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如何预防“复旦投毒案”重演?
2015/12/30 中科院之声

     新闻事件:

     2015年12月8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 在上海高院二审宣判,法院最后裁决驳回林森浩的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始于2013年4月1日,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抢救无效,于4月16日去世。2014年2月18日,此案一审宣判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一个将要继续读博,献身科研;一个将要成为医生,救死扶伤。然而,一起案件,两条人命,青春和未来竟以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顷刻间“谢室友不杀之恩”成了流行语。类似的案件并不少见,“清华女生“铊”中毒案”、“北京大学“铊”投毒案”、“马加爵杀人事件”等同样令人触目惊心。“名牌大学”、“优秀学生”的赞誉竟然贴上了“故意杀人”这样耸人听闻的标签,高材生如此蔑视生命,令人警醒。是什么让林森浩对同窗下此毒手?面对校园暗藏的“心理毒药”,我们该如何解毒?

     心理解读:

     愚人节玩笑?没那么简单!

     关于林森浩的投毒动机,“愚人节玩笑”、“只是想要他难受”的回答不足以消除大众对其杀人动机的疑惑。据采访,林森浩平时就“觉得黄洋有点自以为是”、“有些看不惯”他的作为,比如看不惯他开玩笑都喜欢占上风;事前与其他室友发生矛盾,愤怒一直压抑在心;再加上当时黄洋正好讲到愚人节要捉弄人的话,林森浩心里想到:“好,那我就来整你一下”。结果愚人节要了人命,恶作剧成了悲剧。

     “我家庭比较贫困,羞于提及家庭;我发现自己有一些缺陷,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我都没有勇气在大家面前哭、笑;缺乏自信、不够强势;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性格上有点孤僻,不善言辞……”从对林森浩的采访及其日志中了解到,他具有“神经质”的人格特征,神经质指情绪的不稳定性。他也认为是自己的性格及不善控制情绪酿成大祸,这可用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国内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的焦虑、抑郁、负性体验、人际关系敏感程度均高于城市大学生。高神经质大学生人际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无神经质的4.078倍。人格特征与犯罪行为的研究表明,高神经质能预测攻击行为,是犯罪的高危人群。虽然研究结果如此,但也不意味着农村大学生或高神经质的人都会走上犯罪之路。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人格,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和行为,具体该怎么做呢?

     ACT教你提升心理灵活性!

     目前在西方颇为盛行的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通过六大心理过程来提升心理灵活性:接纳情绪、认知解离、正念觉知、以己为景、明确价值、承诺行动。可以将其分为两个过程:正念与接纳过程,承诺与行为改变过程。这一理论模型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众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1、正念与接纳过程

     对于情绪,给予接纳。接纳是指为痛苦的感受、冲动和情绪让出空间,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而将其作为客体去观察。就像陷入泥沼中的人,越挣扎越深陷,不抗争反而不深陷其中。比如面对不想要的“愤怒”情绪,假如不是通过下毒整人的方式来发泄,不去试图消灭或摆脱愤怒体验,而是发现自己愤怒背后是渴望公平和尊重,允许自己体验愤怒情绪,也许就能避免冲动行为。

     对于想法,进行解离。认知解离是指不将脑海中的想法、判断当做“事实”,情绪、行为不受语言法则和思维内容的控制。比如林森浩认为“我缺乏自信”,假如他能不受这个想法内容的桎梏,不是一想到就觉得低人一等、甚至开玩笑都要占上风来维护自尊,而是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知道这只是头脑中蹦出来的一个想法而已,像网页上的弹出广告,有用就点开,没用就忽略。因为对于没用的想法,没必要认真,“认真你就输了”。

     要做到接纳和解离,需要多进行正念觉知。觉察自己正感受什么情绪、正飘过什么念头、正体验什么感觉,进行有目的地、此时此刻地、不加评判地注意。或者想象自己是一个无限延展的棋盘,这些想法情绪感受等就是棋盘上的棋子,棋手的输赢与你无关,你只是承载所有棋子的棋盘,静静观察棋子的移动。

     2、承诺与行为改变过程

     这一过程帮助我们明确价值,朝向目标迈进,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通过探索自己的“价值罗盘”来指导每天的生活,首先为以下十个领域对自己的重要性打分(1-10分):婚姻/伴侣/亲密关系,教养孩子,家庭关系(排除夫妻或者教养孩子),友谊/社会关系,工作,教育/培训,娱乐,精神领域,公民权/社区生活,身体健康。其次评估自己的行为与以上价值的一致程度。再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为了过上想要的生活,我现在能做什么,一星期、一个月、一年各要完成什么目标。苦是人生常态,实现目标、追求价值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痛苦,但秉持正念接纳的态度,带着痛苦微笑前行,跳出思维,投入生活。

     逝者安息,生者深思。如何做好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生活教育,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