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永恒的主题
2016/8/5 子曰师说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 王启慧)7月27日,“2016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立足于汇聚各界智慧,以“文明网络语言 共建清朗空间” 为主题,进一步推动中国网络语言文明,增强网络语言健康正确使用的导向意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旨在引导网络社会关注语言文明,引导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在中国,互联网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0.3%。网络的出现,使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加丰富、更加公开化,而虚拟性和非实名制使得这一表达方式隐秘化,滋生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语言反映着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智慧文明,网络语言文明是当下网络文化的表征,是民族时代精神的反射,也是国家资源、国家形象的重要一部分。

     不文明语言使用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深刻进入生活表现的更为广泛和突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金海峰认为:第一,尊重语言的鲜活性,第二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性,神圣性。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内心是一片阳光的,主要看在传承过程中怎样引导,平时说话所带的脏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教育者所应该承担起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修口德,古语就有“修辞立其诚”、“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所以,关于语言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让网络原住民、遗民、难民都变成公民

     语言是文化的表征,文化是民族素质的体现,作为文明古国,怎么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中国形象,怎样打造总书记提倡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的自信,提高网络新世界的空间文明度至关重要。根据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把人群划分为四类:网络原住民、网络移民、网络局外人、网络观光客。占据网络主要组成部分的原住民,就是九零后的年青一代。基于这样的人群划分,李宇明对央广网记者说:“网络是年轻的空间,也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空间,我们如何看待网络就是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的发展,就是如何看待中国走向世界。获取网络话语权,推进网络发展,通过网络促进中国走向世界,使网络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建设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充满信心”。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金海峰则把网络人群分为:原住民、遗民、难民。他认为无论是年青一代的90后网络原住民还是对互联网似懂非懂、完全不懂的遗民、难民来说,提高网络文化水平,不仅在技术上,更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理性看待问题,不盲目跟风喧嚣,让不管是原住民还是遗民还是难民,都变成公民,每一个公民要在网络世界承担起责任。民主不仅仅意味着权利,更意味着责任,当公民意识到承担责任比呼唤权利更重要时,我们就是一个理性的、成熟的民族,网络的清朗 空间也就到了。

     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面向今天和未来

     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也在发言中提到: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言,现在处在一个空前的机遇,在这种奇点临近的时候,我们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中国又如何能将中华文明在网络时代更好的推广和继承?金海峰认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融合成今天具有发展创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他提出新国学的组成三点: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三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他希望五千年中华文化能够借助互联网时代,为网络空间打造出一个精神家园,把中华优秀文化向四海传播,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让世界读懂真正的中国。

     李宇明也同样认为古文化到今天应该有自己的发展变化,应该适应今天的文明发展。他提出:“我们学习古代、继承文化是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发展,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我们应该让全世界都能分享中华传统文明的成果,建立一个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话语体系,同时在这话语体系上应当有话语权,使我们说话别人愿意听并愿意分享,建立当代的新媒体的话语结构。”

     来自教育界、文化界、传播界、民间社团的官员、学者和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都做出了主旨发言。发言人都对互联网网络的出现持肯定态度,同时对于网络语言文明发展也充满信心。对于网络这样的三维空间,我们能够利用的空间之大、形式之丰富将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新的惊喜。

     文明网络语言 共建清朗空间 ——2016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在京举办

     国家网信办社会局局长章勋宏在2016年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上的致辞

     田立新:生态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是重要基础

     李宇明:网络话语与话语权问题

     张世平:网络语言,惟文明方行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