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博晒高铁模型 引网友关注
2014/12/11 中科院之声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上传了一组高铁模型的照片。这些照片拍自中科院力学所的实验室,图中的模型都是科研人员制作的高铁模型。研究人员通过不断设计列车外形优化高铁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成功的在原有基础上再把风阻降低了7%-8%。风阻是车辆行驶时来自空气的阻力,风阻系数愈大,则空气阻力愈大,风阻系数的大小多取决于列车的外形。降低风阻,可以使列车在同等速度下更省电,节约能耗。照片中,高铁模型整齐摆在架子上,让不少网友想起了儿时的一部动画片——铁胆火车侠。

    

     “高铁就像一架飞机在不停地起降”,中科院力学所杨国伟研究员这样说。杨国伟创立了跨声速非线性气动弹性研究,为中国高铁与大飞机研制提供空气动力与气动弹性的技术支撑。

     “坐飞机最危险的是起飞和降落,因为地面效应包括建筑、风对飞机的激扰,所以,飞机设计的难点在起和降的过程。而高速列车始终在地面上高速运行,从空气动力学车与空气相互的作用角度,既要考虑地面对列车的强激扰,也要考虑到高速运行状况下气流激扰。波音737的巡航阻力系数约在0.028左右,6辆编组试验列车整车阻力系数约为0.48左右,所以说更高速列车比飞机在天上巡航时的技术难点要复杂得多。”杨国伟说。

     列车运行的阻力,包括车轮与轨道摩擦的机械阻力和车辆受到的空气阻力。高速下制约速度的抗衡者是空气,“当列车以每小时200公里行驶的时候,空气阻力占总阻力的70%左右,和谐号CRH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时速486.1公里时,气动阻力超过了总阻力的92%,如果跑到500公里以上,95%以上都是气动阻力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空气阻力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近似正比关系,速度提高2倍,空气阻力将增至4倍。正是这个平方关系,让设计师绞尽脑汁。

     空气阻力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车头迎风受到正压力,与车尾受到的负压力间产生的压差阻力;二是由于空气黏性作用于车体表面的摩擦阻力;三是列车底架以及列车表面凹凸结构引起的干扰阻力。

     工程师们为降低空气阻力,应用仿生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不断改进列车车型,创作了100多种头型概念,优选构建了80余种三维数字模型,开展了初步空气动力学仿真,比选出20个气动性能较优的头型,进一步进行气动优化,制作出1:20实物模型,根据仿真数据和美观效果,最终制作五款1:8头型分别做了风洞力学试验和气动噪声试验。工程师们通过对列车头型进行改进,进一步降低风阻,节省电能。

    

    

    

     来源:观察者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