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萧龙友亲笔处方赏析
2017/9/10 中医书友会

     点击上方蓝字 ? ,再选择【置顶公众号】

     真爱中医的你,一定要这么做。

    

     中医书友会第145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名医萧龙友,承家学而习医,入京朝考拔贡。其医术精湛,被誉为京城“四大名医”之首,名噪一时。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收藏其手稿9页,其中病案4则,治十种胃病通方1首。今对其手稿文字进行释读,对其病案、处方、用药进行研究和赏析,对启发临证思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编辑/张亚娟)

     名医萧龙友亲笔处方赏析

     作者/党思捷、谭红兵

     萧龙友,名方骏,原籍四川三台县,生于雅安。幼承庭训极严,且天资聪颖,年10岁即能诗文,过目成颂。随家族学习中医临床和辨识中药的形状、颜色、气味、性能和真伪等知识。1897年,萧龙友入京朝考,获丁酉科拔贡,并先后在山东、北京等地为官理政,虽公务繁忙,但其对医学研讨从未间断,兼以医道闻世。由于其医术精湛,特别擅长老年弱症,故求医者络绎不绝,名声日噪。1928年,萧龙友毅然弃官行医,名所居曰“息园”,自号“息翁”,并撰文《息园医隐记》刻于扇骨,以述其志。先生行医以来博采众长,不泥古非今,也不排斥西医,在临床上主张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擅长治虚劳病。其针对老少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疗效颇显,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首。

     萧龙友先生除医学外,对诗文书画亦无不精通。他行医经年,虽医名日盛,然书名也并未被掩,向其求字者络绎不绝。当时,大江南北将先生医诊脉案视为法宝,盖因其不仅有医学价值,更为书法精品。先生书法大气磅礴,走笔行云流水,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珍藏了数张先生亲笔处方,可以管窥先生书法墨迹之神韵,现撷选几束,展示与众,以领略先生医道、书道天然融合之精神。

     案一

    

     (图1)

     释读:初十日来取查先生丸药方老医工萧息公

     释读:一九五一年新正月初七日拟方

     查先生丸药方周身无毛,法当养血

     台党参八钱,於潜术七钱,全当归一两,阿胶(炒珠)一两,大熟地(砂仁二钱研拌)一两,山萸肉(去核)八钱,甘枸杞子八钱,女贞子七钱,生杭芍八钱,抱木茯神八钱,狗脊(去毛)七钱,川芎六钱,补骨脂八钱,骨碎补八钱,肉苁蓉(洗)七钱,益智仁八钱,巴戟天八钱,天门冬七钱,酸枣仁七钱,桑椹子七钱,沙苑蒺藜八钱,败龟板(醋酥)八钱,酸鳖甲(醋酥)八钱,炙甘草六钱。

    

     (图2)

    

     (图3,为图2局部放大图)

     共拣上品药材如法炮制,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服四十粒(一日共八十粒),白水送下,或淡盐水送下均可。总以发生为有效,或周身毫毛能生更好。

     按语:患者以“周身无毛”为主诉就诊,治法当以养血为主。该方因缺乏其他症状以及舌脉,故只可以方测证。本方总以重剂甘酸咸温之品填精补肾,滋阴养血,充荣乙癸,佐以健脾助运,深合“发为血余”之要旨。可知该患者为肝肾不足、阴精枯损,滋养无源所致的毛发脱落。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所以制备丸药,可使患者长期久服,需“总以发生为有效”,如能使患者周身毫毛能生则更好。

     案二

    

     (图4)

     释读:大少奶奶

     脉见滑弦而微数,舌苔白腻而少津液。据述发寒热已七八日,见汗不退,胃钝,眠不安,便不畅,溲短黄,素体阴虚,热入阴分,乃有此候。似当从此消息。方用:

     空沙参四钱,鲜石斛(先煎)四钱,香青蒿二钱,生鳖甲(先煎)三钱,炒黑栀子三钱,粉丹皮二钱,赤芍、苓各二钱,细生地四钱,盐泽泻三钱,知贝、母各三钱,天水散四钱,生桑枝四钱,水号生苇茎五寸。

     释读:大少奶奶十二月三日脉尚见弦,据述右耳后起核,牵及颈部亦昏疼,素体肝旺,有吐血旧疾,近又感发,胃纳钝而腹作泻,虚汗时出。能当从本治。方用:

     空沙参五钱,紫菀草三钱,炒栀子二钱,青蒿二钱,香曲三钱,川贝母三钱,生鳖甲(先煎)四钱,地骨皮三钱,酒芩二钱,浮小麦一两,炒白芍四钱,竹茹二钱,炒谷芽三钱,甘草二钱。

    

     (图5)

     释读:大少奶奶十二月七日脉仍见弦,胃不和,虚火尚旺故头部发木,偏者甚,时出虚汗,法当和养。方用:

     南沙参四钱,香白芷二钱,酒芩三钱,盐砂仁三钱,醋香附三钱,浮小麦一两,云苓四钱,香青蒿二钱,合欢花三钱,炒谷芽三钱,甘草二钱,水号生藕节五枚。

    

     (图6)

     按语:笔者认为上三束为同一患者的前后三次就诊处方。依据有五:

     1. 图4“据述发寒热已七八日”,说明这是“大少奶奶”在先生处的第一诊;图5注明时间为“十二月三日”;图6注明为“十二月七日”;处方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2. 图4对于脉象的描述为“脉见弦滑微数”,应为初诊;图5对于脉象之描述为“脉尚见弦”;图6“大奶奶”案提及“脉仍”二字则说明其为二三诊语气上有续接之意,从脉象上来看亦是如此。

     3. 从症状来看,三诊之症状虽不尽相同,但其中虚汗、纳钝等症始终贯穿,说明其病情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4. 从病机的角度来看,图4为素体阴虚,复感暑湿,蕴阻阳明气分,热转入阴,气营同病;图5为阴虚肝旺,肝气乘脾,则挟痰而起核,肝气犯胃,则纳钝而吐血;图6“大奶奶案”则是邪气渐退,正虚亟急,肝胃不和。病机具有连续性。可知该患者为素体肝阴不足,木土相伐,暑热潜伏,入冬而发,故“寒热见汗不退、胃钝眠差、小溲黄短、大便不畅”;后经治疗暑湿虽退,然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一系列变证,如胃钝腹泻、耳后起核、吐血等症。

     5. “大奶奶”和“大少奶奶”在过去可以通用指一人。故笔者即将三案作一并讨论。

     时值腊月,地处京都,突发寒热七八日。笔者认为参合脉证,此证颇似“伏暑”,为暑湿内伏于里,冬月感发于外的证候。据刻诊所见,患者苔腻脉滑微数,溲赤便结,胃钝眠差,可知暑湿内阻阳明气分,苔白少津,则说明有津伤化燥之虞。寒已而热,汗出热不退,先生谓其邪以入阴所致。故以空沙参、石斛、知母、生苇茎甘寒清养气阴,炒栀子、赤茯苓、盐泽泻清热除湿。天水散(又名六一散)功能清暑利湿。如此则气分暑湿得去,津伤得养,营热外透之路畅达,再以吴氏青蒿鳖甲汤加赤芍清热、养阴、透达营分之热外达而解。桑枝一味最耐寻味,何秀山谓其可“通气泄热”'施于此有锦上添花之妙!

     至图5可知,“伏暑”稍退,素体阴虚肝旺尽显。肝气乘脾,挟痰而起核于耳后,兼见腹泻;肝火犯胃,引动旧疾而吐血,胃虚纳钝;郁热欲透,虚汗时出。由证可知“脉尚见弦”,可能是“弦而细数”。故先生处以北沙参养阴益气,紫菀下气消痰,栀子炒用清热止血,地骨皮配竹茹、青蒿透泄郁火,浮小麦配香曲、炒谷芽健胃,又可止汗,川贝母一味,系删去原方用药后加入,最为巧妙,一药兼具养肺、化痰、止血之功,与鳖甲合用可软坚散结,全方浑然天成,药味虽少,却紧扣病机,面面俱到。

     至图6“大奶奶案”患者暑湿皆去,痰核已消,吐血已止,留待一片正气亏损,脏腑失调仍需扭转。从“肝胃不和,虚火尚旺”的病机来推断,“脉仍见弦”应以双手俱弦,或右关位弦带数。虚火上阻清窍,故头部麻木,病久虚热蒸炽,故时出虚汗。先生明谓“肝胃不和”,则当有胃经证候,如胃钝纳差等。治疗肝阴不足,虚热蒸腾之证,先生以青蒿、黄芩透其热,浮小麦、甘草缓其急,藕节一味,《本草再新》谓其可“凉血养血,利水通经”,补疏肝体之妙,醋香附、合欢皮能疏气滞。如此则肝之体用俱得调养。再以南沙参、炒谷芽、云苓益气养阴,和降胃气。

     看先生处方,佐药多俱深意。比如香白芷,俗谓其辛温走窜,于肝阴不足、虚热蒸腾之候,有劫阴之弊,当属忌用。然头目为清窍,头部发木,多有清窍闭阻之因,故少加白芷有通窍泄热之妙。砂仁,若释为芳化胃中浊结,则“盐”字意不能全。先生用盐砂仁,其功有二:一是仿封髓丹意,盐炒善能入肾,“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惟辛,缩砂通三焦达津液,能内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引赵羽皇),可辛润肾精,滋水涵木;二是取其芳香化湿开胃之功。

     案三

    

     (图7)

     释读:太太元月十八

     云茯苓五钱,杭白芍(土炒)一两五钱,狗脊(去毛)五钱,煮半夏四钱,潞党参五钱,浙贝四钱,焦陈皮(不去白)二钱,焦冬术(土炒)三钱,肉桂(自加)三分,匀二次冲,炒益智仁五钱,炒枣仁(捣)六钱,当归炭一两,续断五钱。

     按语:此案全无症状,方用当归芍药散为基本方加减。当归芍药散方出《金匮要略》,由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组成,治疗“妇人怀妊,腹中痛”,“妇人腹中诸疾痛”之证,功能和血疏肝,健脾利湿,是治疗肝脾不和的代表方剂。方中以六君子去甘草(潞党参、煮半夏、云茯苓、焦冬术、焦陈皮)益气健脾,贝母疏中气、开结气,当归炭、土炒白芍止血养血,共奏调和肝脾、理气止血之用。“肾者胃之关”,又以狗脊、益智仁、肉桂、续断温肾暖脾健胃,恐川芎之走窜,去之酌加炒枣仁养阴柔肝,以缓肝急。若以方测证,可知该患者为气虚血弱、肝脾不调,可能症见腹痛绵绵、纳差痰多、睡眠不佳、便溏肢冷、腰背酸濡、崩漏出血等。

     案四

    

     (图8)

     释读:三月廿三

     久咳肺热,痰不易出,喉际不适。法当清化,方用:

     白蒺藜(去刺)三钱,杏仁泥(去皮尖)四钱,杷叶(去毛包)四钱,花粉四钱,知贝母各三钱,桔梗三钱,竹茹三钱,麦冬三钱,白前二钱,橘皮二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

     水号生苇茎一尺

     按语:该案未注明患者姓名,患者之咳嗽为肺燥痰阻所致,多兼咽喉习习做痒,如有物阻、胶痰难咯等症。先生以麦冬、天花粉甘寒润肺燥,知母、生苇茎润燥清热,竹茹、浙贝母、白前、白茅根清化痰热,苦杏仁、枇杷叶、桔梗宣降肺气,橘皮梳理肺气,妙在一味白蒺藜,苦辛平疏风平肝,以解肺金受侮之害。诸药合用润燥清热、化痰理气并举,用药谨严,可师可法。

     胃病通方

    

     (图9)

     释读:治十种胃病通方

     苍、白术(米泔浸透阴干)各二两,枳实壳(黄连水浸透阴干)各五钱,焦鸡内金一两,川厚朴(用上品生姜汁浸透阴干)六钱,生、熟稻芽各五钱,西砂仁衣(木香水浸阴干)五钱。

     共研细末,加食盐七钱,再研细和匀。贮入瓶内,随带身边。每饭后或点心后,均服一小勺,白水送下。服二三单后,多年胃病,均可次第就愈。

     按语:古之所谓“通方”,多为医家久经实践、疗效确定的固定药物组成,值得珍视。细究该方,药物精简,炮制考究,苍、白术温脾燥湿,甘润之米泔水浸透则温而不燥,性更融和;枳实苦辛寒,功能下气导滞,黄连水浸透则增枳实苦降之力;厚朴苦辛温,功能温脾燥湿,生姜汁浸透则增厚朴温通之能;鸡内金、生、熟稻芽消化宿积;砂仁辛温,化湿开胃,木香水浸透则增砂仁流散气结之力。诸药合用,运中气,化滞气,散结气,深合仓廪之官之能,但需久服,否则不能为功。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文化杂志》,2017年第3期。作者/党思捷、谭红兵,编辑/张亚娟。校对/战士徐、勤莉。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经络医学筑基班?网课》热卖中。该课程能让你更好地理解经络理论,掌握实用的经络诊察法,临床时拥有确切疗效,不再盲目模仿百家经验。欲学习者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课程页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