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移花接木,用外科手段作治喉法则
2017/3/2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279期

    

    

     我的治喉法则

     作者/干祖望

     盂轲(公元前372—前289年)在《孟子·尽心下》中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千年后的今天,中医喉科医生都有“不读喉科书,则为了无书”的感叹。

     中医高校五版教材明言有包括疫喉在内的中医喉科专业书80种(见1985版2页)之多,今言无书,这危言耸听之说,有谁来相信。因之不能不细说端详。

     中医“花似雾里看”地认识喉咙这个器官

     用杜甫(712—770年)《杜工部小寒食舟中作》诗的“花似雾中看”来评中医对喉这个器官的认识再确切也不过了。且看上古、中古及近世三个时期的著作文献来核实即得。

     上古《难经·四十二难》:“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 “九节”,指两肺叶中间“人”字形支气管上端两合一处上面的气管,以其由一节一节环状软骨组成而得名。所以中医心目中的喉,是从声门起,下达气管与支气管接壤交界处以上的除了肺叶以外的全部呼吸系统。

     中古《太平圣惠方第三十五卷·咽喉论》“咽门与喉咙并行”。视为咽与喉不是连接贯通而是骈列并行的两条管道。历来的糊涂认识及朦胧概念,在同时的《苏沈良方·论脏腑》中反映的入木三分,谓:“谬是说也,又言人有水喉食喉气喉,亦谬也。世传《欧希范五脏图》亦画三喉,盖当时验之不审。水与食同嚼而吞,岂能口中遂分二喉哉。人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己。”虽然确切也承认咽与喉两个器官,但还是把上下连接贯通的一体误作两条管道。

     直到近世19世纪末,还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例如余听鸿(1847—1907年)在《外证医案汇编·咽喉·疫疠喉沙》中谓:“西医治喉肿秘塞不能通呼吸者,在颈傍喉管开一孔,插入银管,可通呼吸……余谓呼吸不在喉而在乎肺,肺气通,喉难肿秘,有鼻可通,一二日不妨。若肺气秘塞,鼻中亦无呼吸,虽颈傍开十孔,插十银管,亦徒然耳……”

     没有真正的喉科医生

     《论语·先进》曰:“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未知常,焉知变”,意即你不知道正常的状态或秩序,就不可能知道而能够认识或解决这个事变。所以机器修理工,首先要知道该机器的结构和运转,西医首先熟读生理解剖,中医在《灵》《素》《难》的基本功之外,还要熟读本科的专业书。现在没有喉科书,怎能培养出喉科医生来。

     中医未有真正的喉科医生,在许多文献中忠实地反映出来,所以高锦庭(1755—1829年)在《谦益斋外科医案·喉风》中坦率地说:“卒起喉风,险重之症,无可服药。”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张介宾(1563—1640年)也亲身遇到了一个喉阻塞喉科病,谓:“一女子,无病而喉窍紧塞,息难出入,不半日而紧塞愈甚。及延余诊,视其脉,无火也;问其喉,无肿无痛也;观其貌,则面青目瞠,不能语也;听其声,则喉窍之细如针,抽息之窘如线。伸颈争命求救不堪之状,甚可怜也。余见而疑之,不得其解……终亦不敢下手。他医见之亦但束手而己。如此者一日夜而殁。至今莫识其所以病此,终身疑窦,殊自愧也。”(见《景岳全书·咽喉·论治·锁喉风》)所以《干校尤氏喉科·辨证》:“喉闭,系危笃将殂,慎弗治之,以取谤怨。”这非医生缺乏医德,实为没有治疗能力而不得不然的下场手法。

     经常有人这样说“中医喉科近两百年来,名医辈出,文献丰富,是中医界中一支有力的劲旅。”这是错误地把咽科病当喉科病,咽科医生作为喉科医生,咽科专业书误作喉科专业书的错误所伸引出来的。

     民间的以咽作喉,开始于明代唐顺之(1507—1560年)的一句“开口见喉咙”(见《与洪方州书》)错误之言。至今经过450年而仍然悬挂在不少老百姓嘴唇上。

     没有喉科书

     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年)曾言:“播下科学种,结成智慧果。”(见《行知诗歌集·纪念牛顿与加利略》)所以你要当好医生想治哪一种病,你必须读熟这种病的专业文献。但扼腕长叹的是喉科缺少专门的喉科书。

     虽然清初乾隆22年(1757年)张宗良《喉科指掌》面世之后到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袁仁贤《喉科金钥》为止的150多年中,梓版发行的有120本(字数太少,似难称部),其中虽然有些书涉及了喉病,但也沧海一粟,而且没有的占多数。

     今以3部具有代表性的书,核实一下。

     《喉科指掌》6卷,作者张宗良,清·乾隆丁丑(1757年)梓版问世。所订六味汤,组织严密,取药规范,疗效稳定,不愧为咽喉科自己的方剂,除还有养阴清肺汤的这两首专科方,找不到像样的咽喉专用方了。全书共有74种疾病。还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创立的框架、结构、文法、论调、插图,都是以后同类书的样版,可称为“指掌面孔”。

     《重楼玉钥》2卷,作者郑梅涧,道光己亥(1839年)梓版面世。此书优点有:(1)打破“指掌面孔”而自创一格;(2)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言语;(3)行文通畅洁练;(4)具有实用价值;(5)靠近中医传统性正宗性。列出36种疾病,自称“喉风三十六症”。

     《紫珍集》全称《经验喉科紫珍集》2卷,旧题黄梅溪秘藏,朱翔宇增补,咸丰寅申(1860年)初版。原序用低级庸俗口气曰:“予师乃三山上之禅师,得受方士……了然在目,依方用药,无有不愈者也。”上卷摘录窦汉卿、窦梦麟、孙思邈、朱丹溪、皇甫云州、陈实功六人的片言只语,下卷介绍内外用药。列出疾病72种,自称七十二种。此书为喉科书中中下之品,框架凌乱,理论不清,文词俗俚,更无一点对读者有益的好处。但令人大愕大惑的是,这样一本低级书竟然流传极广,所有喉科医生莫不人手一册。终于不能不列入代表之中。

     三书中,《喉科指掌》74种病,没有喉科病;《重楼玉钥》36种病,仅有喉梗阻1病;《紫珍集》72种病,也仅有1种喉梗阻。三书合计182例,其中仅有2例,所以“没有喉科书”一言,决不是危言耸听了。

     移花接木的真正喉科学,得来全不费功夫

     中医真正喉科学,隐迹潜形于整个中医学中何处?那么用施耐庵的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见《水浒》第36回)来提醒你。清代文学家慵讷居士进一步指点你“移花接木亦天然”(见《咫闻录·两世缘》)。方法就是把其他各科的移植过来即得。

     喉科病中常见主症就是不同程度的嘶哑及失音。除了少数的伤寒直中、临经孕妇、癔性失音等功能性疾病之外,基本上检查时都有肉眼可以发现的病态症状,所以就是外科病发生在喉部的喉部外科病。既是外科病,那么特具优势的中医外科学,就是你移植需要的唯一对象。

     考中医外科,自第一篇专论《灵枢·痈疽》及第一部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之后到20世纪代有佳作,尤其是明朝,外科名医最多,文献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涌出,如薛立斋的《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枢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臧应詹的《外科大成》,王肯堂的《疡医准绳》,陈六治的《疡科选粹》,汪石山的《外科理例》,万密斋的《秘传外科心法》,刘作栋的《青藜外科》,申斗垣的《外科启玄》10多部大作之外,自郐以下的更不知有多少。这10多部外科专著的身价,早己超越出外科一域而公认为整个中医文献群中的名著。

     逮至清代,高锦庭以理论家临床家两重身份置身于外科,把外科学溶入《灵》《素》之中。在《疡科心得集》《谦益斋外科医案》两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中医外科学送上了顶峰,达到“观止”境界。

     你看如此超越绝品的中医外科学术作母本亲代来移接喉科,再理想也没有了。而且这样移植工作,轻松方便得不费吹灰。证实于笔者在业外科时总结的治疡16字诀:

     先锋解表,把守四关,攻顽破结,虚虑脾衰。

     以上16字诀意为。

     (1)疮疡发轫之初,首前想到解表一法。因为邪从外入,把它驱逐出境。且看外科两首名方:阳痈的七星剑汤,阴疽的阳和汤,都以麻黄作主要的君药。

     (2)气滞、血瘀、痰凝、热毒4个关键性的“证”,都在中期出现,所以理气、活血、消痰、清热为必用之法。

     (3)拖延难痊、戏药(见《医门补要·看外症内陷法》)的顽症,切勿委屈求全地守而必须自动地攻。顽而进一步的结,结是到了肌僵肉死气血不通的“死”境,你毫不手软地取用猛剂剧药来作搏浪的一推。

     (4)溃疡首重脾胃,所以许多滋补法中,首先考虑补脾。笔者转业喉科后,也把他使用于喉病,用来也得心应手,尤其是补脾一法,比用于外科的更显神通。培土生金成了神来之笔。

     经过数10年的临床,到今天总结出我的治喉法则,是用中医外科学来治疗发生在喉部的外科病。简言之,乃是“用外科手段来作治喉法则”。

     殿后言:答或问

     或问:从业喉科的是否需要先学外科?答:讲一个我的故事。解放初,为了废物利用,把长袍改作人民装。现在买了棉布或丝毛织品的衣料,是不是还要先做成长袍,然后再改成人民装?

     或问:为什么不需要这样做?答:因为在未有喉科学之前,不能不这样做,现在喉科学医门专业,已初具规模了。

     或问:器质性病变的喉病,用外科学来处理,功能性的如何?答:用内科学。

     番外篇:看到16字决解释中的“戏药”一词,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以为是讹误?小编查了《医门补药》原文,原来这就是临床上令医生头痛的“无效”情况之一。赵濂称之为“戏医”。原文如下。

     “有病日久,初服此医之方一二帖,颇效,再服则不效。又延彼医,不问药对症与不对症,初服一二帖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屡更数十医,皆如此,为戏药。终不治。”不过是否“终不治”还有待商榷。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药杂志》,2004年03期。作者/干祖望,编辑/张亚娟。校对/小熊,杨秀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