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柴胡桂枝干姜汤
2016/1/4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41期

    

     作者/刘渡舟

     编辑/王超

     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熬)二两 甘草(炙)二两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适应证】

     (一)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脉弦而缓,舌淡苔白。

     (二)《金匮》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原文】

     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方义】

     本方即小柴胡汤减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加桂枝、干姜、牡蛎、栝蒌根而成。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之邪;桂枝、干姜、炙草补脾散寒,温通阳气;栝蒌根生津止渴,配牡蛎以软坚开结。不呕,故去半夏;因气化受阻,故去参枣之滞,而加桂枝、干姜之行。此方既解少阳之邪,又能温寒通阳而行气化。

     【选注】

     《医宗金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蒌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

     【按语】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可续发于太阳病。如伤寒五六日,已发汗不愈,而又用攻下,以致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胸胁满微结;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烦、口渴;热邪不得宣泄而上蒸,故但头汗出;正邪纷争,故往来寒热;无关于胃,故不呕;三焦气机阻滞,故小便不利;内伤脾寒,故见腹满或大便溏泻。此证为胆热而脾寒,故应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则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宜。

     本方为小柴胡汤加减而成。小柴胡汤有“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的加减法。今见心烦、口渴而不呕,故减去人参、半夏,加栝蒌根以滋津液而胜热。“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今胁下满微结,即为痞硬之征,故去大枣加牡蛎。“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今虽小便不利,但心下不悸而见烦,说明是津少而有热,并非内有蓄水,故仍留黄芩以清热。因无水邪,故不加茯苓。以干姜易生姜,并加桂枝,取其辛温散结,温中散寒以行气津,故初服药可见微烦。再服,表里和、阳气通、津液行,因而“汗出便愈”。

     【方歌】

     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长沙方歌括: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医案选录】

     刘某,男,54岁。患肝炎而腹胀作泻,不欲饮食,胁痛及背,服药无数,效果不显。某君请余为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此乃肝病及脾,脾阳先衰之象。为疏柴胡桂枝干姜汤。处方:柴胡12克,黄芩4.5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花粉12克,牡蛎12克。凡四服而腹胀与泻俱止,饮食较前为多,精神亦有好转。后以肝脾共调,佐以健脾利湿之品,肝功化验日趋正常而愈。(刘渡舟医案)【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新编伤寒论类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