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安全第一的故事
2016/7/22 中科院之声

     如果做实验的时候着火并且火势失控,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找到救火工具救火,找来同伴一起救火,还是迅速撤离现场并立即通知救火员?我认为这是我们很难回答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从小就崇拜儿童救火英雄,另一方面,失火责任的心理负担很难让我们眼睁睁看着火势“明哲保身”。这里面两个观念值得反思,一是,物质损失和人命哪个更值钱?人命在保险公司面前显然是用钱衡量的,一条人命大概就是北京3环一个大厕所的价值或者更少;二是,学生做实验偶然发生事故,他的责任有多大?

     我试着回顾一下我在昆士兰大学工作期间了解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从机构上讲,每个中心的实验室都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安全培训,至少2到3人负责不同的培训,还要有3个不同层次的救火员(人员有限,兼任的不少,但没有听说有额外工资)。学校层面上,有专门的安全管理网络系统,里面是所有的安全培训和考试模块、安全知识、药品注册信息等等。当然,也有校级的安全代表。在开始试验之前,我需要接受至少三轮的安全培训。先听讲,管理员会通过幻灯和打印资料讲解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常识。危险品分级办法和使用方法、火灾培训与应对机制和实验室使用规章自然是重点。之后管理员便带着我到实验室逐个介绍,当然不是介绍有什么先进仪器,而是介绍不同危险等级的药品的存放地方、洗眼器等设施的地点与使用、化学中和剂存放地点等这些与安全有关的事情。之后消防管理员带我去看所有的消防措施,包含校内网电话地点,以及通知消防员代表的应急电话号码、应急通道,然后是必须知道的“安全集合地点”。这些只是基础的安全知识。要在实验室开始工作,我还要用自己的学校账户,专门去校安全管理网站接受培训、测试和实验计划与安全评估。火灾培训是每个人必须的,每年一次,在线学习,然后考试,通过80分之后打印成绩然后上交实验室管理员备份。如果使用气体,还要受训气体使用。如果使用生物样品,该方面的专门培训也要做。每个受训的模块会记录在个人系统里。基础培训完成,每个具体的实验开始前要在线完成实验计划,针对所用仪器和药品做安全评估,然后发给导师审核。所有这些手续走完,我才进入实验室开始工作。

     由于工作性质,去野外采样和测试也是我们常有的任务。这方面培训也要做,并且繁琐。有一次我要去一个沙岛采样,就被安排了两项为期4天的测试或培训(尽管没有去成)。第一项是与在沙岛工作的工人一样的健康测试,包含视力、听力和肺活量等,叫职业健康测试。另一项是独立生存测试,包含熟悉去到各个地点的路线和找到交通工具的能力,找到食物购买点和求救方法等。只有证明自己能够独立走上一遭并完成任务才算培训通过。如果要去矿区,会有更为严格的培训,一般实验人员并不容易获得进入矿区的资格。

     反观中国研究生的工作习惯,我觉得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见到过很多次,学生穿白大褂带蓝手套在走廊上甚至园区行走,我们的学生去野外也很少有安全培训,有时候直接就拉到深山老林了。这应该与我们的社会整体上对工作安全的理解水平是相对应的,尽管我们一直在进步。比如,我们的建筑工人常常用快烂掉的木头搭架子,我20岁时上过这种架子并摔下来一次;弹棉花铺的老板经常不带口罩;而我母亲在地里喷农药也从来不戴口罩——我能给她一个口罩,但却不能劝她戴上。许多人使用危险的工具或在危险的环境里工作,却以“直面危险”“逞能”为荣。从风险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无知,因为风险跟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最后我来回答一下开头的问题。第一,以意外火势失控为前提,实验人员的首选是逃离,迅速告知救火员,由救火员通知疏散其他人员并通知火警;第二,以意外为前提,即实验人员充分了解了实验的危险仪器、操作和药品且无不当操作,但仍出现火情,实验人员是不应该被指责的。没有人可以防止意外,也没有人应该指责意外的错误。而这种选择,正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验室管理上最具体的体现。

     作者李小方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