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孙子兵法》与现代社会竞争①
2017/6/27 子曰师说

     “

     《孙子兵法》讲究战略运筹,以谋制胜,权宜之变,全胜至上,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掌握主动权。

     ”

    

     中国古代有一种伟人崇拜的情节。武圣人和其他圣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历史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至两汉,尊崇蚩尤为兵祖,是对勇敢和力量崇拜的象征;第二阶段,隋唐时期,尊崇姜太公,是对兵家权谋之道崇拜的象征;第三阶段,宋至明清,尊崇关公,是对道德节义崇拜的象征;第四阶段,清末至当代,尊崇孙子,是对智慧韬略崇拜的象征。

    

     孙子之所以受到现代人的青睐,是因为孙子学说充满了智慧和谋略精神,这正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竞争机制的需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家要在竞争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事业的成功者,就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如何知彼知己,预测形势,计算得失,筹划全局,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等。《孙子兵法》讲究战略运筹,以谋制胜,权宜之变,全胜至上,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掌握主动权。所有这一切不但深刻揭示了战争中的一般规律,也揭示了在社会其他活动中可借鉴的普遍意义。

    

     孙子提出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如以迂为直、杂于利害等,不仅能帮助我们辩证地看问题,还能帮助我们开拓事业,实现既定目标。正因为《孙子兵法》充满了竞争的精神、进取的灵魂,符合今天的时代精神,所以,孙子成为我们现代人也仰慕的武圣人。

     历史上的武圣人有三位是山东人,这值得山东人自豪和骄傲。蚩尤是山东的,他以力取胜;姜太公是山东的,他是齐国的开创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山东人孙子的学说,这在竞争机制的运用上同竞争谋略的借鉴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

     观念更新是竞争并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对于中国古代打仗而言,《孙子兵法》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道理对于今天参与竞争的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要参与竞争并取得胜利,首先必须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及时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观念,以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时局。《孙子兵法》的理论特色就是对上古以来特别是商周以来旧的军礼传统的否定,全书上下贯穿着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激烈残酷的,如果抱着过时的旧观念参与竞争,肯定大败亏输。只有像《孙子兵法》那样顺应潮流,才能胜券在握,事半功倍。孙子说:“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本身就是对就观念的一种否定、一次革命和创新。如果一个人观念上没有变革,还是用计划经济时的观念去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结果就是还没有出招就输了。

    

     在观念更新上应该树立三个基本意识。

     第一,是树立忧患意识。不管企业做的怎么好,你个人事业如何成功,国家怎么健康发展,社会如何和谐,都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我们当今的社会始终处于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环境中,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迫使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个人只有不断变革、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新的情况,才能求得生存。忧患意识告诉我们,在顺利的时候要头脑冷静。孙子在《作战篇》中说:“钝兵挫锐,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孟子说:“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都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不管竞争顺利与否,梳理忧患意识始终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树立参与意识。就是不能出局,不能使自己边缘化,即使人家的规则你不满意也要参与,等你实力强大时再改变或修改规则。比如不能因WTO或者一些世界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许多规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利于中国,就不参与;或因为企业的规定。单位的人际关系、系统运行机制不利于你而放弃了竞争,隔岸观火,那样永远不会有机会。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参与进去。美国学者迈尼尔从系统论角度说:“系统的封闭性经常导致孤立系统的死亡,没有外部的刺激和冲突,失去了竞争的动力和环境,就不可能有内部的回应,回应就面临着系统的老化,就失去活路,失去效率。”他把这个原理比喻成微生物的寄生现象。他还举例: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萄牙人第一次登陆日本时,日本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其掌握研制武器的水平超过英国、法国、荷兰;但在明治维新前夕,当美国用军舰大炮打开日本国门时,却发现日本老百姓甚至政府人员对枪械大炮很不熟悉,用的都是笨重的冷兵器。这是因为日本在政治统一后,统治者不再参与打的战争,武器研制自然停止,枪械自然小时。事实证明,不参与世界军事争斗,军事技术发展的刺激也就不存在。中国历史也证明了这点。战国时期,秦国、楚国始终参与中原霸权争夺,发展就快。齐国处在东部沿海,认为秦国对自己的威胁不大,加上旁边是鲁、魏、宋等效果,所以没有参加过大的军事行动,有时只象征性地出兵,没有当过领导者,因此在五国灭亡后,它由于没有抵抗秦国的能力而被秦消灭。不参与竞争就会失去竞争的前提,失去竞争的跳板。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以,一定要树立参与意识。

    

     第三,要树立全局意识,也就是战略意识。英国战略学家柯林斯说,大战略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和科学,如果单凭武力那是愚蠢的。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外交、社会全方位地配合起来,有机结合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孙子不光讲军事,他讲的是“道、天、地、将、法”的综合因素,是综合能力的一种凝聚和归纳。参与竞争不可能只强调孰轻孰重,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可能会一时成功。但若长此下去,则必有后患。如讲经济要看实力,要看人员结构、交际关系、人才资源等综合性的结合体。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因为全局能决定局部的成败与得失,而局部的成败与得失有时不能对全局起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必须用全局的观点来彩玉现代的竞争。

     第四,要树立前瞻意识。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走一步看三部,以未雨而绸缪,毋临竭而掘井。竞争是长远的,需要具备深远的战略眼光,不能只看眼前,要预测未来,把握未来。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大写的历史》】

     作者简介

    

     黄朴民,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相关阅读

     黄朴民:读史的三个境界

     知人论世的样本:《论语·先进篇》品藻

     绍兴在外文化名人黄朴民:传承绍兴文化之“魂 ”

     黄朴民 | 自勉的镜子: 读《论语·子罕篇》有感

     从“仁爱”到“德政”:《论语.颜渊篇》义蕴

     黄朴民:内圣外王之道:《论语·尧曰》的境界

     黄朴民: 答辩追忆

     践行“礼乐”的一个范本:《论语.乡党篇》发微

     黄朴民:从孝道到德治——读《论语.为政》札记

     黄朴民:门外说“礼”

     黄朴民,章丽琼:羊祜《平吴疏》的战略决策思维

     黄朴民:春秋怎么玩,现在也能怎么玩

     黄朴民:教育的境界——《论语·述而》阐释

     黄朴民:从《论语·泰伯》中寻找君子气象

     黄朴民:从普适性的视域重估中华文化价值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