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中的避暑胜地,你去过几个?
2015/8/18 党建网微平台

    

     来源丨中国文明网

    

     《骊山避暑图》,袁江作。

     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0多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因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自周秦迄汉唐,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九成宫》,袁耀作。

     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时期,最初名曰“仁寿宫”,位于今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王朝,定都长安。为避长安酷暑,杨坚下诏在麟游镇头建造避暑离宫。因为麟游县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三伏天、气温平均在21.8度,实为消夏之佳境。

    

     《避暑山庄图》,冷枚作。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从康熙后期开始,直到咸丰(1851—1861)年间,清代帝王每年夏季都到山庄避暑巡幸,并处理朝政。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有其独特的风格。

    

     清人绘颐和园风景图。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清朝时期,颐和园作为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潭柘寺

    

     《潭柘寺》,沈波作。

     潭柘寺素有皇家寺院之说,自明代的明成祖皇帝亲临一游始,从此寺名大闻天下。至清代,潭柘寺的恩宠更为天下独有,自康熙至光绪二百多年间的数朝皇帝,均亲莅敬香礼佛。康熙曾亲赐紫袈裟于寺内住持。乾隆皇帝甚至将此寺辟为避暑之地,入夏即驻鰖于中并料理日常国事。

     五台山

    

     《清凉佛国五台山》,汤余铭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因五峰平顶,气候凉爽,故又称清凉山。尤其每年的7、8月间,平均气温只有15℃到20℃。

     监制/苗遂奇 责编/郭慧 编辑/张少义 制作/王仁锋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