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中央发声:这三类人小心了!
2015/3/13 党建网微平台

     每年两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外界观察中国的风向标。

     眼下,两会日程已过2/3,眼尖的人发现,今年常委下团讲话,有一些共同点。从习近平强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要严肃问责、依法惩治”,到李克强表示对为官不为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再到刘云山提出“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中央频频发声敲打干部,直指“为官乱为”、“为官不为”、“为官不力”三类人。

    

     1敲打为官乱为者:谁都别想仗着权力为所欲为

     过去一年,反腐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容轻视的是,“为官乱为”的问题仍存在。对此,中央有着清醒认识。这不,两会期间,中央领导下团时接连敲打“为官乱为”的领导干部。

     “百姓身边的腐败者”成了首要目标。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声势浩大。但还是有百姓觉得力度不够。为啥?不就是因为老百姓身边还有不少“苍蝇”在为所欲为么?

     这些“小苍蝇”虽然看似位低权微,但就在群众身边,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这不,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着重强调,要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百姓身边的“苍蝇”,“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无视法纪者”同样没有被放过。

     看看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老虎”“苍蝇”,哪个把法放在眼里了?从周永康、令计划,到“小官巨贪”的乡村干部,哪个不是相信权、无视法?

     各级领导干部手握权力,其实是握了一把双刃剑。持剑者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可以造福人民,一旦在法律之外“持剑行凶”,则必然祸国殃民。这个道理,中央明白。

     在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明确表示,“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要严肃问责、依法惩治。”

     “搞团团伙伙者”也被狠狠敲打。

     山西为何出现“一坨坨”的腐败?与“圈子”大行其道有很大关系。“圈子”一旦盛行,“圈中人”利益交换、官官相护,德才兼备者难有出头之日,这是对政治生态的巨大破坏。

     唯有破除官场的“潜规则”“关系网”,保证清廉正直之士正常的晋升渠道,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这个理儿,中央也明白。

     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刘云山专门指出,要彰显选人用人的好风气,遏制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看这种种架势,奉劝那些任性乱为但还没被“收拾”的干部、蠢蠢欲动想捞点好处的干部,“腐海无边,回头是岸”,请谨记忠告,“为官要有为,不能乱作为”。

    

     2敲打为官不为者:当官就要有担当、别想混日子

     敲打“为官乱为”者的同时,中央也向“为官不为”者开炮。

     “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点名炮轰“为官不为”者。

     炮火并没有到此结束。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再批“为官不为”,他还进一步举例说,一些地方给了钱、批了项目、供了土地却没有用,就是因为不作为。

     狠批“为官不为”的可不只李克强一人。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刘云山也批评“为官不为”,称其为“官之耻辱”。

     中央领导人接连喊话,目标直指当下官场里的“为官不为”者。

     过去,他们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如今他们上班,“打游戏,逛网店,电脑面前坐一天”。他们或安于现状,庸碌无为“混日子”,或回避问题,遇到事情“绕弯子”,或推诿塞责,急难险重“撂挑子”,全然忘了“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古话。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心无担当不想干事。十八大以来,规定抓紧了,纪律整严了,不担当不干事的人少了但还没绝迹,却又冒出一些怕出事不干事的人。

     他们眼看“为官不易”干脆“为官不为”。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闯不敢干了,有的阳奉阴违、消极作为,脸虽好看事儿却依然难办,有的怕惹麻烦、招非议,不真问责只走过场,全然忘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民谚。

     中央如此密集炮轰“为官不为”,就是要告诫这些官员:为官就要有为,干部就要干事。正如刘云山所说,“当官就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为官有为”才是做官的本分。

     对这些“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说了,“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刘云山也已严厉警告,“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是没有资格做领导干部的”,并放出狠话,要“加大治庸治懒的力度”。

     话已至此,如果还有干部无视警告、依然故我、占着位不干事,那可真要自讨苦吃了!

    

     3敲打为官不力者:学好本领干好事、别搞盆景花架子

     除了不作为和乱作为,为官不力的干部也要小心了,中央高层也多次点了你的名。

     当前,我国处在转型期,复杂情况层出不穷。很多领导干部,因为缺乏学习,跟不上发展形势,就比如在经济“新常态”下,对经济如何转型不知从哪里入手,“抓耳挠腮”。由能力不够的领导干部,抓经济、抓民生,老百姓怎么放心得下?

     既然能力不够,那就得抓紧补齐这块“短板”。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这一点,中央早有认识,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谈“能力”问题,尤其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今年两会上,刘云山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又再次强调,“切实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当然,“短板”可不止经济这一块,长存“本领恐慌”意识对每个领导干部都是必要的。

     如果说本领不足而工作不力,尚且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那些有能力但为了“政绩”,瞎干蛮干,只顾好看不顾实际,只管面子不管里子,花架子一大堆,实事干不好的就实在不可原谅了。

     对这类领导干部,可不是学习反思一下就能解决问题,非得从严治理不行。习近平在广西代表团谈扶贫时说,要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为啥呢?因为对贫困地区的百姓来说,不实在!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提出要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对那些工作不力的干部“约谈诫勉”。刘云山在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表示,从严管理干部,还要严格制度执行,防止制度悬空、成为摆设,“防止打折扣、搞变通”,一语中的!

     因此,可以想见,未来中央肯定会从制度入手,像整治“乱作为”“不作为”那样抓“为官不力”。今后“能力不够”不是理由了,摆花架子、搞“盆景”也会被“紧抓不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习近平用典》出版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26万字,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他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则。针对每则典故,分别阐述总书记用典的现实意义,诠释所引典故的背景义理。

     定价:39元(平装) 79元(精装)

     发行电话:(010)65369527 65369512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