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义”的阐述
2018/7/26 10:54:21 子曰师说

     “义”是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之一。在社会层面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对义则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论断, 又有“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的做人标准。可见义是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做,不合于义则不做。江湖侠义的思想源泉也出于此,儒家的道德仁义具有士大夫文化心理和官方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思潮的显学;江湖侠义则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原生态生活观念和文化理想。

     下面让子曰和大家分享一下《论语》中对“义”的阐述。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子曰:“非其鬼⑴而祭⑵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

     【注释】⑴鬼——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已死的祖先而言,但也偶有泛指的。⑵祭——祭是吉祭,和凶祭的奠不同。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⑴也,无莫⑴也,义之与比⑵。”——《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注释】⑴适,莫——这两字讲法很多,有的解为“亲疏厚薄”,“无适无莫”便是“情无亲疏厚薄”。⑵比——去声,bì,挨着,靠拢,为邻。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⑴,可谓知矣。”——《论语?雍也》

     【译文】樊迟问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义’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注释】⑴远之——远作及物动词,去声,yuàn。疏远,不去接近的意思。譬如祈祷、淫祀,在孔子看来都不是“远之”。

    

     子曰:“羣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⑴,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事业],以合宜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真个是位君子呀!”

     【注释】⑴孙以出之——“出”谓出言。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云:“孙以出之谓言语。”

    

     子路曰:“君子尚⑴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译文】子路问道:“君子尊贵勇敢不?”孔子道:“君子认为义是最可尊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注释】⑴尚,上——“尚勇”的“尚”和“上”相同。不过用作动词。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译文】子路跟随着孔子,却远落在后面,碰到一个老头,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工具。子路便道:“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不管呢?你原想不沾污自身,却不知道这样隐居便是忽视了君臣间的必要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子曰师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