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恩老师!
2016/9/1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87期

    

    

     从东直门到中医书友会,我有很多老师

     作者/崔立莹

     2001年针灸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推拿科,基本上就治三个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渐渐地发现方药基本忘光了,经络穴位逐渐模糊,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要求出去进修,领导让我自己选专业,并建议我尽量不要把针灸丢了,这建议正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在同学的帮助下来到了北京东直门医院针灸科进修。

     我在各位老师跟诊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从接诊到治疗始终以中医为主导的方法,无论西医怎样认为,我中医该咋治还咋治。在这里我看到太多的颈肩腰腿关节痛病、中风、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脱发、痤疮、带状疱疹、抑郁症、脾胃病患者迅速缓解或者痊愈,这经历就像无尽的火焰始终点燃着我对针灸的信心。感谢汤丽新老师,赵吉平老师,孙彩霞老师!我好像还旁听了蔡仲逊主编的毕业论文答辩,哈哈。

     北京之行结束前,我当时已经是针灸学博士的同学和我说,针灸固然好,但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药也得用,要走针药结合的路,郝万山老师讲伤寒很好,网上有视频你可以看看。回到宿舍我和室友聊天时提起这件事,结果有个主任医师当时就给我泼冷水,说这是没什么用的,没有人有那么多时间一集一集地看,就是能看完也不见得就比验方好使,我就是这么做的,效果也不错。

     我觉得这样走下去也许可以,但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从北京回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看郝老师的视频,越看越喜欢,连看带听,大约100遍左右,才感到自己入了伤寒之门。没有师傅,学伤寒真不是一般的难啊。有了这点基础,为我日后调入中医科出门诊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当然会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候,但回过头来带着问题再读伤寒,真的感觉豁然开朗。

     再后来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就看到有个中医书友会的文章篇篇都很“中医”,什么时候关注的我都忘了,但从这里汲取营养和灵感真不是一句谢谢就能表达的。

     随着和书友会缘分的逐渐加深,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宋柏杉老师,在这里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思维,仅靠伤寒不能解决所有中医问题。宋老师讲的都是可重复的经验,印象最深的就是宋老师讲完乌梅丸的第二天,我门诊来了个腿疼的病人,左腿疼得屁股不太敢使劲坐椅子,就拧着身子坐一半,看他面色发青,但是局部不均匀,有的地方就有点黄,这就是宋老师说的面青黄吗?我就问他后半夜醒吗?他说老醒,还有口干,大便不成形,脚凉,这不正好是宋老师讲的上热下寒吗?再问腿疼的时候是有热感,但是疼完了还有抽筋的感觉,这不是局部的寒热错杂吗?正好是乌梅丸症,果断给予乌梅丸,量也是照抄宋老师的量开的,一周后患者复诊,挂了个号,进屋就笑,说我这腿疼好几个月了,吃了好多中成药都不好使,这一周好利索了,又说了些感谢的话就走了,后来也来过几次,帮别人开点感冒药之类的,问他腿,再没犯过。后来又听徐苏老师讲乌梅丸,他用乌梅丸的主症是舌尖红,左右关脉不对称,现在想想,这人应该也都具备。

     我就用乌梅丸原方治疗了一个腿痛的病人,疼了三个月,一周痊愈!还有张立山老师讲咳嗽治疗,有个目如脱状的咳嗽病人的治疗思路,我爱人一周后生产时可能受寒吧也出现咳嗽咽痒伴眼胀,一咳刀口就疼,非常痛苦,按张老师讲的用越婢加半夏汤合半夏厚朴汤当晚就好了大半,三剂而愈。

     还有一次,张立山老师讲过一个咳嗽病人常规治疗一周症状无明显好转,于是又仔细问诊,患者说了这样一个症状就是每次咳嗽的时候都眼睛胀痛,张老师立刻想到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于是以此方加减治疗一周患者咳嗽好了大半,这是一个症状漂移法,这种对条文的敏感程度给我很大触动,所以印象很深。

     一周后我爱人生产后可能受凉吧,咳嗽一咳就刀口疼,怕刀口开线,西药也不敢吃怕影响哺乳,越不敢咳越忍不住,到下午越来越重,问我怎么办,说我咳得眼珠子都疼,咋办啊刀口不能开线吧?我马上想到这一条,咳而上气目如脱状,这不是条文症吗?我马上就有底了,我说没事我去给你开点药吃了就好!越婢加半夏汤,合半夏厚朴汤因为她当时咽部不适有痰咳不出来,开的免煎颗粒吃了一次就咳嗽大减,没影响晚上睡觉,三天不到就全好了。

     我没有师傅但是我很庆幸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无私奉献自己的宝贵经验给我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代表我和我的家人向曾经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我是一个道医,老师教我练功,让我的医术得到了升华

     作者/华德杰

     金秋九月在又一届教师节来临之际,有幸又跟恩师王力平徜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看着国外两个科学家和王老师共同探讨合作研究意念控制,准备参加明年三月份诺贝尔奖评奖。有感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我分享一点我跟师学习的故事。

     记得前段时间治疗一位肺泡破裂的患者,西医各种抗生素用无效,下了几道病危通知,请我会诊,三副小青龙汤病人拔了氧气,又随证变方吃了五剂,病人出院。出院后病人复诊,一脸的不高兴,他说:“以前喘的晚上睡不着,这吃中药吃的晚上能睡4-5个小时了,咋会昨天晚上又有点反复了?”我一切脉,告诉他:“你吃肉了,并且肉吃的太多了。”他一想是的,老伴买的五香牛肉,好吃,多吃了几块。

     又过了几天,他来复诊,他说:“挺好的,睡觉从晚上能睡到天亮也不咳嗽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会又咳嗽起来了?”我一把脉又看了舌苔,告诉他:“你吃糖了。”他说:“没有啊。”我说:“你早上吃的啥饭?”他说:“包子、八宝粥。哦,喝八宝粥的时候放了一勺半糖。糖放多了。”又过几天来复诊,咳嗽了几声。我一把脉,说他吸烟了。他说:“没有,我肺气肿30多年了,我也有30多年没吸烟了。”我说:“你再想想。”他说:“哦,我刚才上厕所的时候,别人在抽烟。”

     这管床大夫和其他大夫,以及病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通过号脉知道他受什么伤害了?是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都归功于这些年来跟王老师学习、训练的结果。

     他教我看病最常用的是切脉和诊脉,切是断、诊是听,听病人内脏的声音、血流的声音。她为了教我诊脉,教我先练平衡功。平衡功练完、站完桩,完成之后,再给病人诊断,就不会跟病人相驳了。之后,他又教我悬丝诊脉,悬丝诊脉主要是训练先知对方性别,再断定对方是否有病。悬丝诊脉丝线很重要,我在世面买不到丝线,上海啊、杭州啊、北京啊等等买不来丝线,买来那个线都是丝和其它线混合的线,市面上没有真丝线。后来还是王老师跑到浙江一个桑丝厂,她让人家停工几个小时,浙江大学那是我个朋友,一个教授,帮着我缠绕了几个小时,才帮我弄了这么点训练用的丝线。

     她跟我讲,要想读懂《黄帝内经》,不练功根本是读不懂的。比如《黄帝内经》后面有一段,黄帝请教雷公这段话,如果没有练过辟谷、辟气、辟神,根本读不懂。再如,若没有经过修炼,没有默运五行也不行,这是老师教的一种方法,你不知道五脏运化的规律,五运六气(炁)的气(炁),你就理解不了,我们目前只理解“气”是大气的“气”,气字头下面一个米字的这个气,不理解五运六气(炁)的气,其实是上面一个无下面四点这个(炁qi)。

     她为了让我跟另外一位名医学习,给了人家一块价值不菲的西铁城手表,这可是几十年前啊!我只是个热爱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热爱道义的一个学子,老师尚且这样培养我,他为了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训练,才有了病人一来,你一望基本知道他身患何病,通过打电话,无论有多远,你也能够知道他身患何苦。感谢祖先留下这么好的瑰宝,跟王老师无私传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感谢王老师,感恩名师。

     姑娘(编者按:华老师对我说),我匆匆忙忙用语音给你发的这点东西,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要想当一个好医生,不经过修炼是不行的。

     (文字整理/赵欣)

     腹针引领杏林之路

     作者/卓鹰

     我1987年高考的时候没有什么好的专业,父母希望我做个医生。因为不喜欢西医,就只好选中医了,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条件和水平最好的西医院的中医科。

     我们医院很多医生都是协和、华西毕业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工作后中医科组建治疗室,安排我主要进行针灸和中医外治,因为没有和外界比较,自己认为疗效也还不错。1995年,因为建腹针脑病康复中心,有机会拜薄智云先生为师,也由此改变了我的治疗思路和方式。

     薄老每天会到病房治疗,我就有了跟诊的机会,那些患者的疗效非常好,有些脑病患者当时就能抬起肢体。记得门诊有一个瘫痪18年的患者站立起来了,当时震动很大,还做了节目。几天后薄老师就回去了,临走给我一本薄薄的《腹针疗法讲义》,让我自己好好学习。

     等薄老师再来时,他对我说:“你做几个病人看看。”

     我想坏了,丑媳妇要见公婆了,硬着头皮做,薄老在旁边不时给我指点。并告诫我们,取穴要准确,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特点,必须严格执行腹针的定位标准和操作规范。尤其是肢体经络病变、痛症,定位取穴尤其重要。

     记得有一个患者膝关节疼痛,我按腹针处方针灸(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患者疼痛有所缓解,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薄老师走过来,看了一眼,拿止血钳往下风湿点旁边点了一下,我赶紧把针取出移动一下,患者疼痛立刻消失。我仔细看了一下,我的针刺部位和老师的差一毫米。

     这件事情使我深深认识到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由此,我也发现了腹针治疗关节病效如桴鼓,坚定了学习腹针的信心和决心。经过考验,薄老师认为“孺子可教”,我也就有了经常侍诊的机会,提高不少。

     由于当年是腹针推广初期, 还没有发展到全国,在公立医院为主导的环境下,薄老师完全靠着惊人的疗效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师出诊之余爱看书,中医、西医、社会学、宗教、自然科学都有涉足。除了看书还爱写文章,当时都是手写稿子,第一次看到老师的书稿时我都惊呆了,字体苍劲有力,非常漂亮。

     薄老提出:“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医者当审因知变而立法,择方遣穴再施术。”所以,治疗前需要明确中医西医诊断,再选择处方,这样治疗才有的放矢,尤其是痛症如颈肩腰腿痛方面,处方和诊断是息息相关的。 自从学习腹针后,我尽量用腹针治疗,颇有心得。

     薄老的针法不同于传统体针,有效、安全、无痛、快捷。 病人接受腹针治疗就是享受,不仅无痛还感觉非常舒畅,有些患者自诉就像少量饮酒后的感觉,身体很放松,想睡觉。施术者没有提插捻转,患者照样可以感到足部温热,很快就见到明显疗效。

     还有些患者因外伤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腹针治疗几分钟后就可以发现局部肿胀明显减轻,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好转,不再需要局部针刺。谁说中医是慢郎中,在不少急诊疾病中腹针比西医和中药治疗不知道快了多少。

     腹针不是简单几个处方、几个针法,而是自成理论体系。在我们科转变成中医风湿科后,风湿病、关节炎患者变多。初诊时,我遵循薄老“医者当审因知变而立法,择方遣穴再施术”的原则,在薄老的指导下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的学习,常常患者是抬着进来走着出去。

     风湿病从西医讲是免疫系统疾病,从中医讲却是脏腑病变反映到肢体的症状,所以腹针对风湿病的疗效非常好。曾有一个专程来求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没用西药,单纯用腹针和中药(腹针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外陵、下风湿点。中药处方:木瓜干24克,茯神24克,牛膝10克,制附子9克先煎,熟地黄12克,覆盆子12克,甘草6克,生姜10克),患者关节疼痛当时明显减轻。

     11天后关节肿痛基本消失,纳可寐安,类风湿因子也明显下降,自行要求出院。众所周知,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血沉指标比较容易改善,但类风湿因子很难改善,有些患者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能改善。这足以证明腹针治疗的快捷,也可以看出腹针对脏腑的调节功效(从现代医学讲是调节免疫功能)。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腹针不仅仅对风湿病的疗效很好,对妇科、皮肤疾病疗效也极其显著。一个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老人家三年来痛苦不堪。初次腹针治疗,取穴:中脘、滑肉门、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大横,当时疼痛就减轻大半。还有一个患者,面部皮肤过敏出现肿胀变形多日,面部灼烧感,但原因不明。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她治疗,刚刚刺完,患者自感面部一阵凉爽,再观察皮肤竟然出现皱纹,治疗三次后面部皮肤恢复正常。真是个奇迹。

     结缘腹针20多年,我见证了老师为了腹针事业一路艰辛,坚韧不拔。从一次偶然用腹部穴位治疗腰痛,发现了腹部的秘密,到1992年完成腹针疗法的研究,经历了20个春秋。如今,腹针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正如老师所说:“10年磨一剑,我是用了20年磨了一针!”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结识腹针,为患者造福。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医书友会原创稿件,作者/崔立莹、华德杰、卓鹰。编辑/王超,校对/肖晓菲、勤莉、闫奇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