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一只蚊子惹的祸
2016/1/29 中科院之声

     如果你近日准备向美丽的宝岛台湾进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可能会收到国家旅游局的热情提示——请注意登革疫情并做好防护措施。2015年年末,全台湾已有4万余人确认感染登革,疫情主要分布于台南和高雄,且有蔓延全台湾的趋势。而在2014年,广州地区也曾暴发了登革热疫情,近4万人感染登革。事实上,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在饱受登革热之苦——每年,全世界有约50万的登革热入院病例,其中90%的患者是15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那么,登革热究竟是什么呢?

     登革热:恶魔缠身

     由于地域的差异,登革热在世界各地有着各种不同的别名,从这些名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它对患者的危害程度。

     1156年,由宋朝太医局刊行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记载了一种叫做“水毒”的疾病:患者身体局部甚至全身疼痛、红肿,且此病与飞虫有关。这种由于体液分布不均、水代谢失衡而引起的疾病,因症状极为接近登革热感染症状,而被认为是关于登革热的最早历史记录之一。

     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出血,会影响到正常活动。在西印度群岛,患有登革热的奴隶因病痛折磨而无法正常行走,被取笑姿势和步态像个“花花公子”(dandy),因此登革热在当地被称为“花花公子热”(dandy fever)。

     美国著名医生本杰明·拉什则将登革热命名为“断骨热”——因为登革热患者会发生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他的记录也是美国记录最早的登革热病例。

     在我国台湾地区,登革热除了本名及“断骨热”外,还被称为“天狗热”——一种源自日本的命名。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登革热被称为“骨痛热症”或“蚊症”,在越南则被称为“热出血热”。

     至于我们现在所用的登革一词,是由英文单词“Dengue”音译而来,这一单词最早在1801年被用于称呼登革热。而这一英文单词则源于斯瓦希里語“ Ki-dingapepo”,意为突然抽筋,犹如被恶魔缠身。

     登革病毒:藏身蚊子体内的凶手

     在我国,对登革热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晋朝;而在西方,从16世纪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登革热病例。但是,一直到二战发生,登革热造成日本和盟军士兵的大量伤亡之后,才由日本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从患者身上分离鉴定得到导致登革热的真凶——一种被命名为登革病毒的病原体。

     与其他传染病不同的是,登革热不能直接从一位感染者传染给他人,而是搭乘一种叫做埃及伊蚊的蚊子大范围肆虐。在二战之后,亚太地区大范围的人口迁徙和城市化给了埃及伊蚊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它们也可以乘着飞机飞洋过海,造成登革热的区域流行。除了埃及伊蚊以外,它的另一位近亲白纹伊蚊也是散播登革热的重要帮凶。

    

     登革病毒的帮凶: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左)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右),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登革病毒选择伊蚊作为散播工具可谓神来之笔,登革病毒可以感染伊蚊却对它不致病,甚至没有任何明显的影响,使得病毒可以搭乘伊蚊这种有效载体,四处飞行、广泛传播。伊蚊喜好在白天活动,叮咬活跃在相同时段的人类。在叮咬登革热患者之后,患者血液中的病毒可以进入伊蚊体内,并快速繁殖,变成带毒的蚊子。它们产生的后代也可以携带上登革病毒。当叮咬其他人时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将病毒注射到人体内——这个时候,也许很多人的感觉都是“被蚊子叮了一下而已”。

     各显神通的灭蚊大战

     也许就连蚊子本身都不明白自己闯了大祸——为了消灭看不见摸不着的登革病毒,人类只好消灭看得见摸得着的蚊子。虽然伊蚊比其它蚊子要更灵敏一些,但是人类还是找到了很多消灭它的办法。

     伊蚊一般习惯将卵产在积水的水面上,因此,有积水的地方就是伊蚊的乐园,降水充沛的雨季则是蚊子家族的黄金时代,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简直就是蚊子的王国。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清除城市污水就成了人类灭蚊的重要手段。在1938年,台湾地区发生了登革热的大爆发,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为了备战而储备的消防用水变成了给蚊子准备的繁衍场所。因此,当局就下令清除这些储备用水。可是,登革热的蔓延并没有得到有效阻止。他们很纳闷,就再去现场看了看,一下子就明白了:消防用水是倒掉了,可是每天早上,当地人都拿着水壶浇花呢。2014年,为了防止蚊虫滋生,高雄市采用海水灭蚊方法,将海水灌入排水沟来杀死蚊虫,发现登革热疫情明显下降。

     基因灭蚊的方法也在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牛津的Oxitec公司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出了一种特殊的转基因雄蚊,比野生的雄蚊多了1个自杀基因,这个基因在实验室状态下受到控制,所以蚊子可以存活。将这种雄蚊投放到野外后,与雌蚊产生的后代就遗传了这个自杀基因,导致后代还在成年之前死亡。2009~2014年,英属开曼群岛、巴拿马和巴西进行的野外放飞试验发现,几个月当地蚊子的数量减少超过80%。

    

     广州喷洒灭蚊药物除蚊,图片来自人民网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更加巧妙的办法。他们用一种特殊的细菌感染埃及伊蚊,再将这些蚊子释放到野外,一段时间之后野外的蚊子就会都感染上这种细菌。而这种细菌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它不但可以使得蚊子对病毒产生抗性,还可以影响蚊子的后代繁育,使得蚊子“断子绝孙”。经过户外实验发现,在投放一段时间之后,户外的埃及伊蚊的数量大幅度减少。2014年广东发生登革热大爆发之后,我国也开展了相同的实验。此外,蚊虫的卵和幼虫都存在于水中,而一只食蚊鱼一昼夜可以吃掉上百只蚊子的幼虫,因此向水体中投放食蚊鱼的方法也被广州用于防御登革热。

     中招的概率有多大?

     那么,如果你被蚊子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很多个步骤:首先,这只蚊子需要是埃及伊蚊或者白纹伊蚊;其次,在你的区域附近有至少一位登革热患者,这只伊蚊正好就叮咬了这位患者;再次,这只伊蚊叮咬这位患者的过程中感染上了登革病毒;再再次,这只伊蚊在叮咬你的时候将病毒传染给了你。

     具体的概率应该是无法计算的。总的来说,我们不至于被叮了一口就对号入座地认为自己感染了登革热,但改善卫生条件、经常清理周围蚊虫易孳生的场所并加强防蚊措施,的确是必要之举。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