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与高更:打一开始,两人间的气氛就充满了紧张
2019/9/22 22:00:00 中国好文字

     当涉及艺术史这一话题时,总是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照片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印象主义的产生?照相技术的产生给绘画艺术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对绘画艺术存在的意义提出了质疑。如果可以在一瞬间就能把一切都清晰地在一张纸片上展现出来,那么艺术家还能画什么呢?也正是这一质疑以及印象主义画家的回答,把绘画艺术从必须完全准确地再现目光所见的世界这一强制要求中解放了出来。表现主义画家眼中的景色是如此个性化,以至于没有一台照相机能够表现出这样的景色。印象主义画家们使绘画摆脱了过去那种对绘画艺术的狭隘理解,使绘画不再是一种用来使人产生崇高感、虔诚感的手艺,不再是一种生产装饰品的生意,而是把具有个性化感觉的人放到了核心位置上,也把这个人如何个性化地表达他的感受放到了核心位置上。这便涉及了绘画艺术的核心意义,涉及了为什么绘画艺术十分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问题。

    

     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大门。在这个新时代里,每个新的艺术理念都创造了新的准则和尺度。在这新的艺术时代的门槛后面,站立着凡高和高更。他们已经开始遥望未来的表现主义和现代派了。凡高把自己看作一个印象主义艺术家,实际上他已经走得更远了。此时,高更尚未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1882年股灾爆发,股市崩盘了,高更也失去了自己的职位。但他并不难过,反而认为这是使自己转而从事绘画艺术的一个绝好机会。时年34岁的他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之中。他的夫人对他能否靠艺术来养家糊口甚是怀疑,但高更对此信心满满。事实证明他错了。他几乎没能卖出一幅作品,只得靠朋友的帮助和干点临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那好斗的性格和自以为是的固执使他在寻找工作、财源和赞助者方面困难重重。与凡高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更从不为此而难过,从不质疑自己的行为,因而从不自我折磨。高更与自己的家庭日渐疏远。他在布列塔尼绘画,去巴拿马和马提尼克岛旅行。在巴黎的艺术家圈子里,他结识了提奥。提奥很欣赏高更的绘画,并开始在经济上资助高更。到了1888年中,高更负债累累,就算有了提奥的支持也难以付清债务。这时提奥便心生一计,以便将高更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他向高更提出了这样一笔交易:每月付给高更150法郎,而高更则每月为他绘制一幅作品,此外他还应搬到阿尔勒与凡高一起居住。这也是凡高的想法。高更对此颇为犹豫,但为形势所迫,只得同意了这笔交易。

    

     1888年10月23日凌晨,高更在晨曦中赶到了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勒。凡高早已为他的到来和有关计划而兴奋不已,数周以来一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拉马丁广场旁的住宅里,他专门为这位朋友布置了一个房间,墙上挂着他绘制的向日葵。当凡高打开房门迎接客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身强力壮、面色黝黑的男人。这使凡高多少有几分失望。在几次通信后,他以为来到这里的高更是一个病歪歪的家伙,这样他便可以照料他,从而使他难以离开自己和阿尔勒这个地方。

    

     高更与凡高一见面就高谈阔论,大谈艺术。他们也去咖啡馆,在阿尔勒这个小城里四处漫步。不可否认的是,打一开始,两人间的气氛就充满了紧张。凡高曾期待这位画友的到来欣喜若狂数周之久,而现在高更使他这种一厢情愿的兴奋烟消云散。高更全然不想与凡高一起走向乡村进行绘画,而是声称自己先要适应一下这里的生活环境。他总是用猜忌的目光打量着阿尔勒的一切。凡高用尽全力,而高更态度审慎。不过在阿尔勒,高更立刻开始追逐女性。凡高总是在妓院花钱买欢,而高更不屑于此,他以赢得女性的欢心为目的,从而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女性的芳心。

    

     来到阿尔勒几天之后,提奥告诉高更,他的一幅绘画得以成功售出并获得了500法郎。凡高为他的这位画友感到高兴,但很快又陷入了自责之中。他深感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在自己的兄弟面前愧疚不安。他写信给提奥,希望自己的绘画有一天也能卖得出去。这时高更总算开始绘画了,但他总是与凡高意见相左。凡高建议绘画题材在城市外面加以绘制,高更不愿采纳凡高的建议,他要在城市里面进行绘画。他不愿绘画,而只是素描。在绘画方式上他也与凡高相反,并强迫凡高接受他的方法。凡高总是直接在他的绘画题材前绘制图画,而高更更喜欢在家中绘画,用记忆中的图像来进行创作。凡高的绘画,笔画较粗,色彩浓烈,而高更更偏爱薄薄的色彩层面和温柔的色彩。两人间就用何种颜色绘画也争论不休。凡高喜爱黄色,认为黄色象征着欢愉。但高更并不喜欢黄色,他愤怒地吼道:“狗屎!狗屎!到处都是黄 色!”两人绘画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凡高迅速地完成了一张又一张绘画,高更则在画布上一点一点地画着,十分缓慢。他提醒凡高,要谨慎仔细地绘画,要深思熟虑后再动笔。凡高想起提奥曾提醒他,在绘画时要更加细致周到才行。这都让他内心惴惴不安。

    

     尽管这样,凡高还是听任自己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和自己的本能,这也意味着他的绘画是快速的。他创作的绘画,无论是以自然风光、人物还是植物为题材,对他而言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至于是否符合现实,对他而言并不重要。高更要求凡高改变绘画的基本方式,这对他而言无疑是对绘画艺术基本理解的改变,因而是不可接受的。

     摘自《改变世界的邂逅》

    

    改变世界的邂逅—— 时光列车上的柏拉图与梦露〔德国〕赫尔格·黑塞 著 华少庠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古今非凡人物的十五次邂逅加快人类文明的前进历程

     哲学与信仰、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和平,科技与艺术……这些关乎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及未来的重大命题,始终总在鞭策我们去思索和探究。

     马基雅维利与达·芬奇相遇时,关于权力他们谈了些什么?米勒与梦露的爱情悲剧中有没有现代人的完美主义倾向?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到温斯顿·丘吉尔和查理·卓别林,再到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这些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曾有过不同凡响的相遇与相知,充满了激情、希望与哲思,对人生意义、社会道德、科学信仰等思索与拷问启迪了后人,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本书撷取了世界历史长河中十五对杰出人物的相遇故事,通过客观优美的叙述展示出他们的邂逅对关于人类的重要问题所给出的答案。

     作者简介

     赫尔格·黑塞(1963—),德国自由撰稿人、编剧和记者,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研究。他的著作《我既然站在这里,就别无选择》于2007 年被德国《那时》(Damals)杂志评为娱乐类历史年度书籍,被翻译成14 种语言。

     译者简介

     华少庠,博士,教授。1958年生于四川成都。他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曾发表出版过多篇论文和翻译作品。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改变世界的邂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