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集锦 | 谈附子的服药反应 & 续命汤等
2020/3/19 6:30:0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236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服用附子后三个主要的排病反应;古籍中“诸”这个字的使用;《古今录验》续命汤的药证分析。书友们的这些探析,您是否也思考过呢?(编辑/千诚)

    

     服中药附子后有何反应?

     作者/强新民

     读《伤寒论》,才知道附子有起死回生之功。

     附子大辛大热、回阳救逆、通行十二经。根据我40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服后有三大反应。初学者不知,见附子望而生畏不敢大胆用,或弃之不用实是可惜,听我慢慢说!

     服后第一排病反应腹泻,令邪从大便出。

     第二排病反应出现囗疮,令邪从口腔透出来。

     第三排病反应出现感冒症状,令邪从皮毛出。感冒后病自愈。

     这些都是正常反应。要和病人事先沟通。减少医患纠纷。明白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不必惊慌,能使邪有出路身体自然恢复!

     续命汤证浅析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书亚

     金匮要略方,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9味药。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三两,桂枝三两,当归三两,人参三两,石膏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太阳药证: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汤)。恶寒无汗,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喘。(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渴)

     阳明药证:石膏。口渴,汗出,心烦。

     太阴药证:干姜,人参,甘草。津液不能自摄(下利,遗溺,流清涎)辨寒证者。

     厥阴药证:当归,川芎。四肢厥冷,屈伸不利,身痛不知处。(当归主咳逆上气)

     组合:

     麻黄、桂枝:恶寒,无汗,身痛。

     麻黄、石膏:恶寒,汗出,而渴,心烦。

     麻黄、杏仁:恶寒,而喘。

     干姜、甘草:吐涎沫,咳而遗溺。

     干姜、人参:心下痞,下利。

     桂枝、当归:四肢厥冷,痛不知处,屈伸不利。

     当归、川芎:屈伸不利,身痛不知处。

     综上所述,续命汤证: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恶寒,身痛,头重,口干渴心烦,或咳喘,或流涎,或遗溺,或下利。

     风寒闭塞在表,经脉不通不荣,身体拘急不利,不能自遂。麻桂发之,汗出则表和;归穹通之,使筋脉柔缓。

     肺通于表,表闭而肺塞,作喘。麻杏宣肺降气。

     内化郁热而口渴,石膏清之。

     正气鼓于外,中土空虚,参草姜守中而助正。

     中风见恶寒,口渴,或头重,舌红或淡红,薄苔或少苔,脉多浮弦或兼细、兼数。即可考虑此方。

     恶寒,不汗出,心烦者,麻桂量大于石膏(大青龙汤意)。

     恶寒,汗出,烦渴者,石膏量大于麻桂(麻杏石甘汤意)。

     屈伸不利,手足抽掣,筋脉挛急,加芍药(芍药甘草汤意)。

     便干者,加硝、黄。便黏者,加苓、术。

     脉微,恶寒,但欲寐,加附子。

     ……随证加减

     附父亲一则医案:

     一脑梗死患者,女,44岁,一个月前因左侧手足无力去市医院就诊,CT显示脑梗死,现经常头痛头昏如裹,微恶寒,脉沉细无力,舌质红苔薄黄,平时易上火。

     方药:小续命汤加减。

     麻黄15g,桂枝10g,杏仁15g,石膏40g,甘草10g,当归15g,川芎10g,葛根30g,茯苓15g,泽泻30g,干姜10g,大枣3枚,白芍15g,党参30g。七付。

     三天后患者打电话说喝了以后感觉就像有水冲涮血管一样,头也不痛了,左手也比以前有力了。

     按:患者脑梗死,半侧身无力,中医辨病为中风。症见微恶寒、头痛头昏如裹,《内经》云:因于湿,首如裹。头重如裹确有湿邪,然湿性黏浊,以利湿之法取效较慢。《伤寒论》有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头痛如裹一症不正如项背强几几,是寒湿之邪闭郁太阳经脉所致吗?以汗法发散寒湿表邪定是覆杯而效。病人中风见微恶寒,头痛如裹,易上火,舌红苔薄黄,典型续命汤证。合方葛根汤增其解肌舒筋之效治头昏痛。加茯苓、泽泻,原意取法泽泻汤,治冒眩。换白术为茯苓,增其利水,且定悸安神。方证对应,故显佳效!

     对中医中药中的“诸”字当刮目相看

     作者/王寿臣

     中医中药中有一些带“诸”字开头的文词表述,需要予以重视。“诸”在文言词中是“众或者许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所有。

     比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所有的“痛”、“痒”、“疮”,都与心有关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有的水湿、浮肿、胀满都属于脾的问题。十九条不作一一类解。

     巢元方写《诸病源候论》就是在把所有的病产生的原因以及证候说清楚。

     《黄帝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身体里面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这就好比抓彩票一下子中了1000万大奖一样,怎么捂内心的喜悦也是掩饰不住的。

     《伤寒论》序:“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虽然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金匮要略》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所有的水湿引发的水肿病,如果是肿在腰以下,应当利小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这里的腰以下也包括腹部,比如腹水也要利小便。如果肿在腰以上则用发汗的方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6条云:“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就是说这个薯蓣丸可以治疗气血阴阳诸多不足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疾病。

     《金匮要略》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所有的肢节疼痛,哪怕是“尪羸”到身体瘦弱,非常严重脚肿得变形,头昏眼花,有气无力了也可以用这个方子。尪羸是指病势严重。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所有的病,凡是在脏腑的,如果适合用攻下法的,要根据疾病的情况确定治法。

     《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黄疸病,不论是湿热黄疸还是寒湿黄疸,都有湿存在,就要利小便祛湿,也是在实脾,脾主湿;如果脉浮,浮主表,用桂枝加黄芪汤。

     唐代医家甄权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在所有的中草药中,甘草是一味君药,很多草木毒或者矿石类药物毒都能解。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只要是女人腹中诸多疾病,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可以考虑当归芍药散治疗。

     仲景在告诫汤药煎服方法时,经常说“内诸药”,意思是在需先煎的药后面把余下的所有药物再放进去。

     中医认为,“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诸籽皆降,唯蔓荆子独升”。也有说苍耳子也主升。在所有的花类药物中,只有旋复花具有沉降的性能;所有的籽类药中,只有蔓荆子具有升浮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说黄芩“主治诸热”。个人认为,这个“诸热”就是指所有的热不管是表热还是里热都可以随证应用。小柴胡用它治半表半里之热,三物黄芩汤用它治四肢苦烦热;半夏泻心汤用它治湿热;三黄汤用它治下焦热结之实热。

     《神农本草经》谓葛根主“诸痹”。葛根用于所有的痹证。风湿痹证多发生在太阳经,葛根入太阳经。仲景把葛根列为治疗项背痛(项背强几几)的专药。如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临床上腰痛腿痛同样效果不错。

     推荐阅读

     附子温一身之阳,谈我的七种用法

     《古今录验》续命汤小议

     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总结

     I版权声明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强新民、王寿臣、张书亚,编辑/千诚,校对/炳程、杨叶蓓蕾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包括附子在内,胡浩老师在《中药也有圆运动》一课中,一共给大家讲解了60味中药,教给你“理法方药”的思维,去认识每一味“个性鲜明”的中药。还有不少经过胡浩老师验证的简便验廉的小验方,都在课程里教给了大家。扫描海报二维码查看更多~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