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罡:晁错的担当与逃避
2017/1/25 子曰师说

     史载,汉景帝二年八月,刚刚晋升御史大夫的晁错,极力推行削藩政策,朝野哗然,矛盾骤激。其父特地赶来,以父辈长者之心提醒儿子:皇上继位不久,作为臣子,你就侵犯和消弱诸侯,人家毕竟是骨肉,你这样离间,(按照小沈阳的话讲)这是为什么呢?晁错决然地说:“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其父叹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老爷子无奈,略带悲凉地告辞说:“吾去公归矣。”,回去就喝药自杀了。此时的晁错显得很有担当,颇有慷慨悲歌之气,《汉书》称他: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但还是这个晁错,在吴楚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反乱之际,却急于避祸,昏招频出,最致命的一招就是提出自己留守京城,而让景帝御驾亲征。用现在的话讲,叫做把安全留给自己,把危险留给皇上。苏轼《晁错论》曰:“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祸端因你而起,你却“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即便没有袁盎提议诛晁错以安七国,晁错也未必免于杀身之祸。“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苏轼的意思是,如果此时晁错有担当,亲自讨吴楚,平反乱,未必无功,但他却选择保全自己,置皇上于危险之地而生不悦之心,使奸臣得以离间君臣,恰恰自得其反。

     夫趋利避害,常人之情,无可厚非。但面对危难祸患,事未发慷慨易,事即发担当难;祸及人时易舍,害及身时难当,此即才子与丈夫之别。夫有大才者,可以发大论未必有大行,可以出大谋未必堪大任。也许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汉文帝才虽“奇其材”但却只任晁错为“掌议论”的中大夫而未委其重任。

     晁错治国理政的思想固有远见与价值,但其作为变革者未能把握好彼时社会与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实在遗憾,而其自身的人格悲剧更是耐人寻味。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晁错若能自胜而有大担当,结局或许会有不同吧!

     作者介绍子曰师说

     于天罡,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老子研究专家,现任吉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曾任吉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孔子学会副会长、吉林炎黄国学书院副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妇女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微信号:子曰师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