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赢了,但中医人你真了解它吗?
2016/8/1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56期

    

    

     中医人你真的了解拔罐吗?

     作者/瓦力

     这两天,奥运会赛场里,外国运动员身上拔罐的印记,以“洪荒之力”席卷了全中国的媒体。在多少个阅读量超10万的微信下面,大家喜笑颜开:“歪果仁也在用拔罐了!”中医的确又多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机会。

     随着纵身一跃,运动员已带着“中医印记”为自己的理想、国家奋斗去了,剩下鼓掌相庆的中医人是否也该安心定志,为中医事业努力了?

     说来惭愧,小编虽是中医院校毕业,却一直把拔罐看成细枝末节的“小技”,疏于了解。相信有类似心理的人不少。于是,借助灵兰中医App里面的“搜索”功能,小编恶补了一下拔罐的知识。

    

     历史悠久,不是农村老妇的专利

     拔罐,古称角法,最早是以牛角制作;现在,玻璃罐、竹罐、抽气罐比较常用。拔罐术其实不是乡村老妇的专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首次记载了拔罐法;《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记载用于治疗疮疡肿毒;清代《理瀹骈文》中将其用于风疾和黄疸,《本草纲目拾遗》用此法治疗风寒、眩晕、风痹、腹痛等。

     说好的哪儿疼拔哪儿呢?看来是小编的认识太片面了。

     《本草纲目拾遗》还详细论述了工具制造、穴位、操作过程。如:“小纸烧渐焰,投人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需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倾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水气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好不生动!

     “中医搜搜”还告诉我,拔罐后遗留的罐斑可作为辨证分析的参考。如罐斑色紫深,提示瘀血内蕴;色泽黑紫,有触痛,表示热毒瘀结;罐斑微痒,或有皮纹为风邪侵袭;罐斑无皮色变化或色淡,多属虚寒证。放血拔罐后,血色红为热,血色青为寒。如罐斑显水肿、水气状或易起水泡,多提示湿邪较重。

     看到有这么好用的提示,小编把网上的图片放到最大,恨不得把脑袋伸进显示屏里分析一下:

     菲尔普斯的罐斑紫深,可有瘀血的问题?

    

     娜塔莉?考芙琳的颜色偏浅,是否存在虚寒?

    

     折腾一番之后没有定论,不知大家有何见解,欢迎留评告诉我。

     技法多多,针药火罐融于一体

     其实,拔罐的形式有很多,最基础的小编也知道,倒是发现了一些不同的技法。如:

     针罐法。是留针与拔罐法结合运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先在穴位扎针,待得气后留针,再在上面进行拔罐。适用于风湿痹痛症。应用此法时必须准确,以防止碰压针柄。

     药罐法。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气管炎,早期乳腺炎等症。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灵活改变,一般多选用性味辛温,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药制成。

     药罐法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煮药罐与贮药罐二类。前者归属于“水罐法”的范围;后者由于事先要将药液贮存在罐内,且采用抽气法吸拔,则属于抽气罐法范畴。

     刺络拔罐法。别名刺血拔罐法,是指在刺络(刺血)之后再行拔罐的综合治疗方法。皮肤消毒后,先用皮肤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或平口小刀浅刺,根据不同的疾病,刺激量的要求,分为轻刺、中刺、重刺3种。

     轻刺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中刺以微出血为度,重刺以点状出血为度;然后再拔火罐,每次留罐的时间约在15分钟左右,拔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每次出血的总量以不超过(成人)10毫升为宜。一般每隔3-7天治疗1次,4-6次为1疗程。

     主治肌肉劳损,扭伤,腰腿风湿痛,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急性传染病,癌症及有出血倾向的病症和孕妇均不宜使用。大血管的部位须慎用。

     名家经验,大师也善用拔罐

     拔罐的技法有很多种,适应范围也非常广,可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神经麻痹、胃肠疾患、皮肤病,甚至是不孕症等疾病。

     贺普仁老的“三通法”中就有“强通—拔罐—外感”的理论,是说对于外感类疾病,如感冒、痹证,或内虚易外感者,多用拔罐法以祛风邪等。当然,对于瘀血明显者,如静脉曲张等,也用放血疗法以强通。

     在搜索得来的《半个世纪前的拔火罐攻略》文中,彭静山先生和盘托出自己的经验,一些特殊拔罐技法和特定部位的处理方法小编大有收获。

     在临床选穴上,彭老提出,拔火罐一般都拔在有病部位的中心,也就是疼痛最严重的地方,如果能往穴位上拔,效果会更好。

     他建议伤风感冒,鼻塞声重,咳嗽身痛:取天突(贴面法)、气户、风门、肺俞等穴。腿痛:取环跳、风市、丰隆等穴。因痛处而选择。咳嗽哮喘:取喘息、气喘二穴。腹痛:取中脘、关元等穴。

     至此,小编用中医搜搜学到了很多,对拔罐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如果再有哪个歪果友仁对我说:“拔罐真神奇!” 我可以在他面前“学富五车”了。

     你也想在自己感兴趣的中医问题上学富“Five Car”吗?去用灵兰中医App吧。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医书友会原创,图片来自新华网、光明网,文字作者/瓦力,编辑/瓦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