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手指现乾坤——脉诊那些事儿
2019/11/13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224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在没有现代检测仪器的时代,我们中医仅靠三根手指来体察人体这台精密的“仪器”,检测各种异常。所谓“望闻问切”中的切,就是指脉诊了。究竟三根手指下面是怎样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呢?让无疾老师带我们领略一下吧。(编辑/Anne)

    

     一篇文章读懂中医脉诊

     作者/王蓄之

     中医师将三个手指放在寸口上,究竟在体会什么呢?脉诊的基本内容,或者说基本的着眼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位,二是脉象。部位,即上面讲到的上下和深浅。其中,寸、关、尺分别代表人体上中下三部,浮、中、沉则分别表示人体的表中里三层。区分出这些部位,之后呢?

     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脉在不同部位的搏动状态(即脉象),评价体内相应部位的气血充盈程度和运行状态。也就是说,中医诊脉,有点像用一台高精度的CT机,逐个部位,逐层扫描。上面讲到通过寸关尺、浮中沉确定下来的九个点,就像九个大的人体气血观测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些观测站上,仔细观察气血的状态了。而气血状态反映在指下,就是脉象。

     对脉象的观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血的充盈程度,二是运行状态。所谓充盈,又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阳气充盛与否,二是阴血充实与否。涉及以下两组脉象。

     1. 虚实

     虚实,是指脉动力度而言。主要反映人体阳气的充盛程度。气盛则脉动有力,气虚则脉动无力。这点其实不难理解。当我们精神饱满,气力充足时,往往干劲十足;而气不足时,就是四肢倦怠,连说话也懒得说。我们的脉也是一样,阳气充足则脉动有力为实,阳气不足时脉动无力为虚。不过,太过有力的脉,则往往表示体内有火热邪气,在鼓动气血。

     2. 粗细

     粗细,是指脉的形体而言。正常脉象,粗细适中,譬如正常人体胖瘦相宜。形状过于细小的脉象,或柔软如发丝,或坚硬如钢丝,常见于阴血不足的患者。相反的,如果脉形过粗过宽,甚至边界不清,通常表示体内阴类的邪气较盛,最常见的是湿邪。形象的理解,脉管如河道,水足河道充;水少则流细,水满则流溢。

     一句话,阳气看力度,阴血看宽度。除了气血的充盈,运行状态如何才是脉象更具诊断价值的部分。据无疾临证所见,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脉象,是以下三种:弦、滑、濡。

     3. 弦象

     弦,即琴弦,只需将手指放置在绷紧的琴弦上,即可感知此脉象的大体性状。弦象,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脉象,不妨留意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尤其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受寒,二是郁闷。受寒时出现弦象不难理解,寒邪之性主收引,犹如热胀冷缩。脉管收紧后,自然会出现紧绷如琴弦的反应。心情不好,郁郁寡欢时,同样可能出现弦象,机理与寒主收引不同。寒邪收引,犹如外力牵拉脉管,令其绷紧;气滞脉弦,则如向球内充气,令其满胀。因肝主疏泄,当体内气机郁滞时,往往是肝脏的功能出了问题,所以弦象又常作为主肝脏病的脉象。

     4. 滑象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是古人对滑象形状的经典描述。按无疾临证观察,传统脉法上讲的滑象,其实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脉在指下快速滑过时,略带粘滞感,脉形不大,力度也正常。另一种则是,脉形较大,脉的力度也超过正常,但不见粘滞感。两者的共同点是,脉在指下的运动都很流畅;但前者粘腻主痰,后者力猛主火热。形象的看,前一种滑象,犹如用手指滑过浸湿的香皂,那种滑滑的,又略带粘腻的感觉,就像痰一样。后一种则势如火球,又或者沸腾的开水,气势汹汹。

     5. 濡象

     这里讲的濡象,与《中医诊断学》教材里讲的濡脉略有不同。教材里讲濡脉的特征是“浮而细软”,这里所讲的濡脉,不包括浮,也没有细,只讲“软”。软,是濡象的核心特征。提到世间柔软的东西,很容易想到水。而濡脉所主,正是水湿之象。试将脉道比作沟渠,水少则细,水满则溢。水溢出后,沟渠的边界已然不再清晰。这种柔软的,流散的,弥漫的脉象,就是濡象。

     除了以上5种最基本的脉象,还有两种经典脉象,不得不提:迟和数(音硕)。简单的说,迟数就是脉动的快慢。那么,中医怎样计算脉动次数呢?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人呼吸16-20次,脉动60-100次,脉动次数大约是呼吸的4-5倍。也就是说,一呼一吸间,脉动4-5次。中医正是凭借二者间的对比关系,来评价患者脉动快慢的。一般来说,医生呼吸1次,患者脉动4次(或5次)为正常,少于(或等于)3次为迟,多于5次为数。一般来说,迟象表示体内有寒邪,数象相反,表示有热邪。

     讲了这么多关于各种主病的脉象,或有朋友要提问,健康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中医一般把“缓”定义为健康脉象。可以用8个字来描述缓象的特征:充实饱满,从容和缓。增一分则嫌其实,减一分则嫌其虚;疾一分则嫌其快,迟一分则嫌其慢。

     ▲

     作者简介

     王蓄之,号天下无疾,针灸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擅用针灸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精神情志病、脾胃病、妇科病,强调脉诊对针刺治疗的指导,主张“倾听脉语,凭针达意”。著《零起点学中医》、《零起点学针灸》。

    

     学中医辨证,从现在开始

    

     由专业中医师带领你走进《名医类案》,每周一个有趣医案,听故事,明医理,更值得期待的是,本文作者无疾老师还会定期做主题分享哦!明天分享的主题是——学中医,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加入“灵兰-中医启蒙学习群”,请直接联系您的灵兰客服 。尚未添加灵兰客服者,请添加灵珑(扫码下图二维码),并备注 “中医启蒙” 即可,客服同事会统一请大家入群。

    

     推荐阅读

     喝下去的水,怎么会成了痰湿

     你知道吗?藿香正气水还能这么用!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天下无疾”公众号,作者/天下无疾。编辑/Anne。校对/龙眼。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