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二十八)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015/11/11 16:56:50 至道学宫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上章回顾:道德经在上一章,讲的是,道才是天下唯一的,恒常的,终极的判准和锚定,所以人法人,都是非法的,只会导致邪僻观点的滋生泛滥。道,从不易之易,到一而不可不易,到变易,都是可以被人类掌握的。有道之人,则能掌握天地恒常的规律和变化,并用来教化天下。而掌握天地恒常并能使天下有常不妄的人,就可以有天下,可以做天下主,就是王。

     王者以道莅天下,守而勿失,故天下定安而可以长久。但这只是理想中的景象。如果天下之主,守而失之,又会怎么样呢?这正是本章要讲的。

     致虚极,可以体达大道;守静笃,则是守事大道。笃,就有沉,厚,重之意。可见,守而勿失,像把自己扎根在道里,或者像有个锚定定在了道理,这就是守道之重。根被斩断,锚定被拔起,出离于道,复混入万物,这是离道之轻。出离大道,接着自然就是会被抛进万物之中,复感万物纷纭喧嚣,这是离道之躁。

     守静笃,先合入大道,这是静。合入之后,还要生根抛锚定住,这叫笃。只有静,才能合入,只有笃才能保证合入的长久。轻,说明笃没了,守丢了。躁,说明静没了,被抛出了大道。

     重为轻根,世俗对有道之人,有一种把他从道里向上出离的浮力,而笃定则使他像生了根一样,扎在了道里。

     静为躁君,虚极静极方为道,万物纷纭,皆由静出,故能以道御物。出离大道,则沦入万物之中,万物不复可御。所以说,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辎(zī)重,这里指静笃之笃。荣,指世俗的美好之物,这里指的是轻,使人出离大道的浮力。观,万物纷纭绚烂之大观,这里指的是会使人躁的事物。

     燕处,燕子居堂,指居安而后笃定。超然,高远而后能静。

     所以,圣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让自己出离于大道,做出不合乎常然的事情。虽然有那么多世俗意义上很美好的事物,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圣人也不会因为这些,而失去守道之静笃。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万乘,指一万辆兵车。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万乘之主,指天子、帝王。

     身,同于道者,道虚极静极,无身无体,故圣人也虚极静极,无身无体。失于道,则同于物,归于世俗,以世俗之准则莅天下,则生世俗之身。道德经里面,身不是指肉体的那个身体,更是指思想、人格和意志等。

     轻,形容词动用。指不静守大道,出离了大道。

     可是为什么,统治天下的人,不静守大道以道莅天下,而要出离大道,像一个俗人那样,以世俗的伪巧智慧和人为的法则来治理天下呢?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以世俗的智慧来治理天下,那么就会使天下失道。天下失道,则那些世俗伪巧的邪僻思想,又要充塞于天下了,进而导致天下大乱,而王道不存,是谓天下失其君。

     可以有天下,不等于永远有天下。可以为天下王,不等于天下永远不失王道。所以,得道难,得道后守而勿失更难。不光是治理天下,任何事,都是这样。

     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至道学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