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天地一大文也!
2018/10/11 22:01:00 中国好文字

     932 年前的今天,1086年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一),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逝世。

    

     中国史学史上有“两司马”,一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二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司马光和他的《资治通鉴》也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生活于北宋年间,《资治通鉴》是他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了编撰这部史学巨著,司马光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宋英宗在位时,司马光就开始编撰《资治通鉴》。编撰完前八卷后,他将自己的成果呈给英宗看。宋英宗对其大加赞赏,为支持他继续往下编,专门为他成立了书局,提供人力、物力方面的援助。宋英宗之子宋神宗即位后,认为这部史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即能借鉴以往的经验,增强当前的统治,于是亲自为本书作序,继续支持司马光的编撰工作。王安石开始变法后,司马光与其政见不同,主动请求调离京城,到洛阳任职,并将编撰《资治通鉴》的书局也带到了洛阳。之后,司马光在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

    

     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担当主编,还有刘恕、刘攽、范祖禹以及司马光的养子司马康等几人协助他,几人各有所长,分工合作,各自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司马光从来都是亲力亲为,《资治通鉴》中的所有字句都是他亲手写成。为了这部史书,司马光在长达十九年的时间内勤勤恳恳,费尽心思,最终“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结果《资治通鉴》成书后不到两年,他就去世了,正是“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这部司马光的呕心沥血之作共计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记录了从战国初期到五代末期后周世宗柴荣征战淮南,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共记录了十六个朝代的历史,每个朝代称为一纪,每一纪包含的卷数各不相同。司马光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对距离北宋最近的隋唐五代的历史做出了最细致的记录,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也是全书史料价值最高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唐朝部分的撰写,长达八十一卷,对唐朝贞观盛世的记录更是翔实。

    

     由于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有着明确的目的——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在书中,他将政治和军事当成了编撰的重点。在政治方面,他根据诸位君主的才能,将他们分成五种类型: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通过对各类君主种种作为的论述,让北宋的皇帝吸取经验,借鉴教训。在军事方面,生动描绘了多场重要的战争,诸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对战争的原因、战局分析、战争过程和影响力都做出了相当细致的记录,同样颇具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资治通鉴》还涉及文化、科技、经济等多个方面。在文化方面,书中的记录非常全面,从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张,到汉朝的独尊儒术,再到魏晋时期盛行的玄学等,都能在其中找到,书中还记录了佛教和道教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二者与儒家的斗争等,而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学者及他们的作品记录,大多也能在书中找到;在科技方面,主要记录了历朝的历法,此外还涉及重要的建筑,如秦长城、隋朝大运河等;在经济方面,则主要记录了历朝的赋税制度。

    

     《资治通鉴》有个很突出的特色,就是叙事过后都附有评论,共计一百八十六篇。其中各家评论八十四篇,司马光自己的评论一百零二篇,后者开头都会加上“臣光曰”三个字。我们在阅读《资治通鉴》的叙事部分时,可参照这些评论增强理解。

    

     不过,《资治通鉴》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全书侧重于政治和军事,对经济和文化都记录得比较简略,像唐朝重要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居然只记录了短短二十多个字。像杜甫这样的文化巨擘,在《资治通鉴》中的记录居然少得可怜,连隋朝首次开始科举考试这种重要的文化事件都只字未提。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资治通鉴》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资治”,所以跟政治关系不大的都被简化甚至直接剔除了。

    

     整体而言,《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料,它“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可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古代君主能将其作为教科书,今人能从中了解历史,加以参考。《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就只有司马迁的《史记》能与之媲美。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资治通鉴》同样有很高的价值,梁启超评价其“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毛泽东也评价《资治通鉴》“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

     ………………………………

     摘自《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汪思源 编著

     译林出版社 凤凰壹力

     ………………………………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国学经典 浩瀚无边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 刘向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东汉) 王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叙利亚) 坎耶里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阿根廷) 科尔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凝聚着众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推荐的古书, 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等戏剧作品;《文心雕龙》《艺概》等文艺理论著作;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读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书来细细品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资治通鉴译注》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