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英雄
2015/8/20 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杨毅

     “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

    

     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合影。图中标示为杨德忠,时任主力一团三营八连连长兼指导员。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1970年9月,我13岁读初中的时候。那天,我放学回家,见父亲在看一张发黄的照片,我好奇地过去瞅瞅。父亲见我过来,指着照片对我说:“孩子,你能看出爸爸在哪里吗?”父亲这么一说,我倒认真起来。照片上有很多人,我一个一个的仔细看,看了一会,我指着第三排左数第四人:“这是爸爸”。父亲看看我,说道:“这就是爸爸。这是当年爸爸参加新四军一年后,出席支队第一次党代会的合影。” “爸爸,你能给我讲讲你过去的事吗,我可从来没有听过。”

     父亲喝了口茶,就对我慢慢讲开了:“爸爸1920年12月出生在贵州三穗县一个侗族农家,15岁就跟随红六军团长征,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抗大’毕业,分配到新四军,从延安奔赴豫东敌后抗日,打击小鬼子……”

     “爸爸,你和小鬼子打过仗,杀过小鬼子吗?”我问道。

     提起打仗,父亲精神起来:“打过仗,打过好多仗。爸爸1940年2月当营长,与小鬼子交战,那是硬碰硬,刺刀见红啊!小鬼子凭借武器好,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高,耀武扬威。我们的武器差,装备也不如小鬼子,更谈不上有机械化,全凭指战员的高昂斗志,不怕牺牲的精神,战术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伏击战,不断的打击歼灭敌人。在1940年的上半年,我们营就有4次与小鬼子干上了。3月初,伏击‘日军天皇慰问团’;3月底,伏击白玉楼出来扫荡的日伪军;4月初,激战山城集李黑楼;6月初,马桥阻击战。四次战斗,全营共毙伤小鬼子180余人,那真叫一个痛快……”

     父亲讲打鬼子讲得有声有色,讲到精彩处,还不时拿茶杯、钢笔在桌上摆摆,比划几下。我听得是津津有味。父亲抿了口茶,接着讲:“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随时都会有牺牲和伤残。1942年2月,在龙山集,爸爸下连队检查工作,正碰上有一队小鬼子来村抢粮。爸爸和连长立即各带一个排包抄敌人,追击小鬼子时,叫小鬼子捡了个‘便宜’,左腿膝关节中了一枪。在战争年代,部队缺医少药,经常流动作战,无奈,左腿逐渐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父亲边讲边搂起裤子,露出左腿。他的左腿明显要细很多,大腿和小腿的肌肉萎缩得厉害,膝关节已不能弯曲。我第一次这样认真的观察父亲的腿,忍不住眼泪湿润。父亲见状,反倒安慰我:“爸爸在当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为打小鬼子成了残疾,这没什么。我高兴的是,尽管有残疾,还是在敌后坚持打鬼子,终于和战友们看到小鬼子投降的那一天。”

     父亲的左腿残疾原来是打鬼子造成的。从22岁负伤到80岁病逝,从风华正茂到耄耋老人,58年的时光在伤残中度过。这就是我的父亲杨德忠,我心目中的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联合全国党刊党网共同开展“我家的抗战故事”征文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个人以及家庭的抗战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历程。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djzhengwen@163.com。有关征文详细信息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

     监制/苗遂奇 责编/郭慧 编辑/王仁锋 制作/唐明涛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