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能治夜不寐
2015/5/24 中医书友会

     。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正月十二第548期内容(四月初七回顾)。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陶御风 ⊙ 编辑/张亚娟

     导读:《内经》中的治疗措施,多以针刺为主,而略于方药。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而半夏秫米汤就是其中之一。“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其效。另外除了《内经》半夏秫米汤外,历代用半夏治不寐的方剂不乏其例。

     (回复“失眠”查看中医书友会为您整理的谈失眠治疗的全6篇文章)

     半夏能治夜不寐

     五版《中药学》教材“半夏”条云:“本品能燥湿和胃,与和胃安神之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如半夏秫米汤。”其意思很显然,半夏本身并无安神助眠之能,而用治不寐,是与秫米相配之故。

     其实,半夏本身一确有安眠作用,除了《内经》半夏秫米汤外,历代用半夏治不寐的方剂不乏其例。

     如《小品》流水汤,以半夏配茯苓、粳米,治疗虚烦不得眠。《千金》温胆汤是著名的治不寐效方,其用半夏配合降气清热化痰药,治疗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外台》在“伤寒门”亦收有半夏茯苓汤,用治伤寒不得眠。《古今医鉴》中有张小有名气,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熬”的方子,名叫“高枕无忧散”,其中也选用了半夏。清.陆以淞在其《冷庐医话》中更有一段精采的记述:“偶从杭城沈雨溥书坊,购得《医学秘旨》一册,有治不睡方案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

     盖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夏枯草解郁散结,清泄肝火。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配伍,和调肝胃,平衡阴阳而治失眠。中医认为,人能瞑目安睡者,是由于阳气潜藏而下交于阴分;其难以成寐者,多因阳气之浮越。

     《内经》半夏秫米汤的配伍之意,是取半夏交通阴阳,通里和表,使阳入于阴而令安眠;秫米和中安神,且制半夏之辛烈。二药参合,脾胃和,气机畅,阴阳通,则夜寐自安。

     近人张锡纯在分析本方方义时也说,半夏“并非为其利痰,诚以半夏生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和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潜藏于阴,而入睡乡也”。

     又胃中因痰滞食阻,气聚水停,每致九窍不通,魂魄难安。半夏以开宣滑降为专长,只要配伍适宜,即能收和胃通滞、理气化湿、消痰竭饮之效。中焦枢机一利,九窍即通,魂魄遂安。

     笔者在临床用半夏治不寐,随证所宜,斟酌出入,每收到满意疗效。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恒以半夏、秫米并施。胃不和者,加姜枣、佛手;气郁者,加合欢皮、郁金,湿滞者,加陈皮、茯苓;食积者,加积实、楂曲;肝火上扰者,加夏枯草、珍珠母;热痰阻膈者,加黄芩、瓜萎。若心虚恍惚,每与生脉散、甘麦大枣汤合用;脾胃虚弱,常入六君子汤中并投。

     向日浏览笔记,适见明.徐树丕《识小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半夏一名守田,一名水玉,能治夜不寐。姑苏张镰水,名康忠,常治董尚书浔阳不眠,用百部一两,半夏一两,董即得美睡,酬之百金。”半夏配百部治失眠,方书不载,理亦奇奥,或是民间偏方。然张君以二药即得百金,其效之确凿,当不诬矣。

     【本文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第8期,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整理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