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地震》:古语描绘的地震往事
2017/8/10 子曰师说

     近几天,发生了两起大地震。无论是四川阿坝州九寨沟,还是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救灾工作都在进行中。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自古以来,灾事不断,多有记载。

     其中,最有文艺气息的地震描述,当属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短片记叙了。再此与大家赏评。

    

    

     《地震》

     文/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选自《聊斋志异》卷二)

     将本篇作品转写为白话文,大致是这样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半夜,蒲松龄在稷下做客,正与表兄李笃举行烛光酒会,地震就来了。地震前是不是有雷声的呢?众人还在犹豫,接着桌椅摇动,酒杯碟子稀里哗啦落地,才发现是地震了。

     跑到外面一看,四处鸡鸣狗吠,街上充满了逃难群众的喧闹声、啼哭声。建筑起伏,房屋倒塌。

     一个时辰后,方才安定下来发现:大街上尽是裸身男女,大家顾着逃命却忘记了自己没穿衣服了。

     地震后,山河改貌,别处的损伤报告也逐渐得知。对此,蒲松龄感叹道:“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其实,就现代考察,本次地震是一场高达8.5级的大地震。据统计在山东一带有4万人因此丧生。

     蒲松龄的文章,素以文字简约、层次分明、叙事委婉生动见长。《地震》篇可称得上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作。《地震》在《聊斋志异》中虽是篇不起眼的短文,全文不足300字,但对康熙七年郯城地震的描述却精细入微、错落有致、声情并茂,读之如临其境。

     从文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地震》不失为是一篇精彩的好作品;而从存史的角度说,《聊斋志异·地震》更是一份难得的真实记载郯城地震的好史料。

    

     《地震》的格局虽小,但所营造的结构却完整缜密,平整均衡,单纯精美。记事由隐入显,循序渐进,层层开拓境界,逐步创造高潮、首尾连贯完美,通篇委区尽态。全篇分为四个部分表现地震全貌:

    

     第一部分室内。

     作者从酒席上恍然发觉地震,连忙出逃。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时惊慌失措,理性思维暂停的实际。

    

     第二部分出门。

     作者看到房屋崩塌,地动山摇。觉得站立不稳,于是快点坐下,随地转侧。再现了灾难发生时的紧迫感。

    

     第三部分人群

     直到地震放缓,街上的幸存者情绪安定,逐渐互相安慰,抱团取暖,表达了灾难过后人们之间的温情。

    

     第四部分尾声

     地震过后,作者才不断的了解到其他地区的损失伤亡,思考在天灾下人类的渺小,不由得长叹。

     《聊斋志异·地震》,蒲松龄写震前、震中、震后;写房内、房外、街上;写所见、所闻。这种再现地震现场画面,就十分得益于他的亲身经历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