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摆脱孤独感:她要嫁给自己!
2015/2/6 中科院之声

     新闻事件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7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Houston)的雅丝敏·埃莉比(Yasmin Eleby)近日举办了一场独特的婚礼,即将40岁的埃莉比要嫁的不是一个男人,而是自己。埃莉比曾在38岁时许愿,如果到了40岁还没找到真爱就要嫁给自己,近日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母亲和姐姐的陪伴下,在非裔美国人文化博物馆举办婚礼,许多亲朋好友前来送上祝福。埃莉比还计划要前往柬埔寨、迪拜等地度一人蜜月。

     这场纯属精神层面的婚礼其实并不被法律所认可,而“婚后”的埃莉比其实也还是孤身一人。那么埃莉比为什么坚持要来一场形式大过内容的婚礼呢?

     心理解读

     单身、独身、形单影只、孤家寡人…… 与“一个人”有关的词汇充满了“孤单”“孤独”的味道,新闻中的埃莉比也许最想要战胜的就是这种“孤独感”(loneliness)。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个人在刚刚成年的时期(18-25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孤独感”和“亲密感”的冲突:要尝试与他人建立爱的关系,在恋爱中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负性的情绪反应,当人们感到自己的社会关系匮乏时就会产生孤独感。孤独感包含有两个元素:一是认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也就是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关系匮乏,头脑中产生了“我需要朋友”“我需要伴侣”的想法;二是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Emotional Negative Reaction),因自己社会关系的缺失而涌现出的绝望、沮丧、厌倦、自我批评等情绪体验。

     许多研究显示,孤独感较高的人往往会伴随不良的人际关系和较低的社会融合度,他们通常很内向、容易害羞、不太合群,非常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在需要跟别人打交道的场合很容易生气、感到不安全、难以对别人产生信任感,社交焦虑比较严重,而且很难向别人寻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也就是说,孤独感较高的人往往很不善于人际交往,而反过来,不良的人际交往经历会使人产生更严重的孤独感,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尤其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孤独感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波及到自己的职业、婚姻和未来发展。

     以色列曾有学者就孤独感与青少年的未来取向(Future Orientation)展开了一项调研。研究人员选取了社会关系、婚姻与家庭、高等教育、工作与事业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孤独感对高中生的未来取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孤独感较低的群体,孤独感高的孩子们对于社会关系、婚姻与家庭这两项赋予了较低的价值,并且持有很低的期望;而在高等教育、工作与事业这两方面,孩子们赋予的价值和期望值都没有差别。这个结果同样验证了孤独感对于“人际交往”“情感联结”的影响。

     当然,孤独感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研究显示孤独感可能会促使人进行社会交往,新闻中的埃莉比也许就是这样的例子。她虽然还缺失“爱情”这一情感联结,但她会积极主动地寻求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在社交网络中也非常活跃,还打算一个人前往欧洲和亚洲度蜜月。看来,只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精彩!

     了解更多

     林菁.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比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88, 4: 125-132.

     Rachel Seginer, Efrat Lilach. How adolescents construct their future: the effect of loneliness on future orientation.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4, 27: 625–643.

     新闻来源

     告别单身这么简单!美国女子自己嫁给自己

     http://roll.sohu.com/20150129/n408188755.shtml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