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封杀门”背后,药企的生死选择题
2015/5/20 中睿医药评论

    

    

     蚌埠带量采购的“游戏规则”制定与落实,可谓是简单粗暴加强硬,但杀伤力也十分惊人。在此背后,既体现了作为买方市场的公立医院或主管部门的强势,也体现了各地药品招标的乱象与畸形。而对于药企来说,如何在层出不穷的“招标限价”大山之下做出合理的选择及应对措施,才是最为重要的。

     蚌埠的杀伤力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的一份公告称:山东丹红制药、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北京四环制药、哈尔滨松鹤制药、江苏奥赛康药业、大理药业、红日药业、GSK等8家药企因列入单品种带量采购目录的药品降价幅度未达到25%,其所有药品永久性不得在蚌埠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销售。公告一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其实,蚌埠的做法,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说意料之中,是因为早在4月19日蚌埠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发布《致蚌埠市单品种带量采购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的一封信》,规定各单品种药品生产企业或授权的代理商在蚌埠市的让利幅度不得低于省药品限价目录中医保支付价格的25%。否则,其生产企业所有药品永久性不得在蚌埠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销售。

     而意料之外,是因为虽然蚌埠制定了游戏规则,但很多行业人士认为最终的落实可能会出现“偏差”。本报特约观察家、北京鼎臣医药医疗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就表示出乎自己意料,主要是震惊蚌埠主管部门的简单粗暴的行政行为,而且公然违反国家卫计委的政策导向还如此理直气壮。

     在业界看来,简单粗暴不仅体现在对政策的落实上,更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在年初国办发7号文出台的背景下,带量采购方向已经明确,但蚌埠要求的25%降价幅度,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其实是没有任何标准和依据的,仅仅是简单的在招标价基础上砍掉25%。

     “更为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并没看到那种药品蚌埠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量多少,没有明确药品采购量的带量采购,就是欺诈和虚假的带量采购。”史立臣指出,蚌埠敢于制定如此“简单粗暴强硬”规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蚌埠的公立医疗机构或者主管部门多年养尊处优的处于买方市场,对药品采购实行行政垄断习惯了,看不清国家医药医疗行业发展大势,说白了就是“没脑子”。从现状来看,一省一策的医改政策弊端越来越明显,各地各自为政,国家大的政策无法执行。

     相比较以往的地方药品招标,药企没有中标甚至是弃标,其影响也仅是“此轮招标(一般1-2年周期)”和“参与招标的某一品种”的市场开发,而如今蚌埠规定“企业所有药品”和“永久性不得销售”,显然对于药企的杀伤力提升无数倍。而且,蚌埠在此前的公开信声称对未达到25%降幅的单品种生产企业,要上报安徽省医药采购平台,申请记入不良行为并同时上报省医改办和国家医改办。

     “其意涵就是胆敢不顺从我的降价要求就让你失去更大的市场。”中国药促会评价道,这是典型的利用行政权力对生产企业和卖方实施威胁,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此等话语意境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事实上,蚌埠带量采购的杀伤力还远不止此。史立臣在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此次蚌埠打了“全国招标采购系统的脸、安徽招标采购系统的脸、打了市场的脸、打了公立医疗机构的脸、打了制药企业的脸”。

     药企的选择

     如今,不管业界如何争议,蚌埠带量采购已经强硬地落地。那么,具有超强杀伤力和打了这么多张脸的蚌埠带量采购政策,是否有可能被各地借鉴?这或许更值得思考。

     前不久,国家卫计委相关官员公开表示,坚决反对二次议价,药品谈判采购的药品价格需全国统一。所以,蚌埠的“游戏规则”是否会大范围出现,还需要看卫计委的态度,如果“只打雷、不下雨”,没有实际行动去制止,那么极有可能各地就会蜂拥而至的去推行。毕竟,25%的利润,对地方主管部门及公立医疗机构来说,是有利的也是“令人心动”的。

     而对于药企来说,面临的是一道更加艰难甚至关乎生死的选择题。比如在蚌埠的游戏规则之下,这八家药企没有达到25%的降幅,到底是企业根本无法承受,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政策不会严格执行,又或者是企业自己作出的选择呢?

     史立臣认为,药企会出现五种情况:第一种是如这八家药企一样,不低头,直接被清洗掉;第二种是有些许利润,勉强可以接受,为了生意含着恨意从了,自己拿掉25%;第三种是先从了,后来发现生产供给赔钱,于是限量供给,尽可能少供给,只要达到公立医疗机构不制裁的量即可,甚至断供;第四种是答应了,直接断供,后面随公立医疗机构的便;第五种是毛利率高的产品,比如独家药品、独家剂型、原研药、首仿药、临床用药等毛利率本身就高,即使砍掉25%也无所谓的药品。

     这也正是为什么蚌埠带量采购中会出现有的药企能够达到25%的降幅,有的药企选择放弃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药企如果还报有侥幸的心理,或许今后会面临比上述八家药企更艰难的局面。结合国办发7号文以及目前各地出台的药品招标政策、蚌埠的游戏规则,可以看出,当前药品招标“限价”仍然是主旋律和大趋势,这一点很有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药企的选择和应对尤为重要。

     “现在药企被各地畸形的药价政策打击的度日艰难,药品研发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医药市场这种畸形发展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不利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史立臣认为,对于药企来说,处方药和新药销售在如此环境下会每况日下,所以,药企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在努力保证核心产品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发展OTC、保健业务是正道,但药品研发无论如何是企业的未来,即使时日艰辛,要不要放弃,因为即便是梅雨天气,也总有放晴的时候,我国医药行业这种畸形的发展态势不会久远,而药品研发能力却能保证药企长远发展。

     他进一步指出,药企的处方药营销变革会有三个方向转变:一是强化药企自身应对各地政策变局的能力,强化政府事务部门,掠夺政府事务管理人才,提高应对效能;二是在能够进入招标产品的区域,尽可能放大产品销量,进行区域销量提升来止损总量;三是改造营销体系,提升运营效率,使之更适应各地市场变化,适应政策变化。

     (本文转发自医药观察家报)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

     中睿咨询——北京中睿信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致力于推动中国医药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与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良性的资源整合互动,为客户与自身创造价值,实现共同成长!

     保存以下二维码到手机,扫一扫,即可关注“中睿医药评论”

    

    


     查看往期微信专家视点,欢迎访问

     中睿信康官方网站 www.zhongruizixun.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睿医药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