是普京,同样是在德国,只不过这次场景变成了慕尼黑安全会议。

     愤怒的普京谴责美欧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进行北约东扩的动作,他责问说:“1990年5月北约秘书长曾经发表演讲说承诺‘不会在联邦德国以外的区域部署北约军队,以保证苏联的安全’,这些保证到哪里去了呢?”

     普京不再相信欧美,他只相信铁拳的力量:俄罗斯开始用更加强硬的手段回击摇摆不定的周边国家。2008年在和格鲁吉亚在阿布哈兹以及南奥赛梯冲突问题上,俄罗斯可以说丝毫没有手软。

     2013年克里米亚事件上,俄罗斯表现出来的强势也是前所未有的,直接用欧美最倡导的公投方式让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2020年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是普京站出来,三方签署了停战协议,完全没有给美欧介入的机会。

     相对比道德包袱非常沉重的欧盟,俄罗斯在处于区域争端问题上明显有自己的一套路子,核心是:用时间换空间。

     苏联解体后很多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和领土划分问题叠加在一起,导致出现了很多领土争端。

     俄罗斯自然非常关注且在背后支持争端中所谓的亲俄独立集团(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区域、格鲁吉亚境内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区域等),由于各国当局都拒绝承认这些实际控制集团的合法性,所以根本就不愿意和他们进行所谓的谈判,这也是为何会看到该区域有很多不被国际承认的“独立自治区”。

     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者和政府军之间必然有冲突,但俄罗斯第一时间不会直接介入纠纷,而是等到争端演变成区域战争。

     因为一旦出现战争就需要第三方调解,而由于欧盟等调解方都拒绝承认这些独立团体,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调解,这个时候俄罗斯便可以强势介入,获得强话语权。

     即使调解不成功也没有关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一定会逐渐厌倦这种停滞的状态,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和政治压力,进而选举出愿意让步接受谈判的政府,这样一来,亲俄的独立集团就可以坐上谈判桌,他们的身份也获得了一定合法性,从而就诸多领土和利益问题进行协商,这自然是俄罗斯所乐见的。

     此外,对俄而言,即使分歧无法解决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这些国家还有领土纠纷,就不可能加入欧盟,就会持续成为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地缘缓冲带。可见,普京的政策变化是从求和到“可控对抗”。

     对于美俄在东欧的博弈,周掌柜咨询创始人周掌柜有一个更加鲜明的看法,他认为:“俄罗斯一厢情愿的融入欧洲大家庭备受打击之后才走上了自我保护的对抗之路,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警示:即使抱着最大的善意缓和中美关系,也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可以通过简单让步妥协修复双边关系,需要准确的识别对手的战略意图”。

     但他也同样认为中国和俄罗斯与美国及盟友的合作深度完全不同,中国相比俄罗斯选择强硬路线成本更高,没有效仿普京的必要,应该有更具弹性的办法。他更倾向于中国作出更加积极的全球战略应对中美关系的潜在风险,中国已经不可能回避战略竞争,但应该加强中美沟通合作和多边沟通合作最大化寻找共识多管齐下,“因为遥远的乌克兰制造敌意可能得不偿失”,他说。

    

     美俄战略对抗对中国借鉴意义是什么?

     不可否认,俄罗斯和欧美之间的博弈可以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这也是很值得中国借鉴的。冷战之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地缘牵制策略是有一个大的转变的:由原先的联盟对抗变成了以美为中心层层向外的“外包”政策。更准确的说是美国先外包给欧盟,然后由欧盟再外包给中东欧国家和高加索国家。美国确实做到了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联合围堵效应。

     从结果上来看,美国是北约和欧盟东扩最大的支持者和唯一的受益者。冷战过后欧盟内部不是没有讨论过东扩的问题,但是欧盟当时是不希望过早过快的扩张,因为这些国家都不符合《哥本哈根条约》在领土边界、政治制度、市场经济和司法体系等方面的要求。

     即使欧盟全力支持进行全方位的整改,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额的经费。可以说融合每个国家都是费力又费钱的,苏联时代的优等生东德回归还未稳定,怎么能同时接纳这么多国家呢?

     可是美国还是通过各方势力游说的力量让欧盟相信,只有迅速把联盟做大,才能更好的维持欧盟内部的稳定和长期的繁荣。但这背后是把对俄罗斯警戒很强的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等中欧国家塞给了欧盟,从根上扼杀了欧俄融合的可能性。

     使得欧盟在对俄的态度上不得不以成员国的利益优先,从而受到了深度绑定和极大的牵制。最好的例子当然就是北溪二号了,这种对于德国等西欧国家能源安全很有保障的项目却迟迟不能通过,足以说明美国和其控制的北约安插在欧盟内部的这些反俄势力的成效。

     虚胖的欧盟内部挑战重重,在面对俄罗斯的时候显得更加举棋不定,这也让俄罗斯充满了不安全感,反过来又加深了欧盟对俄罗斯的忌惮。欧盟如何能消除这种不安全感呢?很简单,效仿美国,把牵制战略外包给夹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东欧三国和高加索三国。

     这才是欧盟的睦邻政策的终极意义:一方面,提供各种经济和技术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更加向欧盟靠拢;另一方面,让这些国家内部的利益集团站队,从而角逐产生摩擦,进而削弱亲俄势力以及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欧盟的外包政策在东欧和高加索区域,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是最有成效的。白俄罗斯还是更加明确自己的亲俄立场,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更多的希望可以从两边获益。当然欧盟在乌克兰的外包策略的成功,也导致这个国家已经失去了自主权,命运已然完全不掌握在乌克兰人自己的手中。

     虽然说美国没有能力独自去支撑起整个大棋局,不得不选择这种地缘战略的外包,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确实卓有成效。

     在对华问题上,美国实际上也选择了同样的战略:美国在建立且夯实美日韩同盟的过程中,把对华的一些遏制需求外包给了自己的盟友,让盟友外包给其他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这样一来美国即使在东南亚的投入不那么高,也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周掌柜对此的看法是:“美国在亚洲的外包策略初步获得了成功,中国地区战略上重获主动权根本要素有两个,一个是稳定和日本、韩国的关系,不主动提供借口让美日韩同盟实质性推动军事协同;另一个是与东南亚及印度形成更加紧密的睦邻友好关系,夯实信任纽带。这需要更具弹性的睦邻政策。”

     否则,美对俄的削弱政策在亚洲将不可避免的上演,如果中国不能巧妙的增进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将不可避免陷入俄罗斯在欧洲四面楚歌的被动状态,进而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国力。

     结合以上分析,回到乌克兰问题。我们需要清晰的看到欧美之间的战略同盟关系是根基,在对华策略上表现或许有不同,但本质上是相似的。俄罗斯是欧盟的能源第一进口国,欧盟天然气40%依赖俄罗斯,尚且在对俄经济制裁上没有办法和美国口径相异。

     中国想让欧盟或者法德站队到中国这边,可能性可想而知,这不是经济利益可以解决的问题。更加现实的来看,其实只要欧盟在中国关注的问题上不明确表态站队美国,可以说就是对中国的一种支持了。

     这也提示中国决策者:对于欧洲政策而言不能过于理想化,切不可非此即彼的作出“亲华或反华”的判断,应该对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外交和行动分层次处理和对待,需要把欧洲国家行为和“美国-北约”同盟的战略意图区分开。

    

     中国在乌克兰的根本利益是什么?

     那么,再探讨更加深入的问题,乌克兰局势对中国一带一路合作有哪些影响?中国在俄乌争端和美俄角力背后的根本利益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经济和国家治理维度理解更多底层逻辑。

     经济角度看,在东欧摩尔多瓦、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三国之中,乌克兰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之地:乌克兰国家幅员辽阔,有6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领土国家;同时拥有4400万人口,是中欧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广阔肥沃的黑土地,是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国——全球最大的种子、甜菜和葵花籽油出口国之一,欧洲第一大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出口国,以及中东地区最大的禽类进口国;乌克兰还是工业重地,拥有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一度生产整个苏联17%的工业用品。

     然而乌克兰经济明显没有延续这种蓬勃的势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基本上和俄罗斯持平在7617美元,然而到了2020年,乌克兰人均GDP只有13054美元,是整个欧洲最穷的地区,而俄罗斯已经达到了29812美元,是乌克兰的两倍还多。

     乌克兰经济萧条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寡头经济过度强大,进而导致国家治理能力薄弱,另一个是结构性腐败问题已经极大削弱了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乌克兰寡头经济有多严重?2008年乌克兰前50名寡头占据的财富相当于国家85%的GDP,2016年最富有的10名乌克兰寡头拥有110亿美元资产,相当于国家13%的GDP。

     这些寡头致富的方式非常一致,都是在乌克兰独立最初的几年,借着国家处于混乱的交接时期,通过一些非常手段和人脉将自己所在地区的国有资产私有化。

     当然,如果说这个时期还算是国有经济和寡头经济共存的时代,到了90年代后期库奇马上台执政时期,地区性寡头的触角直接延伸到整个国家,基本上把整个国家的资源全部垄断了,乌克兰彻底进入了寡头经济时代,再无国有经济可言。

     再看一下乌克兰的政局,一句话概括:无寡头,不政治。几个大的寡头氏族基本上操控了整个政坛:顿涅茨克氏族(里纳特·阿赫梅托夫、前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氏族(前总理季莫申科、前总统库奇马、维克多·平丘克)、基辅氏族(维克多·梅德韦楚克)等。

     我们熟悉的“天然气女王”季莫申科也好,糖果大亨波罗申科也罢,再或者是氏族代表亚努科维奇,可以说不少寡头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最后都亲自下海从政。但也有喜欢在背后操控时局的,比如赫赫有名的犹太大寡头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上一任总统波罗申科和现任总统泽连斯基的背后也都是他在助力。

     与此同时,寡头们与俄罗斯或者西方的利益,直接导致乌克兰不断走向分裂。比如科洛莫伊斯基的军工厂常年向俄罗斯兜售军火,季莫申科为代表的中部能源寡头经济常年斡旋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西部的金融寡头和欧美的金融机构有诸多利益往来。

     各路寡头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的从东西方接连引狼入室,通过成立(一个或者多个)亲欧或者亲俄政党撕裂民意,外加操控媒体进行宣传,从而导致社会出现了不可调和的极端的对立,国家也就失去了真正的自主权。

     根据美国盖乐普世界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只有9%的乌克兰人还相信他们本国的政客(前苏联国家平均值为48%),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更是降到了6%。要不然也不至于在明知道泽明斯基是傀儡的情况下还选他上台,这很值得玩味。

     寡头操纵下的国家腐败问题也是削弱乌克兰国家实力的重要原因。根据全球清廉指数(Global Corruption Index),2021年乌克兰只有32分/100分,全世界排名122/180。

     乌社会腐败已经是系统性的腐败,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公立机构还是私立机构,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可以说乌克兰整个国家的社会信任程度非常低,成员之间只能通过金钱建立短暂的交易关系。

     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让乌克兰的经济雪上加霜。根据英国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智库(CEBR)的估算,2014-2020年期间,总损失为2800亿美金,年度损失400亿美金,相当于冲突前的乌GDP的19.9%。

     其中最大的损失来自于出口和投资:由于俄乌彼此实行贸易制裁,给乌出口带来了很大的下行压力,导致了高达1620亿美元的累积损失。同时,全球投资者对于乌经济失去了信心,投资大幅下降,乌克兰损失了超过720亿美金的投资。

     但这些损失不足以让乌克兰寡头们停手,更不会帮助乌克兰走向和平。乌克兰在衰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寡头控制经济和国家治理的腐败问题是乌克兰内部的忧患,夹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国家分裂成两个阵营,这是乌克兰的外患。

     这些方面都是值得中国特别关注的,这些寡头的特点一是侵吞国有资产,二是采用非市场化竞争的方式致富,且不具备科技创新产生增量财富的意愿。

     那么,这样的乌克兰对于中国而言有哪些价值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乌克兰的军工技术和设备。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涌现出大量的军事科学家。此外,由于乌克兰之前是苏联的军事工业重地,很多未能正式服役的军备也是中国所需要的。

     乌克兰刚独立,俄乌分歧矛盾加剧时期,中国确实获得了极大的利益。特别是低价从乌克兰军备厂买走了航母“辽宁号”的前身——Varyag(瓦格良)号,要知道这可是苏联元帅级别的航母,虽然还未服役,但其设备代表了苏联当时的最高水准。当然,也包括大量吸收乌克兰的工程师和军工技术。

     其次,乌克兰的农产品。乌克兰的玉米、葵花籽油、种子都是中国常年需要的。2012年中乌签订过高达280亿美金的农产品合作协议,乌克兰每年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而中国向乌克兰出口肥料和农业设备。

     从2015年开始,乌克兰就是中国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中国75%进口玉米都来自乌克兰。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为了降低对美农产品依赖,加大从乌克兰的农产品进口,贸易额逼近130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30%。如今中国是乌克兰整体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占乌进口的14.4%,出口的15.3%(第一大伙伴是欧盟,占进口44%,出口38%)。

     单独来看,乌克兰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的主要国家,对于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的合作有着很强样板意义。但总体来看,我们判断中乌合作恐怕很难再有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原因很明显,如今环境发生本质性的转变:一方面欧美很忌惮中国在乌克兰的战略性投资,另一方面俄罗斯希望在东欧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实际上中国是乌克兰需要但在地区大国内心里未必受欢迎的国家。

     具体来看一个已经发生的例子。欧美最警惕的是中国在具有战略价值的领域进行的收购,特别是军工领域。中国在收购马达西奇(Motor Sich)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可以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马达西奇作为全世界最顶尖的货机、直升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一直备受中国的关注,2017年北京天骄航空公司开始收购该公司股份,乌克兰方面以国家安全审查为由冻结交易。

     其实从交易最开始美国方面就高度关注,特朗普以及后来拜登政府的接连介入,不断给乌方面施加压力,最终2021年春天乌克兰政府对参与收购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进行制裁,并且宣布重新国有化该公司。

     换句话说,中国想要在美国眼皮子下在乌克兰甚至整个东欧地区进行战略性投资的概率已经几乎为零。在乌克兰有多年经验的周掌柜咨询欧洲合伙人顾思·凯德说:“中国一直很关注基建方面的项目,然而事实上中国已经失去了真正参与的机会,当下乌克兰政府为了拉拢西方政客,更不可能让中国参与进来的。”

     当然,也不只是美国和欧盟不希望看到中国在该地区的渗透,俄罗斯对于中国持续在该地区切分自己利益也是不乐见的。90年代乌克兰无人问津,既不是西方的地缘战略核心区域,也不是俄罗斯最关心的区域,中国介入等于打了一个时间差;2014-2019年期间,克里米亚事件切断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经贸往来,中国弥补了这个缺口,说白了是分了俄罗斯原本在乌克兰的经济利益。

     虽然说西方外界都认为乌克兰事件拉近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同盟的关系,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俄罗斯最希望的必然是要夺回自己家门口的绝对主导权,把其他的势力都清扫出去。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乌克兰处境会更加微妙,和亲西以及亲俄方面打交道都不会太简单。

     当然,除了上述的军工以及农业。乌克兰对于中国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乌克兰时局和中国关切的台海问题的联动性。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很明确表示:“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的不作为将会给亚洲盟友特别是台湾发出危险的信号”。

     美国在乌克兰局势中也是在不断地试探中国的底线,中国当下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态对于未来中美和中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乌克兰时局也好,东欧地缘布局也罢,中国需要的是立足于长远的大智慧:既要辩证又要务实,展示影响力但不做无意义的对抗。

     所谓辩证,就是要从不同的逻辑方面去理解各方的利益。

     这里面有能源的逻辑、有区域历史的逻辑、有意识形态的逻辑、有社会的逻辑、也有战争的逻辑,不同的逻辑反映出的是不同的利益攸关者的理性,只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时局的多面性,才能有效掌控中国介入时局的时间和方式。

     而所谓务实,是指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短期、中期以及长期在全球的利益,以此为核心进行地缘策略的布局。

     中俄伙伴关系协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同样中美战略竞争是“阶段”而不一定是“常态”,中欧竞合关系中对立是“局部”而互补是“大局”。

     总结以上论述。从时局判断上,结合周掌柜咨询多位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乌克兰以及所在的东欧地区都会长期保持“冲突冻结”(frozen conflicts)的状态,也就是说长期保持一种时局紧张的状态,局部武装冲突不可避免,但不认为有剧烈的全面战争的可能性。

     乌克兰从意识形态以及领土可能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割裂,并且长期来看可能自身没有能力从整个困局中解脱出来,这或许会成为夹杂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对抗泥潭。

     从美国全球地缘策略上看,我们的核心看法是:美国通过地缘外包手段夯实美国的国际地位,持续用区域性纷争(东欧和台海)深度绑定和牵制欧盟和日韩,从而实现长期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全方面制衡。

     我们建议中国地缘战略决策者用更强的全球性视角看乌克兰问题,中国需要充分认识到乌克兰时局的核心利益关系及在该地区有限的合作前景,同时也要注意到乌克兰局势和台海问题背后微妙的联动性。

     中国想要避免陷入所谓东西分裂的新冷战局面就要更多的回到“求同存异”的道路上,既要辩证认识全球格局的复杂性,又要用务实的视角处理对美、对俄以及对欧盟的关系。只有在有效管控与其他地缘大国的分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推动更多的超越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环境合作。

     当下的全球局势已经不能简单用“和平发展”还是“战争对抗”来做二元化区分,更多的是战略竞争在局部加强和全球合作的局部深入。因此,应该避免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

     并且要用10年甚至20年更长的时间消化外交挑战。后疫情时代已经不可避免进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重塑的大时代,中国有必要用更长的周期去强大自身,优先解决国内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特别以自我革新治理机制弊端的勇气达成自我进化、冷静观察、精准发力,从而达到“有所作为”。这也是在无法“韬光养晦”的大环境下的务实之举。

     ?点击观看视频

     了解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

     好文推荐:

     《这个穿草鞋、吃不上饭的穷小子,如今4个月2个IPO!这4个字让他身价千亿》

    

     排版 | 米小白审校 | 正风 主编 | 孙允广

     正和岛新媒体

     (ID:zhenghedao)

     面向中国商界决策者的新媒体,解析商界大势,聚焦商业价值,助力企业家持续成功,让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温暖世界。

     关注正和岛,和270万企业家、管理者一起,看透商界大势与大事。

     《任正非:面子是给狗吃的》

     《马化腾凌晨4点看产品,马云一年飞行1000小时:成年人的牛逼谈何容易》

     《王林: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倒逼》

     《张瑞敏,自以为非》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