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古文医话丨四君子、四物汤补气补血,为何要加附子?
2022/9/21 6:30:00 中医书友会

    

     I导读:治“气虚血虚”,用四君子汤、四物汤不行吗?为什么要加熟附子?运用附子之妙,存乎一心。

     —本文约900字,预计阅读3分钟—

    

     气虚血虚

     【明】王纶、薛己

     王纶(15-16世纪),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今属浙江)人。平时因父病曾留心医药,常于公余兼为民疗疾,活人颇众。又复勤于著述,曾着《本草集要》《明医杂著》等,刊行于世。

     薛己(1487~1559) ,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薛铠曾为太医院医士。薛己自幼继承家训 ,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儿各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等。

     王纶原文:

     气虚补气,用四君子汤;血虚补血,用四物汤。虚甚者,俱加熟附子。

     盖四君、四物,皆和平宽缓之剂,须得附子健悍之剂行之,方能成功。附子热药,本不可轻用,但当病,虽在暑热时月,亦可用也。

     予尝治一仆人,五月间病热,口渴,唇干,谵语。诊其脉细而迟,用四君子汤加黄、当归、芍药、熟附子,进一服,热愈甚,狂言狂走。或曰附子差矣,诊其脉如旧,仍增附子,进一大服,遂汗出而热退,脉还四至矣。

     又尝治一妇人,亦夏间病热,初用平调气血,兼清热和解之剂,服二、三服不应,热愈甚,舌上焦黑,膈间有火,漱水不咽。

     诊其脉两手皆虚微,而右手微甚。六七日内谵语撮空,循衣摸床,恶症俱见。

     后用四物汤加黄芪、人参、白术、陈皮、麦门、知母、熟附子,服之一、二时汗出而热退,次日复热,再服仍退,又次日复发,知其虚极也,遂连进十服,皆加附子而安。

     薛己按语:

     愚按:前论正所谓舍时从症,舍症从脉,真有定见者也。

     一男子,发热,烦渴,头痛,误行发汗,喘急,腹痛,自汗,谵语,用十全大补加附子治之,熟睡唤而不醒,及觉,诸症顿退,再剂而痊。

     黄武选,饮食劳倦,发热恶寒,误用解表,神思昏愦,胸发赤斑,脉洪数而无力。余曰:此内伤元气,非外邪也,急用温补之剂。彼不从,后果殁。

     本文列举所用附子的医理,可否认为是(成熟于晚清时期的)火神派,在明代的萌芽状态呢?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明代著作《明医杂著》丨作者/王纶、薛已丨编辑/张士强、阿珓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戳此下载灵兰中医APP,看更多精彩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