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平:网络语言,惟文明方行远【2016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
2016/8/4 子曰师说

    

     网络语言:惟文明方行远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 张世平

     在2016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上的发言

    

     网络社区的虚拟性、网上发言可隐身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泯灭了一些人的羞耻感,使其表达趋于放纵、粗鄙,以之发泄戾气,或获得某种不健康的违禁的快感。

     对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近年来,一些人士广泛呼吁、声讨,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等社团倡导、推动净化网络空间,国家语委、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加强监测、研究和引导,逐步凝聚起了社会共识,局面有所改观,但仍难一蹴而就。有人把心思用在了对粗鄙词的遮盖——“雅化”上,如“我去年买了个表”就是将秽语以谐用首字母的方式(WQNMLGB)做的改扮;“装13”是将鄙词先字母化为“装B”,再肖形以数字方式书写。然而,换汤不换药,粉墨之后,仍是污秽粗鄙的内芯。网上的东西有风靡一时,并向网络之外的现实生活蔓延的特点,形诸文字后知者见之难以张口,不知者懵懂间读出之后总是难避尴尬。这种风气使人感到不满和遗憾,某些网民智慧的错用更是令人感到惋惜。

     古人有“无隐”之说,但这是指无所隐讳地直言正谏、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实际上,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生活的出现,人们就有了禁忌、避讳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为亚当和夏娃遮羞的无花果叶是文明出现的标志。就语言而言,“塔布”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民族和社会生活形态之中,这是就“禁止”方面而言;从积极方面说,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既有“非礼勿言”的告诫,更有“不学诗无以言”的教诲。我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知耻而有所不为,代表的是维系社会正常演进的先进文化。与之对比,今天网络上俯拾即是、触目可见的把两性器官和生殖行为挂在嘴上的做法,以猥亵当幽默、拿粗鄙作豪放,我认为是与文明相悖、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对的。

     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诞生了互联网,网络对现代生活的改变和影响是革命性的。但,网上虽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拟”的特点,却实在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网络不应、也不能在法律的约束之外、在文明的影响之外。雅言传承文明——雅言,不仅是通用语的古称,也应该是典雅、文雅、风雅之言。法律、文明、公众不允许网络持续出现乱象,不能允许在网上无底线粗野地詈骂,不能允许粗鄙词不断地释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符,不尊重人道、人性、特别是女性,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戾气。从上网者角度言,应该有“慎独”的精神,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自觉地用“有道德的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像习近平总书记2007年在“之江新语”专栏所发《追求“慎独”的高境界》所言:“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我们要使网上的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从本质上相一致,而不应像《聊斋》中的“画皮”般地相背离。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至现在,已经经过了22个年头。互联网在发展中,有国际化和共性的一面,因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在网络语境中也孕育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自己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因其生动、多样、富于表现力和与当代生活、特别是与青年一代思想感情的紧密联系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竞相模仿。在事物的发展中,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也是必然的过程和自然地规律,关键是我们要像刘延东副总理2011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纪念座谈会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等新的语言现象的监测研究,引导社会规范使用”。在这方面,舆论宣传部门、语言文字主管部门与使用网络和语言文字的社会各界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网络语言而言,惟文明才能行远——只有文明地上网、让网络语言在文明的范围内发展,才是网络语言、乃至于网络健康发展、绿色发展的正道。对此,每一个上网人都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共同为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而努力!

     文明网络语言 共建清朗空间 ——2016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在京举办

     国家网信办社会局局长章勋宏在2016年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上的致辞

     田立新:生态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是重要基础

     李宇明:网络话语与话语权问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