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莫负琴书【雅音欣文·雅欣读红楼梦曲】
2016/7/16 子曰师说

    

     雅音欣文·雅欣读红楼梦曲

     撰写/讲述:曹雅欣

     洞箫 演奏:徐 波

     雅音欣文

     金玉枉付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引子》里这三个词,刚好吻合着宝钗、宝玉、黛玉的宿命:宝钗纵然嫁得宝玉,奈何丈夫心不在此,只能无奈守空闺;宝玉因为注定要辜负身边的宝钗,而又不得心中的黛玉,两个女子全部错失,生活留给他的只有不尽的伤怀;黛玉的情归无处,独自告别人生、告别爱人的孤独,也让寂寥成了她人生的主色调。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而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苦楚,又是在以点带面,代表了大观园所有儿女的薄命。无论是已嫁的、还是未嫁的,有情的、还是无情的,都免不了无可奈何的错付、伤怀销魂的凋零、寂寥悲苦的无依,都是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所以这首歌在最后一句唱的“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怀金悼玉四个字,也并非只是借“金钗玉带”的名称来指代宝钗、黛玉,怀金悼玉,更是一种广阔的泛指,代表了作者看到的、写下的、怀念的、失去的、物过人老的、孤坟荒草的、那些所有美好生命的枯萎消逝。

     然而,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作者心中的矛盾正是《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诞生的推动力,如果曹雪芹对往事没有那么深刻的眷恋、又没有后来那么彻底的反思,《红楼梦》就不会饱含着血泪与鲜花绽放在二百多年的时空里。

     曹雪芹把他最爱的人与物细细描画出最美的状态,把它们高高地捧起,又把它们狠狠地摔碎!这就是成功的悲剧,这就是矛盾带来的惊人!

     就正如2001年,尼泊尔和西藏的两位僧人在纽约进行的沙画艺术表演。他们用各色细沙,付出将近一个月的细致专注才完成一幅瑰丽图画,然而,就在众人连连的惊叹赞美声中,他们又将这幅精美沙画毫不留情地全部打散!在这瞬间的倾覆和强烈的对比中,繁华如掠影无存,尘归尘,土归土,美与命运冲突的结果,只剩下一地散沙。

     这也像是曹雪芹写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作者这样的观念,也会被人误认为是消极悲观。其实不是。悲剧不是悲观,相反,一味追求喜剧的麻痹、回避悲剧的可能,这才是悲观消极,因为这代表着内心的不敢面对,不敢面对人生到最后就是什么都没有,就是要两手空空、独自上路。

     悲剧是让人们看到一切最坏的可能、一切生命的真相,在这样心中有数的态度里,当自己再遇到执念、遇到冲突、遇到灾苦的时候,也能换一种思维来做选择,也能看淡,也能慈悲。

     所谓“引子”,是在说唱艺术中,正式内容上演之前,概说全剧、略讲创作缘由的第一支曲目。虽说本书“大旨谈情”,但“开辟鸿蒙”以来,枉费心思的又何止是男女之情?枉自神伤的又何止是钗、黛二女?《引子》这首歌,作为太虚幻境中“薄命司”所有女子命运之曲的总引,它唱响的是所有薄命红颜的共性,是所有美好衰败的总序。

     但是,纵然枉付,也不辜负。作者之所以赞赏爱戴这些女子,是他从她们必然的悲剧走向中,看到了不负人生一回的美好。

     既然如此,听罢引曲,也让我们深情地,梦回红楼,莫负琴书。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

     代表作:

     《琴梦红楼》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雅音欣文&回顾

     《枉凝眉》: ① ② ③ ④

     《葬花吟》: ① ② ③ ④

     《红豆曲》: ① ② ③ ④

     《题帕三绝》:① ② ③ ④

     《秋窗风雨夕》:① ② ③ ④

     《引 子》: ① ② ③ ④

     (点击相应编号即可跳转阅读)

     微信号:子曰师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