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环境修复研究获进展
2022/3/2 中科院之声

     近十年来,大力控制废水污染物排放等措施相继出台,我国河流水质得到普遍改善。与此同时,湖泊生态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甚至许多湖泊出现水质持续恶化和生态退化现象。

     针对生态恢复投入与水生态持续恶化的矛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团队以长江流域湖泊环境修复实践为例开展研究,发现2008年至2018年长江干流水质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而流域内湖泊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并未好转。研究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湖泊治理策略未体现“生态系统是综合的有机整体”这一理念,治理方案和过程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国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偏低,氮、磷等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甚至高于湖泊环境浓度,且随着经济发展,废水排放总量一直在上升,导致点源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此外,许多湖泊流域乡村面源污染处理率较低,太湖流域目前仅约10%的面源污染物被湿地吸纳。

     针对湖泊治理效果不佳现状,该研究提出,可持续地改善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应将污染治理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关联起来。以太湖为例,通过水-粮食-能源-气候-经济关系框架,可将流域内的污染物处理与水量管理、绿色农业和制造业升级、沉积污染物处理、经济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决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需开发出能够更大规模、综合性统筹和处理不同部门工作的决策工具。近年印发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将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纳入,体现出从区域整体角度综合性制定环境保护计划。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的资助。

    

     长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湖泊水质变化趋势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