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8名个人和做出重要贡献的6个集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2019/9/26 14:17:22 中科院之声

     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张富清等278名个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等22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中国科学院8名个人以及中科院做出重要贡献的6个集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这8名“最美奋斗者”个人分别是王逸平、刘铭庭、吴文俊、陈景润、南仁东、彭加木、蒋筑英、潘建伟,6个“最美奋斗者”集体分别是“863”计划倡导者、载人深潜英雄集体、“两弹一星”先进群体、航天科技“北斗”团队、航天科技“神舟”团队、航天科技“嫦娥”团队。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自今年6月起,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活动主要由推荐报送、群众投票、审核公示、宣传发布、学习践行等环节组成,评选表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

     中科院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个人和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事迹简介

     一、“最美奋斗者”个人(8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1.王逸平(1963—2018),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2月生,上海市人。生前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理室心血管药理实验室研究组长,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报》编委。他追求卓越、锐意创新,先后完成50多项新药药效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始终把解除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研发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造福2000多万患者。坚韧执着、奋发忘我,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与病魔不懈抗争,默默无闻投身科研。2018年4月因病离世,年仅55岁。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2.刘铭庭,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4月生,山西万荣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原研究员,新疆于田大芸种植场场长,著名沙漠化防治专家。他承担多项国家和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的重点科研项目,将我国柽柳属植物的综合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柽柳大芸示范基地——于田大芸种植场。在荒漠植物研究、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以及荒漠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扶贫攻坚、科普宣传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球荒漠化防治奖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3.吴文俊(1919—2017),男,汉族,中共党员,1919年5月生,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作出重大贡献,对国际数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影响深远。开创数学机械化研究领域,用算法的观点分析中国古算,同时提出用计算机自动证明几何定理的有效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2017年5月去世,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国家荣誉称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陈景润(1933—1996),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3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生前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逆境中潜心学习,忘我钻研,取得解析数论研究领域多项重大成果。1973年在《中国科学》发表“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巨大轰动,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改革先锋称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5.南仁东(1945—2017),男,满族,1945年2月生,吉林辽源人,生前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潜心天文研究,坚持自主创新,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堪称楷模,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荣获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全国创新争先奖。

     6.彭加木(1925—1980),男,汉族,中共党员,1925年2月生,广东番禺人,生前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植物病毒学家。1956年他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毅然加入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赴新疆进行科考。在新疆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带领青年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大漠戈壁,采集各类化学样品、病害标本,先后分离提纯了危害玉米、小麦、甜瓜等农作物的病毒,为新疆植物病毒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3次进入罗布泊进行科考,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罗布泊失踪。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7.蒋筑英(1938—1982),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8月生,浙江杭州人,生前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1965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他是一位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装置、测试以及编制程序、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掌握英、德、法、俄、日5门外语,翻译了大量外国资料。1982年6月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逝世,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被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8.潘建伟,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他是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突破量子信息处理关键技术,解决量子保密通信在现实条件下的安全性问题。牵头研制成功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主导完成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机应用示范项目,构建了首个空地一体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使我国量子保密通信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二、中科院做出重要贡献的“最美奋斗者”集体(6个)

     1.“863”计划倡导者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朱光亚等科学家对此建议也极力倡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2.载人深潜英雄集体

     “蛟龙”号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进行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2013年,叶聪、付文韬、唐嘉陵、崔维成、杨波、刘开周、张东升7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获得载人深潜英雄称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团队获得载人深潜英雄集体称号。

     3.“两弹一星”先进群体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元勋是投身“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

     4.航天科技“北斗”团队

     “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中坚力量,建立了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打破美国GPS垄断;建成北斗区域导航(北斗二号)卫星系统,创造连续三年成功发射14颗导航卫星的佳绩,开创卫星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先河,实现我国领土和周边区域的高精度定位,将于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5年深耕天疆,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孕育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5. 航天科技“神舟”团队

     “神舟”团队肩负我国全部载人航天器研制设计的重要使命,是党和国家创新发展载人航天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平均年龄33岁。从立项至今的27年时间里,“神舟”团队取得了包括神舟飞船、目标飞行器、空间实验室等共计15个载人航天器连战连捷的优异成绩,实现我国载人飞行、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孕育了“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和“祖国利益至上、勇攀科技高峰、零疑点零缺陷、团队同舟共济”的神舟文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6.航天科技“嫦娥”团队

     “嫦娥”团队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树立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嫦娥二号;成功研制嫦娥三号探测器,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成功研制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历史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15年间,从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嫦娥”团队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五战五捷的辉煌成果,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在我国航天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

     相关链接:习近平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来源: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