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诗书礼乐·第七期】
2016/4/4 子曰师说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农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粿互赠,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3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4

     《阮郎归》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

     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

     画堂双燕归。

    

    

     《陶庵梦忆·扬州清明》

     明·张岱

     原文: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随有货郎,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并小儿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瓯漆奁,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桔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谓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处,人环观之。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白话译文: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随有货郎,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并小儿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瓯漆奁,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桔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谓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处,人环观之.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清明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因此有专家、人大代表呼吁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并相传至今。

    

    

     琴阮合奏《阳关三叠》

     阮 演奏:杨 青

     古琴演奏:杨南潇

     《阳关三叠》曲在唐代就已经开始流行,现存曲谱最早见于明代龚经编释的《浙音释字琴谱》,在明代流传更广。全曲残存八段,只在第一段用了王维原诗。现存琴谱三十多个版本,共六种类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最初见于公元1530年《明亮靖十年》黄龙山辑印的《发明琴谱》,全名《新刊发明琴谱》,经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张鹤撰印的《琴学入门》加工后一直流传至今。六种类型的词、曲和曲体结构多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调却大同小异,表明是同一渊源,一脉相承。各派琴谱均以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书写离情别绪。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往期回顾

     1.元宵节【诗书礼乐·第一期】

     2.幽 兰【诗书礼乐·第二期】

     3.中国龙【诗书礼乐·第三期】

     4.杨 柳【诗书礼乐·第四期】

     5.春 【诗书礼乐·第五期】

     6.茶 【诗书礼乐·第六期】

     编辑:烟雨试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