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新房政看需求的管理
2016/3/25 18:51:41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上海今天颁布了“史上最严厉”的房产新政。对于过热的上海楼市无疑浇了一盆冷水。如果你细心研究该政策的话,买房的需求并没有堵住,只是做了疏导。打个比方,每家每户的现金像涓涓细流的话,如果大家都认为上海的房价会涨,那么这些小溪就会集中成为洪水野兽。因此政府要做的不是让所有人都不能买,而是把那些投机分子赶出上海,让那么真正需要购房的人花钱买房。回想到现在的医疗市场,也有相似之处。譬如大众一得病都想找最好的医生看,一旦这样的观念被大家认同,不论大病小病大家都往三级大医院跑,那么三级医院市场就会很火爆,甚至会引发一些歪曲的价格(挂号加钱等)。如果学习上海政府的因城施策,那么大众的医疗需求是否也能被疏导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首先《意见》提出依托全市统一的商品房预售许可信息管理系统和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防止捂盘惜售。

     以上信息目标是供给的公开透明。在医疗系统,如果每家医院每天把自己医院的号公布出来,那么每个城市就可以统一所有医院的号源,然后统一对外公示并提供平台让公众选号,那么大众能同时看到哪家医院有号,或者哪个科室还有号,大众不用都集中在一家医院挂号看病,或者当某家医院挂不到号时也不知道哪家医院还有号。

    

     其次《意见》提到按照本市存量房经纪合同和交易合同网上签约制度,强化房产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建立二手房交易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产中介机构相关“捂盘惜售、炒作房价、虚假广告、利用不正当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并将相关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从事首付贷、过桥贷及自我融资、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对各类非正规金融机构为房产交易提供各种形式金融业务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以上信息目标是渠道的公平公正。回想前一阵的各地打击号贩子就是类似现象。医生看病收入还不如倒号的这样的现象是扭曲的。更可恶的还有那些医托,利用大众对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哄骗患者家属到自己希望的医疗机构进行诈骗等,那样就更应该重罚。如果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合作开发针对不同需求的诊疗方案,那么对于大众而言就能有更多的选择。

    

     最后对于购房者,《意见》要求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提高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限购审核将前置至交易备案环节。强调从紧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购房人在申请贷款时还应承诺首付款为自有资金,违反承诺则作为失信行为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以上信息是在疏导需求。这是提高在上海购房的门槛,降低在上海的炒房投机需求,让这些资金流出上海,那么就可能会带动周围城市的房价,甚至间接帮助各地去库存化。因此对于医院而言也是如此,三级大医院门诊量惊人,然而门诊增加的收入比住院病人来源增加的收入要低的多,譬如郑大一附院2014年收入75亿,2015年收入84亿,其中门诊增加1亿,住院收入增加8亿,但全年门诊量增加了40万。把过多的门诊患者分流到其他医院去,既减轻三级大医院的门诊压力,同时增加其他医院收入,对于整个市场的和谐发展起到调控作用。

     从去年到现在的全国房产市场发展是不均衡的,以深圳为领涨的一线城市,房价正在快速上升,而多数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房价还在下跌,那么本次上海出台的政策就是因城施策的,打压本地楼市,但不会也不可能阻止资金向其他城市的流动。对于医疗市场,各地也可以借鉴上海这次的做法,不是阻止大众去大医院看病,而是制定规则疏导大众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到市场的公开透明,打击在诊疗过程中的投机分子。那么大部分的患者需求就可以被市场消化,医患双方才能共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诸任之谈医学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