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从课本到临床
2017/9/20 中医书友会

     点击上方蓝字 ? ,再选择【置顶公众号】

     真爱中医的你,一定要这么做。

    

     中医书友会第146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似乎就是从课本到临床。(编辑/小谢)

    

    

    

     从一例慢性湿疹伴严重静脉曲张病例谈一下我学中医的一点体会

     作者/陈天丽

     以前遇到时间很长的湿疹患者,尤其是伴有其他多种病症,心里就打怵,疾病拖了这么久,估计大小医院都看了,好多方法都用过了,越拖越难治,加之合并这个病那个病,身体状况这么差,怎么才能恢复呢?可是自从认真研究中医,学了前辈大量的经验后,我的思路改变了:病久了,更能体现中药的优势啊;病多了,可以提供更多的切口作为打开疾病治疗的钥匙啊。

     俗话说“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从事皮肤科临床久了的医生都会深有体会,慢性湿疹抗组胺药疗效有它的局限性,对于一些长期的病人或者是药不能停,或者是已经不起作用。能够立竿见影的首推糖皮质激素,可是它的依赖性等副作用,不用说病人不愿接受,学中医的人开出去自己都有点瞧不起自己。从事皮肤科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用中医思路来治疗它,曾经也走过不少弯路。

     直到近几年才略有所得,我想通过一例最近刚看过的病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中医这一路,希望给曾经和我一样对中医又爱又迷茫的同道一点启示,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妨换个角度,试下方证对应的经方思路。

     病人女,50多岁,体型中等稍胖,一个月前第一次就诊,双下肢静脉曲张二十余年,双踝红斑糜烂1年,双前臂红斑1个月。刻下:条索状隆起的血管延及大腿根部,双下肢、足背静脉怒张。双踝内外侧巴掌大小淡红色糜烂面,周围红斑,双前臂大片红斑,少许脱屑,伴身重乏力,多汗,下肢举步维艰,行动迟缓。眠差,面黄,舌淡。

     处方:防己黄芪汤

     防己15g,黄芪30g,白术15g,甘草3g ,生姜5片,大枣5枚

     7付水煎服,日一剂。

     一周后复诊,上肢皮疹消退,下肢略有好转,瘙痒缓解,睡眠大为改善。

     上方加四味健步汤

     怀牛膝15g,赤芍15g,丹参15g,石斛15g

     7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上肢未见复发,下肢皮疹好转,糜烂面已经大部分愈合,瘙痒缓解,述两腿明显有力,问及睡眠,“从上次服药后一直很好”。继用上方1周。

     三诊:患者甚喜,快步走向诊台。期间停药3天未见复发。下肢糜烂面愈合,遗留部分色素沉着,走路双腿灵活有力,虽有热感汗出减少,临床几近痊愈。

     “防己黄芪汤”是我在临床中用得非常好的一个方子,《金匮要略》云“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在下面还要详述。“四味健步汤”是黄煌老师的经验方,主治“以腰部及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黄煌老师说“四味健步汤是血管保护剂,尤其石斛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损害,下肢神经损害引起的两腿无力、麻木、腿疼很有效。”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我对自己信心满满。方歌张口就来,中医外科学里每个皮肤病的辨证论治都背得很熟。来了病人,先判断得了什么病,再判断什么证,觉得自己的思维科学又缜密,可是却经常遭受打击。为什么跟书上同样的皮疹,相似的分型,疗效不尽人意?即使好点,也不会立竿见影,甚至出现停药复发的迹象。西医院待久了,好处是会看到大量的某种同一类型的病人,经验可以不停地得到临床实践的检验。当经不起反复检验的治疗手段逐渐被自己淘汰掉了。就这样反复几年逐渐对自己对中医丧失了信心。正所谓“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于是开始买书,逛论坛,寻找别人的经验,用一些别人的验案。这个时候脑子里是最乱的,抄来方药一二十味,因为不甚懂,不敢乱删,再根据自己病人的情况,加上几味,方子大了,疗效却平平,心里暗忖:医案是不是骗人的?

     在那段时间,没事我就去浏览丁香园的中医论坛,看看大家的思路和经验。有一天,我看到用防己黄芪汤治疗手足汗疱疹的病例。这种病临床多的是啊,我又拿来了。不过心里是打鼓的。在当时的我看来,皮肤病大多是热极生风,风胜则痒,所以只有舌质淡的人我才敢用。另外,看到了水疱、渗出就会想到有湿。于是之前我大多用清热利湿的思路去治的。这个方剂,没有任何黄柏、薏苡仁等常用的祛湿药,没有止痒药,还加那么多黄芪,补气不生热吗?万一湿与热结,不更厉害了吗?思虑很多,瞻前顾后。罢了,毕竟之前的效果也不好嘛。可是没想到这一次却给了我大大的惊喜!病人一周回来说吃上第一天就不痒了,3天水疱都收干了。我第一次尝到了效如桴鼓的滋味。然后不停地重复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对于一些肤色晄白的,身上肉软软的,水疱颜色澄亮的,舌质淡,舌苔水滑或者边缘有齿痕的,效果尤其好。而这种病人好多伴有膝关节痛。这是一个经得起临床检验的好方!后来才知道,其实那个时候自己已经撇开了固化的教条,不自觉得走在了方证对应的路上。

     通过一些验例,我发现,凡是用得好的方子,都有一些共同点。

     第一:上学的时候学过的方子,对它的组方特点心里有底。

     第二:方子小,药味少,一般不需要加减。

     第三:大多是些寒热并调的方子,比如半夏泻心汤,比如小柴胡汤,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包括防己黄芪汤。而同时拥有这三个特点的,大多是——经方。

     其实学别人医案的那段时间,我心里一直很难过,大学5年,学了那么多方子,不用多么可惜!内心里强烈渴望能不能有一些这样的医案,用的药不再是洋洋洒洒让人找不到头绪,而是我们学过的成方的经验总结?一开始盲目自信却屡屡受挫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对证的把握有失偏颇?按照辨病后辩证分型的思维,为什么想不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子?后来,很幸运的,我又读到了娄绍昆老师、黄煌老师的书,尤其是黄煌老师,把不同方药的适应证按照“方人”“药人”,从文学角度形象地勾勒出来,比如防己黄芪汤,他简单地概括为通俗的“浮肿易汗乏力膝痛综合征”。在《黄煌经方医案》中更详尽的写到:“防己黄芪汤体质在老年妇女中很常见,其人体胖肤白,下半身特别松大,常浮肿、易出汗,易疲劳,易患骨质增生及腰膝关节疼痛,行走缓慢似鸭步。”这一切跟我几年来摸索的疗效显著的人群特点是那么的吻合!黄煌老师不骗人,经方不骗人,仲景不骗人!

     黄煌老师的无私传授,仿佛给迷茫者拨开了云雾,一些内科病的治疗思路在脑海里也逐渐清晰。在中医门口溜溜转转了近十年,终于进了门。于是豁然开朗,抛却长篇累牍的医理医论,有是证用是方,辨证简单有效,仲景的方剂,药味少,味道还好。就这样尝到甜头的我开始给自己配药,带领家人一起学习中医,看到疗效越来越好,热爱中医的种子不自觉的生根发芽了。

     中医博大精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愿以此生勤学苦练,为祖国医学的发扬光大尽一己绵薄之力。

    

     I版权声明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陈天丽,编辑/小谢。校对/张术强、易叶。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一方一针解《伤寒》”音频订阅频道,是著名经方学者娄绍昆老师,为分享近35年的临床经验而设立(中医娄绍昆:把我一生的感悟告诉你(音频订阅频道,伴你成长400天))。

     适合:初学伤寒需提纲挈领者、常用经方想拓展思路者,以及针药兼修者学习。本频道从2017年7月27日开始,将在57周的时间里(每周至少更新两期)伴你走上经方学习之路。购买成功后即可反复学习。有意者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