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医药界大佬两会传声!
2016/3/7 中睿医药评论

    

    

     3月3日,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随着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出台,“医药健康”成为代表委员们议案提案的关注热点。

     李振江——促进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代表长期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间隙,他拿着手中的一叠材料说:“近段时间以来,麝香草酚的价格从275元/公斤暴涨到8808元/公斤,葡甲胺从310元/公斤上涨到4800元/公斤,致使一些常用的低价药价格暴涨,而生产企业因购买不到原料,只能被迫停产。”李振江代表担忧地说,政府应对化学原料药市场进行适度的价格管理,加大对于原料药垄断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李振江代表直言:“我的愿望就是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针对各地辅助用药目录五花八门,可能引发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李振江代表建议,不得把在临床上效果显著的中药品种列入辅助用药目录;对于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中医西管”现象,他建议,应建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

     李振江代表非常关注创新发展。“目前,一部分创新药物研发成果没有实现向生产力的转化,主要原因是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没有连贯性。”他建议,应该加强政策的连续性,完善相关部委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互认,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吴以岭:扭转中医新药研发“三脱离”怪象

     “我国在中医药教学、科研、新药研发中出现‘教学的不会看病、看病的不认识中药、研究药的不懂医’三脱离现象,导致新药研发低水平重复、临床疗效难以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认为,要发挥中医药转化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发展新趋势,其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科学研究。

     吴以岭表示,中医药转化医学的发展需遵循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要以学术发展为主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医学与药学不可分,开放兼收促进发展。

     他建议,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特色的教学、科研、新药审批机制,新药审批中注重理法方药的完整性,重视理论创新和组方原创,健全扶持、激励和保障机制。

     同时,要加快新药研发,加大对确有疗效的创新中药研发的扶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治疗重大疾病、疑难疾病的大品种、“孤儿药”审批;把更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专利中药及时纳入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让中医药创新成果专利新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结合当代重大疾病防治的社会需求,汲取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实验技术,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理论原创带动学科进步和学术发展。”吴以岭说。

    

     焦家良:彝族医药“濒危” 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理想科技集团、龙润集团、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董事长焦家良今年两会就提交了一个关于发展彝族医药的提案。两会前夕,焦家良委员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医中药发展,必须做减法,聚焦发力,轻装前行。

     中医药教育从孩子抓起,具有超前意义

     针对两会前夕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焦家良表示,这对于推动中医药发展,可谓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纲要内容很全面,有不少令人兴奋的地方,比如‘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中医药文化教育从孩子抓起,这具有超前意义,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焦家良说,中医药发展纲要的出台,不仅要在行业内推广,更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还有关键一点就是抓落实。目前,中医药已引起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从全民角度来说,宣传、推广、运用得还远远不够。有些人质疑说,中医药究竟科不科学?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在老祖宗和大自然做斗争的几千年中,还没有西医,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确切的疗效,现在关键是如何运用的问题。焦家良举例说,现在中成药有几百个国药准字号,但能进入医保的少之又少。此外,中医药在抗衰老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年,中医中药有些被边缘化,身为中医中药领域的企业,我们除了自身要发展好之外,还肩负着一种责任,就是推广中医中药。我们常说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中医中药专业人士一定要先感动起来,才能影响周边的领域。”

     呼吁抢救“濒临灭亡”的彝族医药

     对于此次提交《聚焦做好彝族医药产业,推动民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的提案,焦家良表示,“彝族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大名族药’之一,被外国学者赞誉为‘世界上最具盛名的医种’,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老祖宗和大自然做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药方。云南白药、排毒养颜胶囊也是彝族药,但政策层面存在很多不太配套的地方,系统支持方面还不够,今年我撰写了一个关于发展彝族医药的提案,希望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

     据了解,目前,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相对发展较好,彝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却出现青黄不接、濒临灭亡的状态。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经费保障不足;二是彝族医药医疗服务体系薄弱,不适应彝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三是彝医彝药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形成。彝医医师还未纳入国家资格考试范围,制约了彝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国的彝医药专家已严重老龄化,彝医药的传承“青黄不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人才日渐匮乏和开发利用层次较低;四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协调发展,缺乏系统的政策保障机制。

     民族医药传承发展需从五大方面发力

     为推动彝族医药文化传承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焦家良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设立彝族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彝族医药机构专业化建设;

     二、加强彝医药专业化教学机构建设,支持国家级彝医师资格认定工作,为彝医药文化传承提供人才支撑;

     三、加强彝药政策研究,促进民族医药文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加快彝医药产业发展,对以彝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的中药注册申请予以加快审评审批;对已上市的彝药在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给予政策支持;对彝医院院内制剂使用给予政策支持。在《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修订中,对民族药物研发予以高度重视,明确民族药定义和内涵,鼓励以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现代中药,为民族医药文化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重视彝医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开展彝族药用资源的培育,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

     五、构建与丰富彝医药的文化内涵,广而有效的科学普及彝族医药,以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彝药发展。充分发挥彝医药的独特优势,从中医药文化、学术、教育、产业、出版、旅游、营销等方面,共同推进包括彝医药在内的传统民族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彝医药发展新格局,推进彝医药的现代化,走向世界。

    

     陈薇:血友病用药产量低 患者不够用

     “我国大陆地区甲型血友病发病率正呈大幅上升趋势,用药需求也随之逐年增加。但目前我国生产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能力却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今年两会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提出这样的看法。

     甲型血友病是以出血倾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患者往往因关节及深部肌肉发生反复出血而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残疾,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或内脏出血更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公益组织“中国血友之家”的统计, 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甲型血友病患病人数约为1.2万人,仅2010年~2015年,登记患者数就增长了70%,用药需求也随之逐年增加。

     陈薇说,我国大陆地区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需求量约为360万瓶,而目前的产量仅为80万~90万瓶,远远跟不上患者人数以及用药需求的增长。

     据陈薇介绍,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生产原料为血浆融化后形成的冷沉淀,但由于原料血浆量有限,导致药品短缺。为解决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基本用药问题,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使用价拨冷沉淀生产人凝血因子Ⅷ产品。2011年~2014年,国内厂家为市场提供了24%~50%的人凝血因子Ⅷ产品,价拨冷沉淀的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截至目前,从未发生过因价拨冷沉淀引起的人凝血因子Ⅷ产品安全性问题。

     陈薇希望国家食药监局继续进一步推动和扩大价拨冷沉淀工作的范围,让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快速为社会提供产品,并出台相关指南,有序实现血浆组分的流通使用,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

     同时,陈薇建议国家统一组织建立血液制品的生产与配送机制,引导国内采集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规模化集团生产企业加强血浆站能力建设,鼓励单采浆站新设的审批,鼓励在大中城市设置浆站,支持能生产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企业优先建浆站,并进一步完善血液制品定价机制。

    

     丁洁:可适当上调儿童诊疗费扩大儿童医保报销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儿童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群体,而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这部分人理应得到更好的尊重和呵护。

     丁洁说,汉语中常用“小儿科”指代简单、易办的事,这完全是对儿科的误解。儿童各种机能发育不完全,身心都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动过程中,针对这个群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都非常特殊,因此儿科绝对不是缩小版的“内科学”。

     丁洁在提案中建议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儿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完全学科发展史和学科体系的事实,尊重和呵护现有儿科医护人员,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同时对于愿意从事儿科事业的优秀人才在医院和医学院招录时不是“降低门槛”而是“优先录取”,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如果为职业奉献的荣誉感都没有了,你都不热爱这个职业了,还谈得上什么责任心?”身为儿科医生的丁洁说。

     此外,考虑到儿科医生在病人身上花费的时间、耐心和精力都要比成人多得多,丁洁建议适当上调儿童诊疗费,增加的部分通过扩大儿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来弥补,同时制定针对儿童医院、设有儿科的综合性医院的专门补偿机制,缓解当前儿科“亏本经营”的窘境。

    

     2015年两会声音——现今已有大进展

     张伯礼:深化医改,关键是医药分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这两点抓住了医疗改革的关键环节,”3月11日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做客新华网新华会客厅。他表示,应当科学制定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

     由第三方科学定价确定药品价格区间

     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举措,张伯礼认为,应当依据药价形成机制,按照药品成本,由第三方主导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区间,“在区间范围内调整价格是比较合适的”。

     “过去把药品价格完全管死是不对的,完全由市场定价也有一定风险。如果把药品价格的制定完全交由市场完成,那么对于一些百姓常用的或急需的药,往往就会导致‘中标死’的情况。药品生产企业在中标以后,因为价格压得太低,企业无利可图,药品难以生产。甚至会出现以次充好的劣药或假药,导致患者用不上安全的、质优价廉的药。”

     能不能科学制定药品价格?张伯礼表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内经验,药价完全可以科学制定,“应当由第三方,例如研究药物经济学的专门机构组织团队来研究制定价格,给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

     “医疗服务的价格也应该适度放开,但又不能简单放开,”张伯礼说:“像核磁共振检查、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等主要靠仪器设备的医疗服务,价格应该降低。而需要医师服务的检查,考虑到诊断费、挂号费、护理费用等人力成本,这类检查的价格应该适度提高。还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比如有些检查在各个医院是可以通用的,就没有必要重复检查。”

     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有法可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原来的说法是‘扶持’发展,现在是‘积极’发展。一个词的变化,折射出中医药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张伯礼介绍,目前海外对中医药的欢迎程度和使用中医药的人数都大幅增加,包括欧盟、美国政府也对中医药给予更大的关注,“有些以中药为原料药的新药获得了批准,在美国的几个中药临床研究也做得很漂亮,得到了国内外很高的评价。”

     同时,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张伯礼认为,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几点:“一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整个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有法可依,各级政府都应在中医药法的指导下来开展相关工作。其次,要加强中医药研究,用更好的药、更好的治疗为百姓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降低费用,让群众能够看得起病。”

     张伯礼还强调要加强基层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均衡,在大城市发展得好一些,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还不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有缺陷,高精尖人才、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短缺,能够下到基层的中医药人才也很缺乏。未来希望有更多基层医生掌握中医药技术,为更多病患服务。”

     土壤污染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张伯礼认为,由于工业污染、或者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土壤污染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原来都是野生的药,现在大多改成了大规模的种植”,张伯礼说,人工种植的药材和野生天然的相比,化学成分和性味也有变化。

     目前,张伯礼正在支持一个大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问题包括:人工种植的药材和野生的相比,有什么区别?全国有多少地方适合种药材?药材的道地产区是哪里?他介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的中药资源中心正在积极呼吁启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要把家底先摸清楚,要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中药资源,哪些地方适合种什么药”。

     多靶点复合调节治疗复杂疾病更有效

     谈到中西医药的区别,张伯礼说:“中药有理论、讲炮制,更强调配伍、复方用药。” “西方国家也好,国内也好,有很多从单味药里搞出好药的例子,像青蒿素对疟疾有治疗效果、雄黄制剂治疗白血病、紫杉醇治疗肿瘤等。对这种好的成果,我们要支持。”张伯礼提到,有研究从桑树枝里提取了桑枝总生物碱,产生了很好的降糖作用,从益母草里面提取的益母草碱对治疗中风也有效。

     同时他认为,要注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复方研究。“对于复杂疾病,靠单途径、单靶点治疗的效果不好,而应采取通过多种途径、作用在多个靶点上的复合调节治疗方法。现在国际上也说21世纪是复方的世纪,研制多靶点西药,说明复方是一种趋势。”

     孙耀志:加快立法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今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我最关注的就是中医药法能否尽快颁布实施。” 3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孙耀志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中医药法早日出台。

     呼吁中医药行业尽快立法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孙耀志认为,尽快颁布中医药法正是从政策层面上支持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

     2014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完成对《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一些中医药界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中医药立法指日可待。

     孙耀志还建议,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科普知识应当列入国家的教育大纲。“中医药文化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就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晴天阴天,都跟大自然息息相关。尊重大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人就会少得病,或者不得病,”他说:“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要从娃娃抓起,让儿童了解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让他们能够尊重自然规律地健康成长。”

     现代中医药发展需传承加创新

     作为一家中医药企业,宛西制药主打的是“仲景品牌”。“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著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在国内外都是很有名的。中药不但要传承,还要创新。现在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进步、科学的进步要求中医药也必须与时俱进,要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中常出现的一类现代病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即痴呆症。“进口西药价格昂贵,很多人负担不起,长期服用还会产生副作用。”孙耀志介绍,宛西制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大中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发了预防治疗中老年痴呆的新药。

     “中医药从防病、治病,再到康复、养生,都有独特之处,”孙耀志表示:“虽然我是做中药企业的,我并不排斥西药,如果中西药结合起来,会做得更好。”

     “过去中华民族的通讯方式主要是靠走路、骑马。现在我们互相联系靠什么?是手机、是互联网,”孙耀志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中医药如何创新为现代人服务,这确实是摆在中医药产业管理者、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雷后兴:鼓励研发儿童专用药品

     儿童用药安全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鼓励研发儿童药品目录,并启动儿童用药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形成正确研发导向;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势儿童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建立健全儿童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对国外已经上市且有一定临床应用基础的儿童专用药品,应加快审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对该类品种进行优先审评。

     针对儿童药品由于开发周期长、生产批量小、批次多、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高导致利润低等问题,雷后兴委员建议,国家可对儿童用药采用单独定价政策,减轻企业研发新药的负担,鼓励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并将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来源:新华网、经济日报、广州日报等

     ---------------------------------------

     北京中睿信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关注行业动态 分享专家观点

     研判行业走向 整合行业资源

     欢迎关注“中睿医药评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睿医药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