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参考:把数学作为人生的起点
2015/6/7 中科院之声

     "高三同学要填志愿了。我的建议很简单:先学数学,学会做你自己,然后做你想做的"

     高三同学要填志愿了——更准确说,很多同学和他们的家长都是被志愿的,而且是志愿被志愿的,所以,更更准确的说法是志愿的平方。对这些同学,我无言。

     也有不愿被志愿的同学,他们会坚守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对他们,我佩服而且感动。他们无需别人多言;当然,最好也别听任何人的好意的筹划和算计。

     有人以未来的职业来规划现在的学业,我感觉是有点儿空想了。不论什么专业,大学那些课程,不会让你成为专家,也不能让你拥有职业技能。况且,你学什么并不意味着你能如愿地做什么,那何必让明天的不确定来破坏你的今天呢?

     所以,我想替同学们另寻一个思路来考虑志愿——别管明天做什么,且考虑今天学什么。我的建议很简单:先学数学,学会做你自己,然后做你想做的。

     如今做自己可真不容易——当跟风成为时尚,模仿成为职业,剽窃成为技艺,思想依附机器,个人的存在确实有点儿稀奇了。连志愿都“被”了,还没进学校大门呢,你的“志愿”就开始脱离你了,你的未来又去找哪个来替代自己呢?

     最近,数字业的狂人Jaron Lanier写过一本书,题目是You Are Not a Gadget(“你不是玩意儿”),他认为,“现在是21世纪之初,意味着读这些文字的多是‘非人’——要么是机器人,要么是不再有个体行为的人所组合成的麻木群体。”换句话说,人真的不多了——所以,我借他的话说,“你在分享自己之前,一定要做一个人。”

     而数学恰好能帮助你做一个“自己人”。

     当然,数学决不是你在课堂感觉的那个样子。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精神在于它的纯粹。好东西都是纯粹的,做人更需要纯粹。数学像一个熔炉,会熔冶你的思想,让它纯粹起来,也能让你炼出一双火眼金睛。生活里的许多巧合——它们常被有心或无心地异化为玄妙或骗术的法宝。例如,那些教人买彩票的,替人算命的,甚至帮人选股票的,都在利用我们对不确定的迷茫玩儿把戏,数学能告诉你哪些是不确定的,哪些是确定的。它不能改变不确定,但能让你认清玩儿不确定游戏的骗子。有了数学的火眼金睛,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模糊;有数学精神的人多了,骗子的空间就小了。当你从数学的熔炉里跳出来时,就是手握如意金箍棒的悟空师兄了。

     数学还有一点精神,那就是创新,这可不是口号,而是它的“本性”。技术需要重复,它生产产品,制造财富;而数学的重复等于垃圾——这一点,它与艺术一样,只有独创的才有生命,才能流传。所以,做数学的人想重复都不行,而有数学头脑的人自然也就不屑于做别人做过的事,更不会跟风、模仿和抄袭。

     大家都说数学枯燥无味,那是因为他们只看数学的符号——乐谱不也是符号吗?但音乐好听;数学的内容也一样多彩和动人。正如音乐和艺术能引领生活,数学也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更简单,也更自在。我们处在多元的时代,有多元的选择,数学能告诉我们,多样的背后存在统一,极端才是和谐的源泉和基础。自然界有一个普遍的法则,叫“最小作用量原理”,它的本质就是数学的极值。自然过程总是满足作用量最小,如光线总是跑最节省时间的路线——所以它折射,所以我们能看见彩虹——当我们看见彩虹而想到数学,那该是多么神奇呀!彩虹的壮丽昭告我们,数学在追求极端中实现完美,它永远选择“最”,最简单的、最优美的,当然也是最好的。当数学的追求成为生活态度时,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单纯,更美好。

     数学也是最自由的,因为它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约束。惟独在数学中,你可以通过完全自由的思想达到自我的满足。数学没有功利,只有好奇,因为好奇,所以永不停歇地追求,这种自我的追求,大概比那些商场和职场的争斗更令人舒心吧?

     所以,虽然多数同学不会去做数学家,我还是建议你们多学一些数学,走近数学,就远离了尘嚣。在人生转折的时刻,请把数学作为新起点吧。

     作者李泳,系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

     来源:南方周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