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用黄色的向日葵怀念他和凡高曾经的友谊
2019/10/3 22:02:29 中国好文字

     高更在凡高处度过一段生活后,便常常来回奔走于巴黎和布列塔尼这两地之间并尽力地绘画。他所创作的一些最为重要的作品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他一直渴望到南太平洋生活,1891年4月1日这一天,他在马赛终于登上了驶向塔希提岛的海船。那里的法国总督准备将他引见给国王波玛莱五世。高更希望能从这位国王那里获得很多绘画订单。但国王在约定会见前几个小时突然去世,高更的希望落空了。

    

     高更在南太平洋生活贫困,居住在茅草棚中,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女与他生活在一起。他患上了疾病,并于1893年返回了法国。后来他获得了一小笔遗产,使他能够于1895年秋季再次踏上重返塔希提岛的旅程。此时他已患上了梅毒,囊中羞涩的问题也一直缠绕着他。答应付给他的钱却一直没从法国寄来,他只能靠水和米来充饥。他又和一个尚未成年的塔希提岛的小姑娘同枕共眠,一起生活。后来她生下了一个女儿,但不久这个婴儿就夭折了。1897年从欧洲传来消息,他最喜爱的女儿恩莱去世了。这一打击使高更的身体健康日渐恶化。但尚未从心脏病中恢复过来,他便在那年年底投入自认为最重要的作品的创作之中。在一幅1.39米×3.74米的画布上,高更绘制了他那幅伟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传世之作。在这幅绘画的左上方边缘,他用画笔写下了标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高更在邻居们的帮助下,亲手在塔希提搭建了面向大海的茅屋,也正是在这个茅屋里,他仅用四周时间就完成了这幅画作。高更把这幅画看作他的遗嘱,并打算在完成后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通过服用砷来结束生命的企图最终未能成功。

    

     1901年秋天,高更移居到马克萨斯群岛中的希瓦瓦岛。在那里他又搭建了茅屋并命名为“欢乐之家”。他与当地的教会和行政管理机构争吵不休,同时又与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生活在一起。他绘制她的肖像,她生下他们的孩子。1903年5月8日,时年54岁的高更去世了。当地的主教在讣告中写下了毫无怜悯的字句:“高更是一个值得蔑视的人,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是他死了。高更是一个享有巨大声誉的艺术家,但也是上帝的敌人。”

    

     高更会回想起凡高吗?黄色就是他对凡高的回忆。在塔希提岛,高更在他的茅屋前种上了向日葵。所有人都说,向日葵在那里无法繁茂开花,但高更不为所动。很快这些向日葵生长起来了。凡高曾绘制了很多向日葵来装饰高更在阿尔勒的房间,以便使房间温馨美好。在南太平洋蔚蓝的天空下,高更用深色圆形花篮,用凡高所喜欢的色彩来怀念他们曾经拥有的友谊。

     摘自《改变世界的邂逅》

    

    改变世界的邂逅—— 时光列车上的柏拉图与梦露〔德国〕赫尔格·黑塞 著 华少庠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古今非凡人物的十五次邂逅加快人类文明的前进历程

     哲学与信仰、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和平,科技与艺术……这些关乎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及未来的重大命题,始终总在鞭策我们去思索和探究。

     马基雅维利与达·芬奇相遇时,关于权力他们谈了些什么?米勒与梦露的爱情悲剧中有没有现代人的完美主义倾向?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到温斯顿·丘吉尔和查理·卓别林,再到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这些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曾有过不同凡响的相遇与相知,充满了激情、希望与哲思,对人生意义、社会道德、科学信仰等思索与拷问启迪了后人,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本书撷取了世界历史长河中十五对杰出人物的相遇故事,通过客观优美的叙述展示出他们的邂逅对关于人类的重要问题所给出的答案。

     作者简介

     赫尔格·黑塞(1963—),德国自由撰稿人、编剧和记者,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研究。他的著作《我既然站在这里,就别无选择》于2007 年被德国《那时》(Damals)杂志评为娱乐类历史年度书籍,被翻译成14 种语言。

     译者简介

     华少庠,博士,教授。1958年生于四川成都。他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曾发表出版过多篇论文和翻译作品。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改变世界的邂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