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论书法
2014/3/31 子曰师说

     书法,本是通过书写文字以记录事物之用,相比瞬间即逝的语言来讲,书法是跨越了时空的沟通工具。但是,中国书法却大大超越了它的本质属性,而上升为了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行为,流动在中华文明的血脉当中。

     书法之所以修养心性,源于它的一撇一捺,都饱蘸着文化艺术的精华,而收发落笔。

     书法,更可以说,它写出的就是一部立体的中国文化史。

    

     书法与艺术互通:内化之势

     书法是一种线条的艺术,线条是气韵的呈现,好的书法作品,通篇流荡着一以贯之的气韵。表面看来,笔法虽有续接,墨色虽有断缺,但运笔的气势如虹,像筋骨脉络的暗流不断。气韵,就是书法线条内在的支撑。

     王献之提倡“一笔书”,便是讲究作品内在一气呵成的气脉。似此落笔成书,才真正是富有神韵的书法作品,而非孤立的文字描摹。而书法中的气韵畅通,也与人的气脉相贯通,这就是线条艺术的养身之处。养于内,而不仅仅是修于外。

     线条之于人体,是源自内在气脉的张力,外化为一种行云流水的起伏收展,所以一幅书法的写作和观看,都是调理气息的过程,进而神清气爽,心安体泰。

     书法作品贵乎流动,静态的艺术表现出动态的流动,这是它最迷人之处。而书法气势的流动性,使它能在简单一方宣纸上,就素色勾勒出了其他艺术的精魂。

     舞蹈艺术与用笔的飞舞最是神似。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书法家张旭,就发现了舞与书之间的秘密关联。张旭创造了狂草书,被称为“草圣”,他的书法大开大合,潇洒奔放,其状如醉,其形如癫,令人看过即有酣畅淋漓、心神俱醉之感。事实上,张旭的书法之道正脱胎于舞蹈。当时唐代的都城长安,有一位著名的剑舞艺术家,人称公孙大娘,张旭也为她的剑舞身姿如痴如醉。而在舞蹈的感化下,张旭惊悟了草书之神,他把激昂又曼妙的线条带进笔与纸的交流中,律动洒脱不羁,气脉舞动如飞,让观者也随之气韵畅通无阻,神思优游回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身裹黑衣的舞蹈演员以身体的腾舞回旋做笔触,在卷轴上流动出水墨的线条。而台湾的云门舞集,更是创作过《行草》的组舞。昔日以舞入书法,今朝以书化舞蹈,从这个角度看,书法的创作和欣赏,就是一场舞,淋漓尽致后,则通体舒泰。

     舞蹈是形体的艺术,与书法有着起落重合的交叠。而音乐这种听觉的艺术,与书法也是气韵贯通。

     吹管乐器(笛、箫等)、拉弦乐器(胡琴等)相较于弹拨乐器(琴、瑟等)、打击乐器(钟、磬等),更能够表达无间断的线性音乐,而后者发出的音乐特色则是颗粒感。线性音乐中的吹管乐器,则直接与人的气脉相通,助人抒出浊气,调节呼吸,改善心绪。一部音乐,就是一场气韵的节奏,而一篇书法作品也是同样,笔画的起承转合,都是气息的吐纳沉浮。急躁则表现为火气太盛,安详则呈现出流荡回环。书法的赏鉴,就是洗心的旅程。

     水墨无声,游动在纸张上,却协奏着一首韵律起伏、错落有致的音乐。

     所以书法之所以养人,不仅因为外在的一笔一画磨练心性、一撇一捺平静心情,更源于从内在上,它就与人的血气流动一脉相通。人的肢体行动,就是在完成着线条的程序,而人的语言对话,则是在进行着音乐的交流。书法,以其平面的呈现,由眼入心,接通和引导着人体的生命律动。

    

     书法与生命涵养:外化之形

     内化的气韵为书法之“势”,外化的笔墨为书法之“形”。内以养性,外以修身。

     在书法的三要素当中,气韵是关乎“章法”的,体现整体的情绪;而笔墨关乎的是“笔法”和“结构”,通过笔墨结体,彰显性情,表达格调,从而匡正心志,修炼品格。

     所谓“书者,心之迹也”,字如其人,书法修养的是其实人的心性。

     且看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他的书法真迹虽皆已不传,但对后世的举足轻重从未衰退。紫禁城中皇帝起居的养心殿里,有一间西暖阁被乾隆皇帝命名为“三希堂”,就是因为这里存有三件稀世珍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洵的《伯远帖》。虽然前两件作品都是唐宋临摹本,但是依然令盛世之主、一国之君都为它们而改易自己书房的名称,日日相对,百看不厌,可见书法对于乾隆皇帝身心的深刻影响。而在这三件作品中,又以仅四行二十八字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为首。此“二十八骊珠”,用笔以圆笔藏锋为主,结体以正方形为主,起笔收笔富于弹性,用墨浓淡匀称爽朗,可以说,《快雪时晴帖》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圆和顺畅,是王羲之在以“圆劲古雅”的运笔成风,写着“优闲逸裕”的人生况味。而乾隆帝之所以能在众多书法珍品中唯独对此件作品推崇至极,是因为它能把大雪初晴的清和朗日带到观赏者面前,让这份气定神闲的贵族心性,舒畅着后人的身心,涵养着人生的品位。

     再如唐代的颜真卿,他被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能和王羲之先后辉映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书法是“矫若游龙”式的潇洒飘逸,而颜真卿书法是“藏头护尾”式的方正平稳。比如他在《颜家庙碑》中展现出的“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笔笔遒劲有力,字字中正厚实,含而不露的笔法,力道内藏的格调,正是其人思想境界的反射。中国人最是敬仰中庸之道,但如何养志修心?书品如人品,在字迹的书写和赏鉴中,人格境界点滴改善,生命气象就在点画墨线中蔚然成型。

     笔墨筋骨外以修身,气韵流脉内以养性。书法创作,是由动到静的凝固过程,书法欣赏,是由静到动的激活过程。而写怎样的书体、赏怎样的书法,非是人写书,而是书写人,非是人挑书,乃是书挑人。在书法世界里,人的心性品格就如同墨,被驾驭于笔下,写成生命最本真的样子。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