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学,便是士大夫的文学
2019/10/26 22:05:55 中国好文字

     “礼”的思想,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另一个潮流就是政治意识。《礼记》的《王制篇》这样写道:帝王每五年巡幸一次地方。巡幸时,命宫廷的乐工收集地方的民谣,作为了解当地民俗风情的资料。《汉书》的《艺文志》记载:古代,朝廷设立采诗官之职,承当民谣采集之责。国王根据他所采集到的内容,了解风俗民情,察知政治上的得失。如今,认为这样的说法只是臆断猜测,不足为凭。已有定论说,历史上采集各国歌谣,作为政治参考的史实是不存在的。可是,或许它就是事实呢?我们来读一读《王制篇》和《艺文志》,如果说那是臆断猜测的话,那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种“臆断”又怎么能够形成如此这般的规模?对此,我十分感兴趣,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中国人对文学的社会功能的一种思考。

    

     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古籍中也屡屡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很难断然区分文学、政治、历史之间的关系。我想,中国的古籍也不能例外吧。我们不仅仅要认识这一点,还应该意识到,这种关系不只是体现在古代文学上,它一直影响到后世。同时,也可以说,这也是显示中国文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春秋左氏传》也好,《史记》也好,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不是也像现今的历史学家们一样?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也许,他们是以真实的历史史实为背景,创作一部绚烂的文学作品。也或许,在探究王朝兴亡轨迹的过程中,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资政。这样直截了当地说来,或者更能说明事实的真相。老子也好,庄子也好,他们的思想与儒家不同,是主张不关心政治的,并且,这种看法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可是,我们若是用心去考察的话,就会深切地体会到,他们选择的道路或者确实与儒教的思想有所不同,但他们也绝不是对政治漠不关心的。这样说可能更加恰当:他们不是不关心政治,甚至可以说关心得有些过分了,不过他们采取的是“反论法”罢了。例如,庄子在《马蹄篇》中所论述的,既是他的政治主张,又是他的历史观。这些话,哪里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所能够说得出来的?

    

     唐代刘知几所作的《史通》,从史学著作的角度来评价,是一部很出色的作品。刘知几在写这本史学著作时,无论是在精神的准备上,还是在写作的态度上,都具有明确的目标。然而,我们现在读《史通》会感觉到,不管当初作者是出于何种考虑,都会看到他在书中所表达的政治主张与艺术主张,因此而发出会心的微笑。要是翻开唐宋以至近代文学家们的全集,基本上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所有的全集都必然包含政论与史论。对此,诸位难道不感到惊奇吗?要说韩愈、柳宗元这些都做过官的人,他们的行为尚可理解。可是,例如清代戏剧家尤侗所著《西堂杂俎》,李渔所著《笠翁一家言全集》等,也都有许多政论与史论,这实在令人惊讶不已。他们可都是能与我国鹤屋南北、山东京传比肩的戏剧作家啊。作为戏剧作家发表政论与史论,令人不得不从中国文学的传统方面去寻找根源。

    

     文学革命之后的现代文学,愈是可见这种“传统”的强烈脉动。我们只要浏览一下鲁迅的《阿Q正传》,以及老舍、林语堂等人的作品,就不难窥见这个“传统”的影响是怎样的深刻。如果一个人集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等多种身份于一体的话,那么就只好用“士大夫”这个词了。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学,便是士大夫的文学。人们普遍的看法是,元代的戏剧之所以兴盛,是因为戏剧被列入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在元史的《选举志》中没有记载,我们只能认为它与前面所说到的“采诗官”的情况一样,是主观臆断的东西。然而,这样的说法到底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史实,还是值得我们做一番探究的。试想,在所有的文学都成了“士大夫文学”的景况下,中国人的炽热诉求总还是存在的吧?

     摘自《中国文学的魅力》

    

    〔日本〕奥野信太郎 著;王新民 姚佳秀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一部日本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学的重磅巨著

     一部全新视角解读中国文学和文学名家的读本

     一部写给中国人的烂漫恢弘的文学画卷

     ★ 中国文人是如何躲在“人工乐园”里书写“山川气象”的?中国的滑稽戏和武打戏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的狐妖和日本的狐妖有什么不同?奥野先生带你领略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文学。

     ★ 奥野信太郎的著作首次在国内结集出版,隆重面世

     ★ 绝妙的思维,新颖的角度,诙谐的笔致

     ★ 精美装帧,典藏之作。

     编辑推荐

     奥野信太郎穷其一生,对中国文学孜孜以求,炼就匠心之作

     《中国文学的魅力》主要选译自《奥野信太郎全集·文学路标》。奥野先生自幼研读汉籍经典,具备深厚的汉文学素养,又分别以学生、老师、访客的身份在中国生活过,熟悉近现代中国的世情文化和人文风物。该书从魏晋的文人写到盛唐的诗人,从明清时期的文学写到近代鲁迅的文章,从小说写到戏曲,为读者展现一个日本汉学家视角下中国文学的熠熠光辉。

     杂谈的行家里手,率性通达的学者

     不同于一般的研究之作,奥野信太郎以随笔的形式,将话题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他那种自在绝妙的遣词造句、雅俗兼容的讲述风格,结合非凡的文学功底与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与生俱来的探求心与想象力,锐利的观察力、独特的嗅觉、流畅的笔致,这使得他的作品闪耀着斑斓的色彩。他又善于将他的想象力不时地穿插到随笔文章和谈话之中,就愈加突出了他的魅力特色。学识与诗情的融合,成就了趣味万千的随笔文章,这便是“奥野文学”最本质的特色。

     媒体推荐

     一到中国,奥野便在学习的同时,走街串巷,实地调研中国风俗与民间文化。他不满足于在学府里以整理账簿式的态度做学问,为体验中国文化的精髓,他更愿意多接触中国学者与作家,更愿意从他们的生活与作品中去体味中国文化。

     ——《今晚报·副刊》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中文系曾经有一位教授,随笔能手,文艺界里驰名的,叫奥野信太郎(1899—1968)。他从小受过中国古典的教育,对中国的了解很深,站在这个基础上写出硬软雅俗、纵横随意的文章,很有味道。非常懂戏,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也深。

     ——《北京晚报》

     名家推荐

     奥野信太郎一生著述颇丰……《中国文学的魅力》等都是隽永优雅的珠玉文章。他还参与翻译过《红楼梦》《水浒传》,翻译过老舍的作品,和佐藤春夫等人共同翻译了《新十八史略物语》。而国内目前似乎尚未见到奥野作品译本的面世。

     ——苏枕书(作家)

     作者简介奥野信太郎(1899—1968),日本人,著名汉学家、作家。1925年毕业于庆应大学文学部。1936—1938年赴中国留学。1942—1944年主持编译《西厢记》《琵琶记》《楚辞》等。1944年再赴中国北京,任辅仁大学教授。1947年起任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教授。1949年起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并兼任茨城大学文艺学部教授,从事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著有《奥野信太郎全集》(7卷)。主编《中国史谈》《中国名作全集》《中国古典文学》等。

     译者简介

     王新民:1982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学专业,现在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攻读日本文学专业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日语翻译、教学及研究工作。近年来,专题研究日本作家奥野信太郎。翻译出版有日本“直木文学奖”获奖作品《异国女刺客》、高桥敷的《丑陋的日本人》、日本著名漫画家长谷川町子的《长谷川町子自传》等。编写有《日语笔译》《日语商业文书》等教材。

     姚佳秀:女,1983年出生于大连市。国际文化学博士研究生。现为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曾出版专著《汉语“谁”和日语「誰」的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的对比研究》。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选译自《奥野信太郎随想全集》之《文学路标》,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学经典,品评历代文学大家,并分析了日本文学家森鸥外、永井荷风等对汉文学的研习渊源。作者笔下的中国文学熠熠生辉,魏晋文坛,陶渊明、谢灵运展露风骨,倜傥洒脱;浪漫盛唐,薛涛、鱼玄机、李贺等诗人演绎跌宕传奇一生;有清一代,有为求仕途闻达六次“北漂”的洪北江,也有安于清平、在寻常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沈复……作者以极大的热忱深耕传扬汉学文化,感知中国文学的魅力。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中国文学的魅力》

     洋眼看中国系列丛书

     “洋眼看中国”系列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的外文译著,作者有外国社会学家、作家、媒体记者、外交官、传教士等,他们都曾经在中国考察、游历,亲身经历过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对中国有过深入了解和认识。书中内容所涉,从清末到民国,从宫廷到民间,既有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又有下等阶层的民生细节,包括工业发展、农业状况、教育问题等,甚而细致到对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民族性格、生存现状、女性地位等。文体风格多样,考察方向多维,或为游记随笔,或为回忆纪实,其考察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等多个方面,是对中国社会的宏观讲述与微观思考的结合。“洋眼看中国”的奥野信太郎系列主要选译自《奥野信太郎随想全集》,包括《随笔北京》《文学路标》以及诸多散文、随笔等,记录了奥野先生在中国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汉学家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并见证了那个时代中国的风物人情。系列书目有:

     ● 中国人的想法

     ● 中国文学的魅力

     ● 燕京食谱

     ● 古来长安一片月

     ● 女人的心思

     ● 趣谈中国文学经典

     ● 中国艳笑文学故事

     ● 北京那些事儿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