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经方运用五则
2013/12/24 中医书友会

     新书友点图片上方中医书友会快速关注

     编者按:上周我们发表了【陈瑞春先生50年从医心得】一文(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很受欢迎,阅读量较高,今再推荐陈瑞春先生的几则医案,以飨读者。

     一、阳虚水肿(更年期综合征)

     患者,女,50岁,退休工人,1984年4月10日就诊。

     自48岁月经开始紊乱,反复浮肿,初则眼睑、下肢轻微浮肿,继则全身浮肿。现症见全身浮肿,眼睑下垂,颜面虚浮,四肢清冷,脚跗浮肿,甚则下肢及阴户皆肿,腹胀便软,头晕精神疲乏,胸闷气短,食纳量少,小便短,舌苔滑润,脉缓而细弱。经多次小便常规检查,未见蛋白,亦无明显腰痛,心电图正常。处方:

     生黄芪20g,汉防己10g,连皮茯苓20g,白术15g,大腹皮10g, 赤小豆30g,海桐皮15g,生姜3片, 嘱服5剂。

     二诊,1984年4月15日,服上药3剂,浮肿消退,小便增多。而服至四五剂时,浮肿又复如故,小便反少,并精神疲惫,胸闷心慌,呼吸气短,食纳减少,四肢倦怠,脉缓细弱,舌质白而润。复查心电图正常。处方:

     制附片10g,茯苓、白术各15g,白芍12g,生姜5片。嘱服2剂,以观动静。

     三诊,1984年4月17日。服上药两剂后,浮肿全消,精神好转,食纳增多,小便清长,舌质转红润,苔薄白,脉缓而软,守原方再进5剂。

     四诊,1984年4月22日,药后水肿全消,四肢温和,食纳量增,精神倍增,脉缓有力,舌薄润质淡红,继守原方加炙黄芪20g,嘱服5剂。

     五诊,1984年4月27日,浮肿消退后未见反复,精神如常,语音洪亮,步履稳健,食纳增加,睡寐安静,脉缓有力,舌淡而润。病机好转,遂从固本议治。用归脾汤加附子。处方:

     炙黄芪15g,制附片10g,西党参20g,酸枣仁12g,广木香10g,龙眼肉1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3剂。

     六诊:1984年4月30日。前方服后精神、饮食、二便均正常。脉缓有力,舌质淡红而润。嘱其进原方10剂,以资巩固。半年后追访,病未复发,能操持家务。

     [按]本病阳虚水肿,除外心肾之故,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初诊用黄芪防己茯苓汤,补益脾肺有效,药至四五剂,反而无效。应责之于利水过甚。改用真武汤,切中病机而取效,终以养血归脾兼以温阳,不失脾肾双补,疗效巩固,未见反复。

     二、风寒束表(急性肾炎)

     患者,男,19岁,农民,1983年5月10日就诊。

     感冒发热,经用感冒灵、去痛片、青霉素等药,热退。3日后,自觉眼睑浮肿,继之全身紧束如被杖,两下肢轻度浮肿,小便短黄,饮食尚可。舌苔薄白,脉浮数。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处方:

     麻黄、连翘各10g,桑白皮15g,杏仁10g,甘草3g,赤小豆30g,生姜3片,白茅根、芦根各20g,大枣3枚。5剂。

     二诊,药后浮肿明显消退,全身紧束减轻,小便量多稍黄,脉浮小数,舌苔薄润,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守上方加益母草20g。继进7剂。

     三诊:药后眼睑及下肢浮肿均消退,周身清爽,无所不适。食纳增加,脉浮缓,舌薄润。尿常规:蛋白(+)。仍宗原方去芦根,加益母草20g。继服7剂。

     四诊,自感身轻神爽,饮食如常,小便清长,大便日1次。尿检查正常。脉缓有力,舌苔薄润。处方:

     麻黄6g,连翘10g,桑白皮15g,杏仁10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白茅根15g,益母草20g。服5剂以资巩固。3个月后复查,尿常规正常。

     [按]急性肾炎初起属风寒束表,兼有湿热者甚多,若能因势利导,及时宣肺利水,上焦得通,湿热下泄,收效甚捷。治疗绝忌凉遏,表不透,湿不去,热不清,关门留邪,流弊多端。必须指出,一般而言,麻翘赤豆汤只宜初期表散,不宜久服。笔者认为:若能切中病机,本着肺气宣、水道通的原则,可以效不更方。

     三、脾胃湿热(多发性口疮)

     患者,女,42岁,干部,1983年4月10日就诊。

     口腔溃烂已二三年,服用维生素类及消炎药,注射青霉素等无寸功。中药用生地、玄参、麦冬、知母、莲芯、黄连等,服之非但无效,反见腹胀便溏,食量减少,舌质淡,苔白润,脉缓而弱。方拟甘草泻心汤,苦辛并施,从脾胃湿热求治。处方:

     炙甘草10g,川黄连6g,黄芩10g,半夏、干姜各10g,党参15g,蒲公英15g,大枣5枚。

     二诊,服药5剂,口腔溃疡点基本消失,食纳增多,腹胀减轻,两便正常,脉缓有力,舌苔薄润,续进5剂痊愈,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多发性口腔溃疡虽胃热居多,而脾胃湿热者也不少。若用清热泻火药无效,尤其药后腹胀、便溏,更不能执定清胃热泻火一法,应从温清并用人手,甘草泻心汤是首选方。

     四、肝血不足(腓肠肌痉挛)

     患者,男,56岁,教师,1983年5月12日就诊。

     两下肢腓肠肌痉挛(抽筋),每夜必发,脉缓稍弦,舌润苔薄。处方:

     炒白芍20g,炙甘草10g,牛膝15g,枸杞、女贞子各10g。

     水煎服。服一剂,抽筋缓解,服2剂痊愈,至今未复发。

     [按]脚挛急用芍药甘草汤滋阴柔肝缓急是常法,但可随症加味以增强原方功效。

     五、脾虚肝旺(三联征)

     患者,女,23岁,工人,1986年7月24日就诊。

     口腔糜烂,阴户瘙痒潮湿已近半年。每于月经前因口疮烧灼,阴户痒而烦躁,性情急躁易怒,经血来潮后,上述病症始减轻。曾用中西药治疗罔效,脉缓而弦,舌质偏红,苔白润滑。拟用甘草泻心汤加味:

     生甘草10g,黄连9g,黄芩10g,党参15g,半夏9g,龙胆草5g,白芍15g,淮小麦30g,大枣3枚。嘱服3剂。

     另用银花、野菊花、蒲公英15g,苦参20g,煎水坐浴清洗阴道,每日洗1次。

     二诊,药后口腔糜烂痊愈,阴不痒,一切症状消失,至今未复发。

     [按]三联征是否与狐惑症等同,尚待查证。但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脾虚肝旺所致的口疮、舌糜、阴户瘙痒潮湿等,确有良效。

     【本文引自李小荣博客】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或活动通知,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好文共享,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中医书友会QQ群:31568192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陈瑞春先生50年从医心得】一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