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富逻辑巨变!
2022/6/12 18:39:19 正和岛

    

    作 者:微澜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改变命运的七次机遇

     曾看到这样一个说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每个人有着7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一次,高考归来。1977年到1979年,三年高考录取人数约为100万,其中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得到彻底改变。

     第二次,乡镇企业。这是中国历史上,农民唯一一次大规模“由农入商”,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阶层跃迁。

     第三次,双轨生意。79年后,国家对原材料实行价格管制,又允许企业生产自销产品,从而形成了“计划”和“市场”的两个价格,这其中催生了一批暴富群体。

     第四次,九二下海。体制内的官员与知识分子们成为创业“大军”,推动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第五次,资源巨潮。中国入世、快速城镇化、制造业崛起等一系列因素,催生大量的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原材料需求,资源性行业迎来一波超级红利。

     第六次,楼市风口。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中国房地产的“狂飙突进”,也因此,那些拥有多套房的人,获得了可观的财富。

     第七次,互联网红利。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涌现了一批互联网独角兽、上市企业和百万富翁。

     回顾这7次机会,我们感慨着过去的那个“黄金年代”,但其实也忽略了,这40年背后也存在着大量的黑天鹅事件:

     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数千万工人失去了“铁饭碗”;

     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进入寒冬,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增速相对放缓,降至10%以下,进出口增速出现负值,很多中小企业关门或减产;

     2012年煤价暴跌,曾经因煤而富的那群人,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在煤价暴跌中负债累累……

     那么,回到当下,这些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示呢?

     在《2005-2022年诺亚财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洞见》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2009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人口红利周期的判断,诺亚财富果断为客户筛选和提供房地产股权和债权等信托和基金产品,专注在住宅房地产领域。

     而在2016年以后,基于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诺亚认为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发生改变,又坚定地选择逐步退出房地产基金,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诺亚的做法是错了,因此诺亚流失了一批客户和员工,但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诺亚财富服务的客户得以避免在2021年房地产行业大规模调整中资产受损。

     “人这一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成功的投资家往往懂得耐心等待。”量子基金创始人罗杰斯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事实上,害怕波动是投资者的天性,投资的世界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是最伟大的投资人,犯错都是必然的,能否把犯错误的代价控制在一定的风险范围,并在没出错的时候,持之以恒地坚持,积小胜为大胜,恰恰是最关键的。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遇到的频繁的“黑天鹅事件”以及背后的周期、趋势能够有更清晰地认知。

    

     黑天鹅事件频发,周期与趋势也发生改变?

     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中,达利欧说:“未来的时代将与我们有生之年所经历的时代完全不同,但与历史上的许多时代有着相似之处。”

     对照过去40年,当下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无疑更加频繁,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不确定: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的态势,而国外很多国家陆续选择“躺平”,我们依旧没有摆脱新冠疫情的影响。

     中国经济不确定:疫情的反复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中央和地方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努力采取措施,让经济从疫情的负面影响中快速运作起来。

     世界经济不确定:欧美制裁俄罗斯,贸易保护、产业脱钩等正在成为客观事实,经济全球化遇到巨大挑战。

     地缘政治不确定:俄乌战争还在持续,国际局势愈加动荡,中美、中欧、中日、中澳这些关系,会走向如何,也需要不断思考。

     ……

     增长、扩张,当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被频繁的黑天鹅事件破坏,不再能体会到基于确定性的生活,我们开始变得悲观,我们突然意识到,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过往的经验不再那么管用,相信的东西变得怀疑,我们觉得理所应当的却又变得那样不可思议。

     那么,当我们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时,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就此躺平?

     在《危机时代》一书中,量子基金创始人罗杰斯提到,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东移”,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我先呈现张图表给大家:

    

    图源:中信出版集团《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这是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的图表,在考察了过去500年主要国家的财富和权力的兴衰周期,达利欧制作了这张表格。

     衰落的伏笔总是埋在黄金时代,鼎盛的主体会在倾泻的颓势中逐渐式微。

     事实上,一个典型的大周期就是一个国家的兴起和衰落,从和平与繁荣时期,到萧条、革命和战争时期。黑天鹅事件会在大周期中频繁出现,从而产生多个小周期,但却始终改变不了大周期本身。

     必须要承认: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人们财富的增长就如同坐电梯,大多数人都是乘着趋势的电梯上去,但却以为是自己能力所达到的高度。所以,当电梯因为某些故障停了下来,我们就显得手足无措。

     同样是达利欧的《原则2》里的内容:“要想把握全局,就不能拘泥于细节。”

     当我们立足于2022年这一节点,回望过去的历史周期,会发现中美两国正处于大周期的关键时刻,却少有人察觉。

     尽管经济发展中的阵痛十分煎熬,但很多案例都表明,一旦熬过去了,恢复的速度也往往超过预期。

     二战结束时,悲观情绪笼罩欧洲,甚至有人认为仅仅清理德国柏林市区的瓦砾就要用20年时间,但令人惊讶是,1948年西德结束军事管制之后,立刻爆发出惊人的活力,1951年西德的工业生产总值就超过了战前德国。

     同样的情况在我们改革开放40年中也有发生,以股市为例,前一段时间上证指数掉到2800多点,很多人心情也跟着“跌跌不休”,事实上,如果拉长时间线来了解财富变化,大多数人就能保持一个更平常的心态。

     在《2005-2022年诺亚财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洞见》报告中提到,2005年到2008年,上证指数从998点最高跃升至6124点,又在极短时间回落到1664点,在2015年重回5000高点之后又历经股灾、熔断,到了如今,则始终在3000点上下波动。

     我们需要充分意识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周期中,又穿插着多个小周期。

    

     财富的逻辑变了

     “过去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为投资新兴市场,总体是‘鱼多水浅’,我们国家对企业、个人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个体潜能。”

     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在一次采访中,谈论到未来的发展和过去40年已经有所不同。

     在她看来,未来公司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将同步发生作用。只有那些作业和管理的品质、颗粒度、标准、质量要求,都越来越高的企业才能成功,这十分考验一个公司整体的战略和经营品质,压力也是很大的。

     如同公司发展阶段的变换,随着周期的发展,我们理解财富的逻辑也正在改变:如果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是财富创造的时代,未来的40年就是财富管理的时代。

     我先分享一组数据:截止到2020年,我国企业总数超过3800万家,规模以上超过1000万家。民营企业中约有90%为家族式经营,在未来5-10年,将有300万家民营企业面临接班换代和财富传承的问题。第二代愿意接手并延续父代产业的比例仅为10%左右,子女接班人在意愿和能力上都能符合接班条件的少之又少,成功率也只有30%左右,就是说只有3%的企业可以成功突围。

     在西方已经出现过这种现象,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研究学院的研究表明,大概只有3%的企业可以活到第四代。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从爷爷开始,到孙子这一辈,97%的企业就没有了。

     如果按照上面的数据进行推导,会出现什么情况?

     未来第二代、第三代时,中国有300万的民企将面临接班换代的问题:该如何在原有业务各有老臣、经销商网络盘根错节、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保证企业竞争力不掉队,把财富顺利传给下一代?

     摆出这样一组数据,就是想告诉大家,中国人的创富只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道路。

     如果我们再把这个范围扩大到企业家、创业者、金领等主要的高净值人群,会发现整个财富端的需求都蓬勃发展。

     根据贝恩与招商银行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其中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增速较往年均持续上涨。

     其中,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262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约65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由2016-2018年的12%升至2018-2020年的15%。高净值人群共持有可投资资产达84万亿人民币。

     尽管中国高净值人群身家不菲,但在财富管理上却存在诸多误区,极容易导致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难以为续。

     首先是在资产配置方面过度倾向房地产。尽管房产配置是一种稳定的资产保值类型,但如果投资比例过于集中在房地产,在楼市调控坚持“房住不炒”的长期趋势下,靠投资不动产理财的方式可能失效。

     其次是缺少长期投资理念,存在赌性思维,青睐赚“快钱”,这在股票、基金、私募、信托等市场普遍存在。对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则容易导致企业盲目扩张、管理粗放、主业被忽略等严重后果。

     第三是过度自信,认为自己的财富管理能力比专业机构更强,从而在财富规划、风险把控方面埋下重大隐患。

     除了上述主观误区,客观角度而言,针对高净值人群不同的财富管理需求,国内财富管理机构个性化定制水平参差不齐,高净值人群买到与财富相匹配的服务成为难题。

     也正因如此,如何有效做好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当下的最大痛点。

     诺亚CIO办公室推出的2022年资产配置策略报告指出,建议全球高净值人士重新检视自己家庭和家族的资产配置情况,积极的做好资产配置的再平衡,从“先保护,再增长”的角度,让资产配置更为安全和有效。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确定性”

     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发布。今年的上榜人数达到2918人,而在10年前还只有1000人。

     跟人数增长一样明显的变化,是造富行业的轮替。

     从行业角度看,今年上榜企业家的前五大财富来源分别是制造业、大健康、房地产、化工和金融投资。其中,富豪数量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制造业、新能源行业。今年制造业的上榜人数占到总榜的27%。

     一代新设施,一代新消费者,就会产生基于新设施、面对新人群、把各行各业重新做一遍的机会,由此不仅诞生巨大的财富效应,还带来了快速轮动的行业周期和资产价格波动,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财富清零悲剧。

     这种在积累财富后,对理财的刚需、对阶层滑落的焦虑,催生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汪静波,创办了中国首家独立理财平台“诺亚财富”,并于2010年创办了资管平台“歌斐资产”,此后的十多年里,“诺亚财富”的壮大既刻画了中国财富的迅速积累,也折射着高净值人群客户的焦虑。

     高净值人群从过去单纯产品需求导向转向专业服务需求,这要求财富管理机构能够全面、有前瞻性地理解客户需求,在市场机遇把握能力上更为娴熟。

     而财富管理专业化的体现,也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即服务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机构不再是传统观念里的卖方机构代表。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在观念上,站在客户立场,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考虑到客户的利益。

     “与客户沟通最难的部分,是理解客户真实的需求,因为客户讲出来的需求,未必是他真实的需求,甚至很可能是无法实现的”,诺亚创始人汪静波同样赞同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她认为诺亚应该做的是去理解客户、引领客户,而不是一味地迎合。

     2016年,曾在房地产基金方面重度投入的诺亚,看到货币政策逐步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出台,认知到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于是,在当时诺亚坚持并践行了“宁愿丢掉客户,也不愿丢掉客户的钱”的极致受托人理念,使得诺亚在住宅类房地产基金上坚定退出,诺亚的客户得以避免在2021年房地产行业大规模调整中资产受损,诺亚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净值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已经从单一的财富保值、增值,逐步向覆盖全生命周期、基于目标的财富整体规划服务转变。

     那些拥有海量客户和市场数据分析能力的资管平台,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责任:要向客户传导正确的投资财富观念、要给客户提供可靠的理财工具、要帮客户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要替客户规避潜在的金融风险和骗局。

     因此,2022年6月11日,诺亚财富举行了主题为“一万个信任初心之旅”品牌焕新线上发布会。发布会上,诺亚财富宣布将在线上、线下全面启用新品牌形象。

    

     启用新品牌形象的背后,诺亚展现了由内而外的全面变革:

     随着以打破刚兑为核心的资管新规落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步入高质量、集约化发展的航道。成长于中国崛起的大周期,诺亚见证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从兴起到转型。诺亚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求变,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跃迁。

     另外,诺亚还以创新的铁三角3R服务模式,打造了包括财富管理、家族传承、全球保险、法税咨询、身份规划、终身学习等一站式定制化服务体系。用有温度的服务满足客户创富、保富、传承的不同需求。将“诺亚财富,温暖智慧人生”的品牌口号落于实处,与客户产生超越财富的温暖连接,以专业成就关爱之心。

     “人拥有财富的多少,就是他的认知边界,人很难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在诺亚创始人汪静波看来,财富管理行业,每一个专业的公司都要有能力在人们狂欢的时候,告诉他们要做好准备,不要冒险,或者只能冒自己可以承担的风险;当潮水退去、电梯下行的时候,可能会摔跤,财富会受损。

    

     结语

     最后,是时候再温习一下达利欧的那段话了:

     “人们之所以往往错过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是因为每个人仅经历漫长历史的一小部分。我们就像蚂蚁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于搬运面包屑,却无暇拓宽视野,发现事物发展的宏观规律和周期及背后的重要关联,我们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特别喜欢这段话,这里头藏着一股可敬的力量,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

     当我们人生过半、甚至八九,再回望这一生,会骤然发觉:什么时候上什么大学,什么时候选择第一份工作,什么时候决定创业,又何时遇到爱情、步入婚姻殿堂,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的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望着风卷流云,我们作出选择的那一刻,显得那样的沉闷平淡,还以为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是的,时代的大潮来临,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置身事内,怀揣着敬畏,又慨然以歌,找到自己一生中的重要时刻。

    

     排版 | 七雨

     审校 | 张启玉 主编 | 孙允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