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的账单,有多少能让政府买单?
2017/2/19 15:55:30 妇幼健康服务

    

     本周视点:《人口的新生》

     实际上中国老百姓的生育意愿还是存在的。不是不想生,而是担心它带来的问题能不能很好解决,等于对中国政府给老百姓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出了要求。公共服务如果做得好,很多事情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以后,这些人可能就生了。

     ——北京大学 乔晓春

     “难生”的烦恼

    

     今年2月初,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6岁的产妇李女士在医生的帮助下,成功诞下一名健康男婴,而让她再度怀孕的是16年前储存下来的冷冻胚胎。

    

     16年前,当时29岁的李女士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一名男婴,剩余18个胚胎被放在医院液氮罐中冷冻保存。

     国家二孩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40岁以上高龄女性希望解冻当年被冷冻的胚胎,复苏植入母体,46岁的李女士就是其中一员。由于李女士身体机能大不如前,并且患有地中海贫血、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所以整个孕期她过得并不轻松。最终李女士如愿以偿生下健康宝宝,成为迄今年纪最长的“冰宝宝”,她和家人也在这个春节体会了赶上末班车的喜悦。但医院却呼吁,并不建议40岁以上女性扎堆来做试管婴儿,因为后续孕育风险很大。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乔晓春:

     政策放开以后,哪个群体的人最着急生育?一定是年龄比较大的。在生育观念上来说,比年轻人要稍微保守一点,就希望能多生点孩子。还有一个原因,年龄大的人,如果不马上生,以后生育的机会和可能性就会变小,而且生育风险也会变大。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第一年,各地产科门诊的高龄产妇数量出现明显增长,仅仅在北京妇产医院,高危孕产妇的比例,就从以往的60%左后,一下达到了2016年的80%。

    

     越来越多高龄产妇选择再拼一把,冻精冻卵、试管婴儿成为热门话题。

    

     事实上,因为全面二孩政策而新增的9000万育龄妇女中,超过60%年龄在35岁以上,有45%在40岁以上,不少高龄女性面临想生不敢生甚至是“难生”的尴尬。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是否会刺激人口猛烈增长?这曾是政策出台前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而如今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这样的一个增长似乎低于之前卫计委乃至一些学界专家的预期。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广州则一直认为,无论是放开单独二孩还是全面放开二孩,都不太可能引发人口的猛增,2016年的人口新增数据似乎也印证了他们之前的课题结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王广州:

     我们国家卫计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一个课题研究,出了一个研究报告,当时认为在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下,大概多出生220万左右新增二孩人口。更大的人口新增规模应该是在明年,420万左右的。四五年之内,逐渐释放这个政策的效应,当然这个政策的影响后面会越来越小。

     去年新政之下,各地二孩生育情况差异巨大。根据各地卫计委提供数据:

    

     2016年山东省人口出生数量为177万人,

     增幅达42.7%,其中二孩出生占比63.3%。

     浙江2016人口出生数量也比上年增长31%。

     辽宁、陕西等省的数据则显示生育意愿低迷。

    

     专家看来,这与各地历史上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城镇化水平乃至观念都不无关系。就在2月6日,《“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公布,到2020 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这意味着中国人口五年要增加4500万,即每年新增900万左右。而去年中国人口增长809万的数据,则低于年均增长900万的目标。

     如果要达成2020年全国总人口14.2亿的目标,有专家认为,中国可能会过渡到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的政策阶段。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王广州:

     全面二孩效果过去以后,我估计三、四年,接下来一定是少的。我恰恰是担心后续的增长达不到这个我们预期目标,这个可能性非常大。生育意愿相对来说是一个走低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发达国家的一个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的上升,生育意愿是走低的。

     “难养”的困惑

    

     不久前,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出炉一个调查报告,报告对全国十个省市、0-15岁的上万名儿童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二孩的家庭中,超五成不想生育二孩,相当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现象。

    

    

    

    

     在上海电视台记者春节期间关于“想不想生二孩”的街采中,不少一孩父母表示不生二孩的原因是,没精力和压力太大。

    

     对此,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影响父母生育二孩意愿的因素至少有21种,其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经济状况,母亲精力以及孩子上幼儿园前的照料问题,是受访父母考虑最多的。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乔晓春:

     生孩子以后,面临很多挑战,因为生育成本会很高,这个成本一个是它的直接的经济成本,还有这个属于间接成本。你比如说这个,能不能失去工作,然后这个以后带孩子以后,那么可能会对她的这个技能有影响,这些都会影响她未来的一个发展。然后再加上这个,你比如说孩子的照料的问题,然后孩子上学问题,然后在中国还有一个住房的问题,这些实际上都给这个想生二孩的夫妇提出了一些挑战。

     除了分析影响父母生育二孩意愿的因素外,这份报告还对已有二孩的家庭做了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普通家庭已有二孩的比例最低,为29.6%,这与城市地区育儿成本较高有着很大关系。对于这一点,三个月前刚刚产下二孩的青岛妈妈李双,深有体会。

    

     月嫂正在给李双的小女儿洗澡。

     春节期间,由于家里的老人要回老家,还有一个大女儿要照顾的李双,明显感觉有些忙不过来,还未出正月十五,就把月嫂找回来帮忙照顾小女儿卫欣。

     李双表示,这个月嫂是提前了半年时间请的,正常的工资是在7000元到7500元。因为是朋友介绍,就是比较便宜一点,只收了6500元,签了两个月同签,一共15000元左右。

    

     爸爸和大女儿的合影。

     两个月支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在去年,对于家庭月收入接近两万的李双夫妇来说,并不算太大负担。但现在,为了有更多精力照顾孩子,李双辞去了工作,这样一来,月嫂的工资也成了一笔不小的费用。与此同时,大女儿已经5岁,幼儿园兴趣班都需要钱,如果不是有一些积蓄,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显然有些吃力。

     “养一个孩子的时候,什么都想给她最好的,除了教育方面,剩下的就是玩具、衣服。多一个孩子,在支出上面也会增加,纸尿裤、衣服、车子、餐椅这些东西,都开始陆陆续续买,最近这几个月花钱也挺多的。”李双说道。

     有了二孩后,不仅仅支出增加了,花费的精力也要比一个孩子时更多。据李双回忆,当初生大女儿时,靠着母亲和阿姨帮着,自己也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勉强能撑到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如今,老人身体不好,无法帮忙,虽然自己全职在家,但独自面对两个孩子,依然有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之感。

    

     有月嫂帮忙,李双的压力明显小了不少。

     “妹妹在这边要吃奶要睡觉的时候,姐姐那边想让我给她讲个故事,想跟我做个游戏,都满足不了。大女儿如果是早上去上学,下午回来,然后白天我基本上就是只照顾小的就可以了。小女儿相当于要快4岁的时候才能上幼儿园。”李双说。

     其实,李双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国家卫计委曾委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10个城市就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显示,有近1/3受访母亲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日间看护,家长对2至3岁托儿托育的需求最强烈。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乔晓春:

     实际上中国的这个老百姓的生育意愿还是存在的。不是她不想生,而是担心它后来带来的问题能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等于对中国政府给老百姓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出了很多要求。你公共服务如果做得好的话,生了二孩以后,很多事情都可以很好得到保障以后,这些人可能就生了。他的愿望也就可以得到满足。

     公共服务跟得上吗?

    

     本周,在陕西商洛丹凤县的王源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孩子们在养育师李波的陪伴下进行早期学习。

     2014年,原本是计生干部的李波参加了国家卫计委“养育未来”项目培训,转型为一名养育师。由于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孩子往往由祖辈来带,而幼儿园入学年龄最低也得3岁,这个项目希望养育师的免费指导,能弥补当地0-3岁儿童教育的空白。

     在这个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儿童前来参加免费养育,但最近儿童的数量有所下降。而由于服务方式的变化,当初参与这个转型项目的70名计生干部,一部分已经退出,有的来到卫生所成为医师,有的回到了原来的计生岗位。

     “现在只有40个人还在坚持参与这个项目。原来是入户模式,它需要比较多的养育师到每个农户家里去。现在是只需要一个或者两个养育师,到这个养育中心来对这个家长进行集中这个指导。”李波说。

     计生干部转型为养育师,能否成功和推广,值得继续观察。而我国基层计生工作人员超过百万,从生育管理者向生育服务者转型,显然要从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出发。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

     “

     我们要脱开原来计划生育的狭隘视野,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助解决,而且这些问题过去基本都是空白的。这个转型的方向是明确的,就是从管理向服务进行转型。向服务转型就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你的服务是不是老百姓的需求;第二,你的服务能不能达到一定的质量 。如果做不到或者你做的质量不好,老百姓就不需要你了”

    

     本周一,国家卫计委发布《“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国家卫计委于本周发布的《“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方面,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协调制定和完善鼓励按政策生育的经济社会政策,其中,“鼓励按政策生育”的说法引人瞩目。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

     “

     从现在的状况看,要想生出这么多孩子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得鼓励大家去生二孩。所以,在规划里头同时又强调,希望大家能够按政策生育。所谓按政策生育,实际上背后隐含着鼓励二孩生育的含义,尽管没有直接去讲 。但最好的办法还是由老百姓自己来决定,我生还是不生,那么如果政府希望生或者鼓励生,应该通过解决生孩子所带来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鼓励生,而不是从宣传的角度鼓励生。”

     要“鼓励按政策生育”,需要填补的公共服务缺口有很多。例如,在孩子0到3岁阶段,由于女性基础年假仅为98天,幼儿园的入园年龄为3岁,而我国托幼机构严重缺乏。

    

     有调查显示,我国0—3岁的婴幼儿在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看护。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

     “

     在这一块,中国几乎就是空白,就是等于完全是把这个责任归给父母了。所以我是希望政府在这一块应该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 ,不一定是政府来建机构、建幼儿园,而应该鼓励社会去建幼儿园、建机构,然后政府在财政上提供支持,来制定政策,提出项目。”

     本周,北京市教育工委等三部门表示,将“加强0至3岁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列入2017年的工作要点。此外,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不少地方也开始延长产假,给女性职工带来了福利的同时,却也带来了担忧。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

     “

     产假长了以后,就业怎么办?那么一定要出台一些配套的生育妇女的就业政策。西方有一个好的政策,就是不仅仅为妇女增加产假,同时也要给丈夫增加产假,也就是说,丈夫和妻子的产假是一样长的,甚至可能给丈夫更多的鼓励性政策, 妇女或者是丈夫生了孩子的产假都在延长,这个时候妇女的地位就不会受影响。”

     《“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配偶陪产假等奖励假的待遇保障,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要构建配套的政策体系,显然不能仅靠卫计委一个部门,而是需要国务院40多个部门明确分工。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

     “

     只要是针对人的问题,都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必须由多个部门配合。这个政策一定就是相关部门的政策,而不是计划生育政策了,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只能管生和不生,但生和不生所带来的结果,或者是你希望它带来的结果,一定是其它部门需要解决的。”

     乔晓春教授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甚至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因为参照日韩等国家的先例,在生育率低迷的情况下,即使采取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也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即使是采取了鼓励的政策,那么很可能我们的生育率的回升也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政策放开得越早,我们鼓励生育这个时间来得越早,可能效果会更好。我们如果采取行动的话,要早一点,一旦我们把行动,如果做得太晚,可能我们的效果就会很小,甚至没有效果。”

     视频制作:徐 新 彭裔然 宣霁祐

     微信策划:宣霁祐 张大鹏

     微信监制:徐 新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周刊-岩松说公众号。转载为了分享,分享积淀美德。觉得好,就快快转载吧!转载请注明来源。点击“写留言”可参与讨论交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转载旨在向广大妇幼健康工作者传递信息、促进交流,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或内容不实等问题,烦请通知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欢迎关注“妇幼健康服务”微信公众号!

     欢迎投稿或提供信息线索!

     投稿邮箱:fuyoujkfw@126.com

     联系合作,版权争议。

     小编微信:y745397625

     (请注明单位、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妇幼健康服务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