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从谱适性的视域重估中华文化价值①
2017/4/25 子曰师说

    

     文章原载于《大写的历史》

     之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有感于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文化交流或文明对话时,总是强调立足于特定文化的本位立场,在突出自己文化鲜明特征的前提下,来与他类文化或文明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特殊性、独立性,而有意无意的淡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普遍性、共通性。于是,较量高低、争雄恃强,也就成了文明冲突、价值分殊的常态,强势的文化会利用掌握的话语霸权而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政治观、社会观,而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文化,则因不甘心被边缘、被消解而在压力前产生巨大的反弹,进行几近绝望式的猛烈反抗。在这种情况下,文明的交流越深入,则冲突的程度越激烈;文化的互动越频繁,则排斥的态势越明显。非但不能和平共存,反而导致更多误解与对峙。“道术将为天下裂”,这样的结果,虽令人悲哀,但却是不争的严峻现实。毕竟,在老子所追求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理想社会生态里,文明的碰撞,文化的冲突,乃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问题的根本,我认为就是人们在面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时,其讨论的重点,总是热衷于求异,而未能改变视野,将求同放在中心的位置。应该说,是求异还是求同,是互相指摘,还是彼此欣赏,这对文明对话顺利畅达与否关系至为重大,对文化的包容也实具关键的意义,所谓立场决定态度,品格彰显高度。换言之,如果人们不能克服求异的价值取向,那么就必然无法体现“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文化宗旨,就会难以真正实现文明平等、文化宽容、人类和谐、世界和平的理想追求。

     所以,我们开展文化交流、文明对话,首要的任务是要改造文化观,基本立场当由注重求异转化为求同,改弦更张,拨乱反正。否则,必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于是乎,西方世界热衷于职责中国的“专治”,而我们又动辄贬斥对方搞虚伪的“民主”,也就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这里,我们有必要率先厘定“文明”与“文化”的不同概念。我认为文明与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明是物化的、具体的,更多体现为物质性、实质性的形态,例如青铜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有先进或发展程度上的不同,如工业文明一般情况下要较农耕文明来的先进。而文化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其是抽象的、理念性的,其本质则更多的体现为无形的精神力量,不同文化彼此之间并无优劣高下之分,我们不能说基督教文化优越于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反之亦然。换言之,文明更多的呈示为硬实力,而文化更多反应为软实力。

    

     以政治文明、政治文化为例,在美国是通过全名普选,以选举人得票多寡,决定总统宝座的归属,即是政治文明实现形式的具体反映;而在中国,则以人民代表大会的方式,实现国家领导人的产生,这同样是政治文明实现形式的具体反映。这貌似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明体制,人们对他们的认同或喜恶也或许会有相当的差异。然而,若以政治文化的概念来分析,那么,两国的政治文化之宗旨与理念其实有着相当的共同性、一致性。即两者从根本上讲,政治文化的基点都是要实现“主权在民”的当代诉求,著名的林肯“民有、民享、民治”的观念,与中国毛泽东倡导的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很显然,两国的政治文明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只是其如何实现并运作的途径不一样而已。至于决定着政治文明发展水平与基本趋势的政治文化,则更是有内在的趋同性。所以,中美两国更应该互相体谅、共同进步,而不必要彼此纷争、相互指摘。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黄朴民,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学院教授。

    

     【黄朴民读史】

     定期推送先秦两汉军事史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朴民的文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相关阅读

     黄朴民:读史的三个境界

     知人论世的样本:《论语·先进篇》品藻

     绍兴在外文化名人黄朴民:传承绍兴文化之“魂 ”

     黄朴民 | 自勉的镜子: 读《论语·子罕篇》有感

     从“仁爱”到“德政”:《论语.颜渊篇》义蕴

     黄朴民:内圣外王之道:《论语·尧曰》的境界

     黄朴民: 答辩追忆

     践行“礼乐”的一个范本:《论语.乡党篇》发微

     黄朴民:从孝道到德治——读《论语.为政》札记

     黄朴民:门外说“礼”

     黄朴民,章丽琼:羊祜《平吴疏》的战略决策思维

     黄朴民:春秋怎么玩,现在也能怎么玩

     微信号:子曰师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