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诚实总是科学家的最佳策略吗?
2016/3/14 中科院之声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16年2月14日发表 Michael Brooks 的评论短文, In science, is honesty really always the best policy (在科学上,诚实真的总是最佳策略吗)?

     文章说,2016年初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披露了一项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做的关于“榜样科学家的核心品质”的问卷调查结果,约500名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球科学家参与了调查。结果表明,科学家们认为,好奇心是“榜样科学家”的最重要的品质,诚实排在第二位。

     但是,科研人员的行为与这个回答并不一致。据2009年发表于PLoS ONE的一项调查,有2%的科研人员承认自己有过某种科研不端行为,不过,有14%的人说自己的同事有过科研不端行为。这两个数据对不上,就说明必定有人没有讲真话。

     据2015年10月发表的另一篇荟萃分析报告 ,科研人员越来越不愿意承认自己有数据捏造、数据篡改和抄袭的问题。他们认为,抄袭比编造结果更可怕。对于同事犯有数据捏造、数据篡改和抄袭问题者,他们更可能举报的是抄袭行为而不是另外两项。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科学家认为,人们若直觉上认为结果该是什么样,而实验结果不是这样,他们就可能改动数据,这是“正常的不端行为”。换句话说,数据本来没有那么清洁,他们改动数据是为了使数据清洁。所以,得克萨斯大学的伦理学家Frederick Grinnell认为,直觉可能是帮助科学家区分数据与噪声的重要的、或许是最佳的手段。有时候,你知道某些数据点是反常的,就该将其忽略。

     密歇根大学的那项问卷调查报告还指出,9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可以从“榜样科学家”身上学到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美德。显然,这样回答的科学家不了解多年前的一项研究结果:上过伦理学课程的大学生与未上过这门课的大学生相比,出现不端行为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更小。科研人员并不是圣人,其他群体身上存在的问题,他们也都会有。

     来源: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作者武夷山,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