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报纸的故事
2015/7/19 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杜金陵

     《党的生活》杂志供稿

     每每谈起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四师创办的《拂晓报》,我们全家都会感到既亲切又兴奋,因为《拂晓报》和我的父亲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

     我的父亲杜百根,河南省睢县人,1922年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分配到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四师的前身)创办的《拂晓报》工作。

    

     父亲在世时,经常听他讲述有关《拂晓报》的故事。

     《拂晓报》创办于1938年9月29日确山竹沟,是一张油印的四开小报。父亲讲,《拂晓报》三个字就是彭雪枫亲自题写的。创刊时报社仅有三个人,他们既是编辑、记者,又要承担刻写印刷和发行的工作。所谓设备,只是两只铁笔、两块钢板,半桶蜡纸,一盒油墨,连台油印机都没有。直到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梁漱溟的资助下,才买来一架油印机。

     父亲讲,边打仗边办报在当时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行军时,不仅和其他战士一样携带行军的东西,还要背上钢板、蜡笔、蜡纸等工具。到达宿营地后,部队都休息了,他们却要抓紧时间在油灯下编排、刻字、印刷。报纸刚刚印好,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又要行军了。

     1939年9月,是新四军游击支队出征敌后的一周年,也是《拂晓报》创刊一周年,出刊将满百期。为了纪念深入敌后一周年的胜利,支队党委决定《拂晓报》出版百期纪念专刊。这是一件大事,报社不仅向部队发出了征文启事,而且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为专刊撰写一篇文章。当时,父亲和拂晓报社的同志们随支队政治部驻在安徽涡阳县一个叫新兴集的小镇上,征文发出后,报社收到了近千件稿件。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专刊出版前夕,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都从延安寄来了贺信和题词。消息传开,整个报社和整个支队都沸腾了。毛主席在信上说:“《拂晓报》看了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毛主席的题词是“坚持游击战争”。看到毛主席的题词,报社全体同志都沉浸在从来没有过的光荣感和幸福感之中。

    

     父亲讲,《拂晓报》百期特大号内容丰富,装饰新颖,四开四张十六版,一版红色套印,毛主席的题词临摹在头版头条位置;中央其他领导人的题词,分布在各版重要位置上;还刊登了支队负责人彭雪枫、吴芝圃、张震、肖望东等同志的纪念文章……最后是《拂晓报》社九位工作人员的小传和写的百期随感……值得骄傲的是我的父亲的文章和小传也刊登在百期纪念专刊上。

     更让父亲难忘的是,他调到报社不久,彭雪枫师长曾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940年,敌情紧张。一次,他们正在印刷报纸,枪打响了,敌人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正向他们扑来。紧急时刻,机关警卫团的首长向战士们提出:“坚持到天黑,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保证《拂晓报》按时出版。”一颗拍击炮弹正好落在院子里,爆炸了,有人负伤了,他们在血与火的锤炼中印完了这期报纸。还有一次,在泗县的一次突围战中,父亲作为战地记者,为了防止战地采访新闻资料落入敌手,在枪林弹雨中他勇敢地从城墙上跳下,完整地保存了战地新闻资料。

     虽然,父亲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了,但他与《拂晓报》的不解情缘永远也割舍不断。我们也永远忘不掉父亲在谈到《拂晓报》时那兴奋、激动、骄傲、自豪的目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联合全国党刊党网共同开展“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个人以及家庭的抗战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历程。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djzhengwen@163.com。有关征文详细信息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

     监制/苗遂奇 责编/郭慧 编辑/武淳 制作/秦昊宸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