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丨植物碳氮代谢和性状改良
2016/2/11 中科院之声

     编者按:日前,中科院正式发布了25项“十二五”期间通用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中科院之声推出“中国科学院‘十二五’标志性重大进展”专栏,为您盘点回顾这25项标志性重大进展。

     标志性重大进展:植物碳氮代谢和性状改良

     牵头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成果介绍:

     “植物碳氮代谢与性状改良”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十二五”阶段“一六十”规划重点培育方向之一,以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为核心组织实施。

     五年间,植生生态所聚焦研究方向,以“精诚合作、特色突出、重点突破、引领发展”为发展思路,通过构筑人才高地、搭建创新平台、承担重大任务、力推国际评估、加强合作交流等系列举措,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Nat Biotech、Plant Cell、PLoS Biol、PNAS、Annu Rev Plant Biol, Curr Opin Plant Biol 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72项;获得可用于分子育种的作物新品系与种质资源54份;1个新品种获国家审定。“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水稻重要生理性状调控的分子机理与育种应用基础”分别荣获2012、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水稻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其应用研究”荣获201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在植物碳氮代谢研究方面,找到了调控植物“青春期”起始的“甜蜜”信号,阐明了光合作用产物糖调控植物发育进程;揭示光合硝酸根同化的偶联与解偶联是植物分配能量与物质的关键机制。

     在植物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解析方面,构建了一张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精细图谱,揭开栽培稻驯化和起源之谜;初步阐明了控制水稻落粒性、芒发育、籽粒大小、胚乳发育等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为新一代分子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信息;深入解析了水稻杂种优势和劣势的分子机理,为培育具有超亲优势的常规稻新品种奠定重要基础。

     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方面,揭示了脱落酸通过放大生长素信号促进侧根生长增强抗旱性;发现促进植物节水抗旱的脱落酸类似物AM1,可增强植物的耐旱性;通过对胞外钙信号感受与植物体内气孔运动和蒸腾速率的调节的研究,揭示了植物抗旱新机制,对于培育节水抗旱植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克隆了作物中第一个抗高温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OgTT1,揭示了植物细胞响应高温新机制,对提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发现通过调控细胞死亡提高作物抗高温能力,使作物既抗高温又增产;阐明了下调茉莉酸信号途径可以促使水稻快速生长、产量增加,为抗病及高产协调的农作物设计育种提供了思路;获得了禾谷镰孢侵染小麦幼苗胚芽鞘过程的全基因组表达谱,揭示了禾谷镰孢侵染植物的分子策略随侵染进程,促进了对禾谷镰孢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小麦赤霉病等的抗病设计。

     “植物碳氮代谢与性状改良”标志性重大进展为植生生态所贯彻落实“率先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最终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提供思想基础和技术支撑。

    

     抗旱“调节剂”帮助作物渡“旱关”

    

     栽培稻群体中An-1序列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

    

     光合作用产物糖调控植物发育进程示意图

    

     拟南芥受体激酶ERECTA显著提高转基因植物对逆境的抗性

    

     脱落酸通过放大生长素信号促进侧根生长增强抗旱性

    

     MADS29 影响胚乳发育的机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