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一文读懂结核病和抗结核药物
2016/3/24 中睿医药评论

    

    

     今天——2016年3月24日,是第2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关于结核病和抗结核病药物,你该了解这些:

     关于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是全球重大人类传染病之一。现有用于抗结核病的化疗药物,品种少、选择余地小、治疗疗程长且不良反应严重。

     多药耐药和广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使全球抗结核的形势日益严峻,开发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不易耐药的新型抗结核药物迫在眉睫。近 10 年来,抗结核化疗新药研发取得了较明显进展。作者对近年来抗结核病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早在 1882 年,德国科学家 Robert Koch 就已证明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菌。结核病至今仍是重要的传染病。据 WHO 统计,全球大约 1/3 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高达 80%,其中 5%-10% 的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每年大约有 800 万新生病例发生,170 万人死于该病。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人数位居世界首位,普通肺结核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据世界第二。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呈现“六多”的特点,即感染人数多、患病人数多、新发患者多、死亡人数多、农村患者多和耐药患者多。

     全国约有 5.5 亿人感染结核杆菌,目前发患者数约为 130 万,占全球 14.3%。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 523 万人,80% 患者集中于农村,其中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患者约者占 1/4。全国每年约有 13 万人死于结核病,是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并死亡人数总和的 2 倍。全国结核病患者中耐药患者占 1/4,占全球每年新发耐药结核病人数的 1/4。因此结核病的防治,特别是多药耐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防治仍应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

    

     结核病化疗药物的发展

     抗菌药物的发现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链霉素问世前,结核病成为死亡的代名词,直到链霉素的出现,人类看到了战胜肺结核的希望。很快链霉素成为治疗肺结核的代表性药物。肺结核药物治疗的第 2 次重大变革发生在英国,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结核病研究中心利用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结核病,将治疗病程从 18 个月缩短到 6 个月。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组成了经典的一线抗结核病化疗药物。现行结核病治疗的标准方案为 WHO 推荐的“督导短程化疗”策略,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联合治疗 6 个月。

     但人类并没有因此彻底战胜结核病,一线抗结核病治疗药物因药物不良反应( ADR)严重,治疗周期长,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而快速耐药,肺结核和艾滋病联合感染,给抗结核病治疗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WHO 推荐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包括注射剂(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以及一些口服抑菌药(对氨水杨酸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肼/丙硫异烟肼),还包括一些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该类药物相比一线肺结核治疗药物大多疗效差、毒性大、治疗周期长且价格昂贵。

     在使用该类药物治疗多药耐药肺结核感染时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必须实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但随着研究深入,具有更强抗菌活性的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及新化学结构不断被发现,此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作用,治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小且不与其他抗结核药产生交叉耐药。

     使用化疗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当前使用的一线抗结核病药品种少、疗程长、长期药物联合治疗患者依从性差、不良反应严重,加之广泛及不规范使用使得耐药菌发展日趋严重,MDR-TB 和 XDR-TB 的流行使全球抗结核病的事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近几年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研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也使得人们对他们未来临床的使用充满了期待,也为人类战胜结核病增强了信心。

     我国结核病防治体系

     今天是第2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5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14年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夺去了150万人的生命,估算全球2014年有960万新发结核病病例,同时估算我国2014年的新发肺结核人数为93万,位列印度(220万)和印度尼西亚(100万)之后,为全球第三。这是我国首次在22个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新发病例数的顺位下降。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熊煌表示,“我国新发肺结核人数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需要冷静正确看待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个排名。”

     今年,我国的防治结核病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排在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报告发病率由2011年的71.1/10万下降到2015年的63.4/10万,年递降率为3.4%,高于全球1.5%的年递降水平;死亡率由2011年的3.01/10万下降到2014年的2.32/10万(2015年的数据未统计出),远低于全球平均肺结核死亡率15/10万左右,下降了23%。

     防治结核病各级政府出大力、花大钱

     “十二五”期间,全国共投入结核病防治经费约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结核病防治经费从2011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亿元,5年共投入30.6亿元,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保障;地方政府5年间配套约33亿元;其余为国际项目投入。

     2012年,抗结核病药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且把耐多药肺结核诊疗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减轻了结核病患者的医疗费负担。

     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我国开展结核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1691家,其中350家为地市级及以上机构,1341家为区县级医疗机构,其余由疾控机构和结防所负责。此外,数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的随访管理,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已覆盖所有人群。

     2015年,全国从事结防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共5.2万余人,较2011年上升了22%,有力缓解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不足。

     结核病快发现、好治疗

     2011年~2015年,全国共发现肺结核患者427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160万。初诊患者查痰率由2011年的75.3%增加到2015年的82.6%,密切接触者筛查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涂阴肺结核患者完成治疗率超过93%。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结核病筛查率由2011年的56.5%提高至2015年的99%。

     “十二五”期间,在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在东、中和西部地区的3个地市开展了结核病预防控制综合模式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使用新的诊断技术,缩短诊断时间;通过医保、民政、慈善等多渠道筹资,使普通肺结核患者诊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耐多药患者报销比例超过90%。

     虽然近些年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面临着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疾病负担较重、医疗保障有待提高、公众关注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与挑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将出台结核病“十三五”防治规划。国家卫计委将联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结核病防治政策和措施,开展结核病防治模式试点工作;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做好基层结核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来源:《抗结核病化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作者:马鹏飞,江云贵

     中国青年报、生命时报

     ---------------------------------------

     北京中睿信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关注行业动态 分享专家观点

     研判行业走向 整合行业资源

     欢迎关注“中睿医药评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睿医药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